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引导了更加私人、更加个性化的网络圈子和网络生活的建立,意味着个体传播者的崛起和网络标准人文精神的回归.本文从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表现形式出发,探讨了网络文学对现代文坛的影响冲击以及带给读者的思索启示.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是网络技术延伸和普及的产物。因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技术优势,网络文学相比于印刷性传统文学,拥有巨大的自由,并呈现出平民化风格。同时,网络文学的自由性对传统文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自从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现象产生后,文学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如对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学特点的描述,对网络文学与网络技术关系的探讨,都需要重新思考。本文从网络文学概念的定义和特征等问题入手,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进行了反思,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4.
十二年来网络作家风起云涌,网络作品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却没有同步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文学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方式等方面探求批评缺失的诸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晨 《科技信息》2011,(24):128-128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汹涌澎湃,网络正在使文学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了解网络文学产生的起源和定义,然后通过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比较,从而总体上了解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并对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网络文学的展望,提出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汉语网络文学作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还具有与科技相关的大众性、自由性、后现代性等。从科技哲学视角对汉语网络文学进行研究,分析了科技哲学与汉语网络文学的关系;从本体论探讨了汉语网络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追溯汉语网络文学的人文精神价值;提出科学理性是汉语网络文学创作与传播的主线,应使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达到两极平衡;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超文本的联系。以引导汉语网络文学向文学性、思想性、哲理性等方面良性发展,促进文学与媒介、科学与艺术、网络与文化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语境下的网络文学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介绍了网络语境下网络文学治疗的优越性,指出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图书馆语境下的网络文学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是一种结合了网络科学技术、大众文化、个人先锋行为的新的正在演变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在网络上写作和传播,具有大众文化诸多特征。网络文学需要健康发展,则应具备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写手与传统作家从网络文学诞生起似乎就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又天然存在着差异。网络文学以大胆新颖的构思,激情澎湃的情感以及它“另类”的语言,在文学这块领域内大放异彩。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冲击,同时他们又在相互影响,并不断走向交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新型文学作者,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而缺乏对个案的研究,对网络文学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全新的眼光,简单的指责和印象式的批评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11.
蔡襄与蔡京是中国书法史上两个具有比较典型反照意义的人物,两人都有很高的书法造诣.但由于政治观点和道德人格各异,导致了他们在文化性格和历史评价等方面都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本文拟就其道德人格和文化性格上的差异,论述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兼论书家的书品与人品.  相似文献   

12.
蔡和森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与批判;第二,对中国社会主义蓝图的构筑与设想;第三,指出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与方法.蔡和森社会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初步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不仅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现代化事业,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体性,船山在诗学中强调作为个人的独特性,并以此作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标准之一,反对门庭,反对门户。情、才之间存在分立与一致的两种关系,船山诗学中对情与己、才的分析,是为了突出情的感性、个体性、差异性。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多变性,所以必须对情进行制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蔡锷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曾领导了1911年10月的昆明重九起义和1915年12月的云南护国起义,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从相关文献资料中勾稽了蔡锷不平凡的一生,对于认识、了解和研究蔡锷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蔡锷任云南都督时期,在政治上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一系列行政改革。使云南政治开始向民主化转型。在经济上整顿财政,振兴实业,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云南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在教育上扩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推行军国民教育。促使云南教育向现代新式教育转变。蔡锷为云南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界对蔡锷在京师的任职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经考证,蔡锷在京师先后担任的职务是总统府军事顾问,政治会议议员,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会会员,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会代理会长,参政院参政,将军府昭威将军,经界局督办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书法"尚意"的思潮,是一代文宗欧阳修、蔡襄和苏轼等人引领下形成的。蔡襄的书法和理论作为中国传统书法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然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学界在研究蔡襄的诗和书法时有"论者或不然",或认为"宋四大家"的书法是蔡京而非蔡襄等悖论。现根据史料,让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对蔡襄的书法进行整体的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蔡东藩是现代著名通俗史学家和通俗演义小说家,作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对其生平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此前有关蔡东藩生平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总结以往,把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蔡锷感愤于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败,认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中国国民缺乏日本、欧美等国的军国民精神,并从教育、思想学派、文学艺术、社会风俗、体育锻炼、武器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弱不堪战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在中国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国民主义,其核心就是陶铸"国魂",以新的"国魂"振奋全民族的军国民精神。蔡锷以军国民主义为基础,在近代革命战争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近现代革命军事思想与国防建设思想,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与一大批杰出将帅的培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蔡锷不仅注重武装斗争,而且重视舆论宣传,早年曾以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诗文,反对列强入侵,抨击封建统治,宣传革命理论。对这些笔名,蔡锷生前并未提及。蔡锷逝世后,虽然人们通过蔡锷年谱得知孟博、奋翮生、击椎生是蔡锷的笔名,但长期无人对其进行过论证。1995年,曾业英经考证后认为,不仅孟博、奋翮生确是蔡锷的笔名,而且蔡锷还有个"劫火仙"的笔名。而对"击椎生",他未及考证。近年来,殷英提出了击椎生不是蔡锷的笔名而是殷承瓛的笔名的观点。但经笔者多方面考证,"击椎生"不应是殷承瓛的笔名,而应是蔡锷的笔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