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基于安曼金矿床地处马来西亚半岛吉兰丹州西南部,矿体呈脉状赋存于二叠—三叠系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并受断裂控制。对安曼金矿床流体包裹和群体成分进行研究。研究研究表明:安曼金矿床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主要发育CO2-H2O包裹体及气液两相H2O包裹体,早期阶段主要以CO2-H2O包裹体为主,主成矿阶段CO2-H2O包裹体及气液两相H2O包裹体均有发育,后期多为气液两相H2O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在早阶段分别为248~352℃和1.6%~8.8%,主成矿阶段分别为185~336℃和0.43%~11.6%,晚阶段分别为118~226℃和2.9%~5.1%;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并含有少量CH4和H2;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阴离子以Cl-,SO42-和F-为主。据沸腾包裹体群的均一温度推测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30~326℃。安曼金矿床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低盐度、富CO2的中低温流体,主成矿阶段流体不混溶作用引起成矿流体中的CO2相分离是促使金沉淀的直接因素。安曼金矿床形成与二叠—三叠纪时期马来半岛中缅马苏陆块和印支陆块间的碰撞造山机制有关,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吉南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庙子金矿是老岭成矿带上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隐伏矿床.为研究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元素沉淀机制,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其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富气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2)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113~355℃之间,成矿流体盐度为0.87~7.85wt%(NaCl),密度为0.60~1.0g/cm3;3)气体成分主要为H2O、CO2.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密度,气体成分以H2O、CO2为主的流体,成矿过程中与变质流体等的混合是其成矿的主要机制;该矿床为受层位与断裂共同控矿、早期有岩浆活动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天柱县地豆冲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温度和成分测定,获取贵州省天柱县地豆冲金矿石英包裹体以原生液体包裹体为主,大小3-16μm,气液比集中于5%-15%;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42.3-307.1℃;流体盐度为2.74-10.11 wt%NaCl,密度为0.81-0.93 g/cm3,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N2、CH4;成矿压力为265.25-451.67 bar,成矿深度为1001.43-1705.25 m.该矿床属成矿压力低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其成矿流体具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中南部.钼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内,钼矿化主要载体为石英脉,呈脉状、网脉状分布于矿体的内部.研究了主要含矿石英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矿床的成矿温度峰值分别为400,220℃,盐度为19%~144%,成矿压力平均为18MPa,成矿深度为09~28km,成矿流体成分富含CO2,H2O,CH4等多种气态组分,以及Na+,Ca2+,SO2-4,Cl-液态组分;矿床初始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后期受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床成因类型应划归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5.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赋存于南秦岭泥盆系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主成矿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成矿流体盐度变化较大,从中等偏低盐度到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均有分布,通过光学显微镜,EPMA、SEM/EDS观察发现子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石盐及一些成分复杂的子矿物,LRM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以富含CO2为特征,除此之外还检出了CO,CO2,CH4,H2S,C2H4等,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还原的复杂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于一般的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示踪显示,老王寨金矿床含矿石英中Na Cl-H2O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发育,含矿热液从成矿前阶段→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其均一温度、成矿压力、盐度与侵位深度变化依次表现为226.2~374.9℃→173.1~251.1℃→107.2~170.9℃、(827~1 084)×105Pa→(711~736)×105Pa→(410~460)×105Pa、9.208%~9.857%→4.496%~4.651%→2.736%~4.651%和3.19~4.18 km→2.74~2.84 km→1.59~1.78 km。综合研究表明,矿区初始含矿流体主要为含CO2的地幔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含矿热液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不断降低,导致成矿流体由高温熔浆性质向低温热液性质演变,从而表现出壳幔混染特征。这一深部地质演化过程反映,高温高压的含矿地幔流体,在参与成矿过程中,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引发交代蚀变及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8.
四川牦牛坪矿床为地质特征独特的大型稀土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萤石、石英、方解石中存在大量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查明,子矿物种类繁多,除常见的石盐、重晶石、石膏等子矿物外,还发现有含锶矿物(天青石、菱锶矿)、磷灰石和轻稀土矿物的子矿物.含锶子矿物和轻稀土子矿物的大量产出表明成矿流体为富Sr、Ba、轻稀土的流体,而且与英碱正长岩有关.  相似文献   

9.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 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 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 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 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 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 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 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 存在很大的争议; 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 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 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 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干湖钨锡矿床位于新疆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的转折部位,是东昆仑西段1个较好的钨锡(金)矿区,对白干湖矿区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黑钨矿石英脉中发育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及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I)、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Ⅱ)以及纯CO2两相包裹体(Ⅲ);Ⅰ型包裹体液相组分主要为NaCl水溶液,含少量KCl,其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60-310℃,盐度为1.82%~16.43%;Ⅱ型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气相组分含有CO2及CH4等组分,均一温度为247~320℃,w(NaCl)为2.8%~9.4%;Ⅲ型CO2两相包裹体含量较少,均一温度为19.8~27.7℃;白干湖钨锡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中高温的NaCl-H2O-CO2体系.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降低,流体发生相分离成为较高盐度的水溶液流体和较低盐度的富CO2流体,钨锡成矿物质趋向于富集在中高盐度水溶液相中,并导致白干湖钨锡矿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稀土元素分析,研究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H2O和CO2为主.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27~367℃,流体盐度为3.4%-6.4%,流体密度为0.55~0.88 g/cm3,为中高温、低盐度、中等密度和中等压力的成矿流体;石英和黄铁矿包裹体中,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负铕异常.  相似文献   

13.
Hualiangting whiteschist in the Dabie Shan ultrahigh-pressure eclogite complex is a specific Mg-Al- rich metamorphic rock. Its protolith was a felsic dyke, which suffered replacement by high-pressure fluids during 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sm. Based on fluid inclusion results in whiteschist, primary high-pressure fluids are CO2-bearing aqueous solutions. Those prove that there exists CO2-H2O fluid during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Pseudosecondary H2O inclusions were trapped during ultrahigh-pressure exhumation, whereas secondary H2O inclusions were related to the latest evolutionary stage of the ultrahigh-pressure exhumation.  相似文献   

14.
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东侧的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内规模最大、成矿元素最复杂、成矿特征最典型的一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组成。本文以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锡多金属矿体、锌铜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量、稀土元素及H-O同位素分析,意图进一步探讨区内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并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结果显示,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均以富集Cu、Pb、Fe、Sb、In等元素,贫Ge为特征;闪锌矿的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富集的“V型”右倾曲线,以LREE/HREE值较高、Eu和Ce负异常为特征;闪锌矿H-O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伴随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上述特征表明,铜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15.
浙江缙云骨洞坑大型萤石矿床位于华夏古板块北东端,紧邻钦杭结合带。矿床产出于下白垩统馆头组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中,矿体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在系统的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缙云骨洞坑萤石矿轻稀土相对弱富集,重稀土相对弱亏损,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以及较弱的Ce负异常,配分曲线表现出典型的“V”字特征。La/Ho-Y/Ho图解表明,不同位置萤石样品表现出重结晶方向演化的趋势。Tb/Ca-Tb/La成因图解表明骨洞坑萤石矿属于热液成因类型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均一温度主要在150~190℃,盐度主要在0.3%~1.5% NaCleqv,密度平均值为0.86 g/m3,成矿流体应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结合地质特征认为,缙云骨洞坑萤石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矿物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矿物学的角度寻找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岩体岩浆热液出溶的证据,建立起岩浆-热液过渡的详细过程。通过电镜扫面阴极发光对矿物的显微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并结合矿物化学特征,得到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信息:(1)石英斑晶具有强烈的溶蚀结构,蠕虫状石英斑晶中溶蚀湾切断石英第一阶段的生长环带;(2)显微空腔将豆荚状或糖状结构石英与破布状黑云母(较少磷灰石、磁铁矿)、长石等相连接;(3)斑岩中伴生萤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中的F含量高;(4)斑岩体中流体包裹体与富挥发分熔融包裹体共存。岩浆挥发分作为主要的流体相被挤出岩浆并以气泡的形式聚集在岩浆房外壳顶部,并使已固结的矿物发生自交代。随着易挥发组分的增多,使气体压力大于束缚压力,导致岩浆外壳和邻近围岩突然破裂。岩浆流体沿着围岩裂隙流出并以热液的形式交代围岩。同时,由于减压造成岩浆热液的二次沸腾,使成矿元素沉淀。  相似文献   

17.
大量包裹体研究表明,五圩多金属矿田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热液来自局部动热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热液和部分岩浆热液的混合。矿床分带性明显,并具多阶段矿化特征。空间上自矿化中心向外,时间上从早至晚,不仅包裹体特点有变化,而且温度、压力、含盐度、成分、氧逸度、CO2逸度等方面也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CO2包裹体大量出现和高比值CO2/H2O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