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 680~1 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93例健康的太行山猕猴呼吸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太行山猕猴的呼吸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年龄组及样本中,不同性别之间的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别;太行山猕猴的呼吸频率与国外和我国南方猕猴之间差异明显;非麻醉猕猴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麻醉猴的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太行山猕猴染色体组型的观察,并根据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绘出染色体组型图及其相对长度、臂比指数和置信限。结果证明太行山猕猴和其它地区的猕猴,在染色体组型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猕猴某些形态指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实验对太行山82例猕猴进行了活体测量,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幼年太行山猕猴雌雄之间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随身体各部分逐渐发育成熟,两性之间差异逐渐显著。同年龄的太行山猕猴与南方猕猴之间有显著的个体形态差异。另外初步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南北猕猴形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猕猴颅骨变量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例成年太行山地区猕猴颅骨有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与湘鄂猕猴、闽粤猕猴、金丝猴、指名亚种和叶猴的颅骨有关变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的颅骨变量有较明显的自身特征,与其它猕猴种群之间比较有明显的颅骨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头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7例太行山猕猴头面部形态指标进行了活性测量研究,经统计学处求得其平均值、回归方程及头指数,并作了性差和地区差检验。结果表明,太行猕猴头部的生长发育出现了规律性变化,从幼年到成年期间,多数形态指标表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而头高的发育于成年期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成年期太行山猕猴头高缩短头宽增加的颅化作用,对头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为圆头形。  相似文献   

7.
探讨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波动不对称特征及影响因素.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标本60例(♀42,♂18),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选择下颌骨两侧对称的11个变量,转换为波动不对称值.结果显示下颌骨的波动不对称在性别组间和年龄组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变量的波动不对称值不同;波动不对称的变化趋势是雌性大于雄性,亚成体组大于成年组.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波动不对称特征与他们的肢骨不对称特征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太行山猕猴早期生长发育和环境因素对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猕猴小肠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猕猴小肠显微结构观察张文学,薛德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53002,新乡)猕猴(Macacamulatta)是人类的近亲,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生化代谢等方面同人类相似.因此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学实验并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有关太行山猕...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及华北地区灵长类地理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对太行山猕猴的调查,参考古籍史料及古生物资料,证明太行山及华北地区的猕猴是原来就有的,属历史自然分布。此外,本文还就该区域内猕猴地理分布特征,生存繁殖条件及演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11只太行山猕猴(♂4只,♀7只)的主要内脏器官重量和消化度进行了测量,并与另外23种野生动物5种实验动物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太行山猕猴消化管长度在雌雄个体间无显差异,内脏器官除胰脏和肾脏有性别差异外,其余脏器雌雄差异不显;②太行山猕猴肺指数明显大于其它动物;③肝指数及肠管相对长度界于草食兽和肉食兽之间,这一现象提示与动物食性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太行猕猴肤纹研究Ⅰ.指(趾)端、掌面和跖面花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72只太行猕猴的指(趾)纹、掌纹和跖纹进行研究,查出有8种花纹分布在不同区域。分布在指(趾)端上几乎都是原始花纹。指间Ⅱ-=Ⅳ区花纹主要为斗形纹。在趾间的垫上,主要由箕形纹和斗形纹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太行山猕猴牙齿性差程度、分布区域和模式,研究各个牙齿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犬齿及邻近牙齿的相关性.选41例太行山猕猴(雌29,雄12)牙齿标本.观测变量为牙齿近中-远中径(MD)和颊-舌径(BL;)数据经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分析采用双变量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太行山猕猴牙齿性差主要表现在犬齿"性差区"和第3臼齿.靠近犬齿的牙齿其性差较大.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犬齿对其邻近的牙齿的影响较小,形态上相近的牙齿具有更大的相关性.牙齿性差大小主要受遗传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3.
河南济源太行山猕猴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及河南境内太行山猕猴种群的分布、数量、活动范围、群的结构、食物、繁殖、生存及繁殖条件、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的性别差异.方法:测量了55例掌骨和跖骨重量,根据5根掌骨和跖骨重量的可能组合得到相应重量比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于掌骨和跖骨重量,除左侧的1 Mt,5 Mt和右侧的5 Mt重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它掌骨和跖骨重量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掌骨重量比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跖骨重量比率除左侧的1 Mt∶2 Mt有显著的性差外(P<0.05),其它重量比率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不考虑侧别的情况下,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也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太行山猕猴的各掌(跖)骨重量比率的性差既有规律性,又有其特殊性,这可能与它们特殊的生理和行为习惯以及胚胎发育期的雄性激素的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太行山猕猴跟骨性差大小.方法:测量太行山猕猴跟骨标本27例(♀16,♂11)的9项变量.运用SPSS13.0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猕猴跟骨主要形态变量有较明显的性差,6项变量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采用回代检验和交互检验方法判别率不同,多元判别分析性别正确判别率较高(>85%).结论跟骨的性差大小与身体性差大小有关,与雌雄个体异速生长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础写作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对笔者所在学校基础写作课授课效果的调查入手,分析存在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对基础写作教学改革做了初步尝试:尝试打破传统的基础写作课只关注教材与课堂的学科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尝试引导学生建立大写作观,把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阅读名著密切联系,并在此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了“主持人”式教学法、自授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太行山猕猴5根蹠骨的非测量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方法:对5根猕猴蹠骨的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5根蹠骨形态特征显著,通过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比较,可以很容易将5根蹠骨区分.同样根据各个蹠骨近侧端关节面对称性和侧面之间的衔接,可以将每根蹠骨的的侧别区分;但是根据蹠骨形态特征无法区分性别.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A PP也随之流行,其中包括很多电视台节目的APP ,从界面到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iOS平台的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AP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能够实现选关、答题及查看成绩,可以供大家闲暇使用,起到娱乐与益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