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使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阻尼功能区向高温区拓展,制备宽温宽频阻尼材料,将氯化丁基橡胶与聚丙烯酸酯(PMAc)共混制备了互贯聚合物网络(IPN)复合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复合阻尼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阻尼功能区向高温区拓展,其中,CIIR/PEA IPN具有较高的阻尼值,但阻尼温区较窄,而CIIR/PBMA IPN同时具有较高的阻尼值和较宽的有效阻尼温区,耗散系数大于0.3的有效功能区可从-50℃持续至60℃。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谱及透射电镜对IPN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IPN中CIIR和PMAc形成了双相连续、物理互锁的微观相态结构。  相似文献   

2.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共混物。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在IPN主链上引入相反电荷,利用体系中的氢键、两网络接枝以及基团效应等,改善IPN的相容性,可得到具有高度互穿和较低相分离的IPN材料。 本文讨论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IPN的组成比、NCO/OH比及相反电荷的浓度对IPN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丙烯酸丁酯(PnBA)的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乳胶IPN具有半相容性;组成和填料量影响该乳胶IPN的阻尼性能。论文还讨论了组成对其它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多组分乳液IPN。借用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体系组成、网络I与网络Ⅱ的配比、交联剂的品种和用量对LIPNs体系相容性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PNs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对体系组成、网络配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均非常敏感。当网络I为MMA/EMA=70/30,网络Ⅱ为EA/nBA=50/50,网络I/网络Ⅱ为P(MMA-EMA)/P(EA-nBA)=40/60时,体系的相容性及阻尼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乳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系阻尼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等单体合成聚合物乳液,将乳液共混后涂膜测试其阻尼性能.考察了聚合物的选择、共聚比、共混比等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多梯度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乳液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阻尼材料,其中高温区阻尼响应聚合物用PMMA比用P(St-BA)共聚物好.  相似文献   

6.
互穿聚合物网络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热老化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热重法(FG)研究了聚醚型聚氨南/聚(苯乙烯一共一二乙烯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St—co—DVB)—IPN]建筑防水材料在空气中热分解的动力学性质,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确定了IPN材料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反应为无规引发断裂模型;在此基础上用Dakin函数推算了它们在不同使用温度下的热老化寿命。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杂化材料的主要成分,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以改变PMMA/TiO2杂化材料易碎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Si-O-Ti共价键相连,TiO2的加入增强了聚合物材料的抗紫外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多组分乳液IPN。借用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体系组成、网络Ⅰ与网络Ⅱ的配比、交联剂的品种和用量对LIPNs体系相容性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PNs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对体系组成、网络配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均非常敏感。当网络Ⅰ为MMA/EMA=70/30,网络Ⅱ为EA/nBA=50/50,网络Ⅰ/网络Ⅱ为P(MMA-EMA)/P(EA-nBA)=40/60时,体系的相容性及阻尼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原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固相萃取填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固相萃取填料的形貌,通过纳米粒度仪测定填料的平均粒径为0.7~0.9μm,单分散性较好。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固相萃取填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外标法测定了固相萃取填料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单体,在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中制得了CR/SIS/MMA/BMA/AA五元接枝改性黏合剂.探讨了搅拌转速、聚合物浓度(固含量)及组成、单体用量及配比对黏合剂性能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及配方组成为:搅拌转速为300 r/min,聚合物溶液浓度(固含量)为13%,CR/SIS质量比为5:1,单体总用量为聚合物质量的60%左右,MMA/BMA/AA质量比为5:1:0.6.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 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为引发剂, 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备具有一定核-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 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观测了材料的形态特征, 并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接触角.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超浓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聚合材料耐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1 Results Humidity sensor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in recent years[1,2].In this work,two kinds of polymer resistive-type humidity sensitiv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as follows: 1)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an IPN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simultaneous quaternization and crosslinking of poly(4-vinylpyridine) (P4VP) and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 (PGMA) with 1,4-dibromobutane (DBB) and diethyltriamine (DETA) respectively; 2) silicon-containing polyelectrolyte with crosslinking structure formed by a sim...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轭三组分互穿聚合物网络 (CTC_IPN)和界面共轭互穿这两个新概念 ,通过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成功地制备了聚氧化丙烯二元醇聚氨酯 /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 /废胶粉CTC_IPN(PU/P(MMA_co_TAIC) /SRP_CTC_IPN ) ,研究了这种材料以及PU/SR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PU /P(MMA_co_TAIC) /SRP_CTC_IPN由于含公共网络P(MMA_co_TAIC) ,其性能明显优于PU/SRP共混物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研究了PU/P(MMA_co_TAIC) /SRP_CTC_IPN和PU/SRP共混物的断面形貌 ,结果表明 ,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断裂机理 .TEM结果表明 ,P(MMA_co_TAIC)网络能分别与PU及SRP网络互穿 ,从而改善了两者之间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三组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丙烯酸丁酯(GMA-EGDMA-BA)环氧基大孔树脂,并应用于脂肪酶的固定。结果表明,加入第三单体丙烯酸丁酯后,同GMA-EGDMA相比较,GMA-EGDMA-BA树脂的孔径变大,其固定化酶量提高约1倍(达20mg/g);同游离酶相比较,固定化酶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其活性恢复达到83.3%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含全氟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化乙烯壬酚基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水为介质,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贮存和离心稳定性,考察了聚合物涂膜的双疏性(疏水、疏油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成膜特性和表面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合成了软核硬壳的核壳粒子,再用该核壳粒子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研究了核壳粒子合成工艺及添加量对PBT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核壳粒子与马来酸酐接枝POE共同改性PBT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体MMA和BA质量比为2/3时核壳粒子对PBT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引发剂增加有利于减小核壳粒子粒径,有利于提高PBT的强度;核壳粒子与POE-g-MAH有共增韧效果,在基本不影响PBT强度下显著提高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共轭三组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和形态:聚氨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共轭三组分互穿聚合物网络和界面共轭互穿这两个新概念,通过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成功地制备了聚氧化丙烯二元醇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废胶粉CTC-IPN(PU/P(MMA-co-TAIC)/SRP-CTC-IPN),研究了这种材料以及PU/SRP共混笺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P(MMA-co-TAIC)/SRP-CTC-IPN由于含公共网络P(MMA-co-TAIC  相似文献   

18.
PU与PVAc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蓖麻油聚氨酯(PU)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在室温下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通过FT-IR和凝胶含量的测定,说明此种IPN是接枝型IPN。考察了该IPN的各种组成对带锈铁板的附着力、柔韧性、冲击强度以及搭接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PVAc=50/50(w/w,质量比)时,IPN的剪切强度最大,在此条件下合成的IPN涂料是带锈铁板的良好涂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