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夜楼"藏画内容丰富,数量惊人,其中不乏填补中国美术史空白之作.如今,人们在为发现大批李叔同画作而惊喜的时候,另5件曾延年的作品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1998年至2002年,笔者与杨志勤君一起整理"雨夜楼"藏画时,先后发现了李叔同的早期绘画作品34件(油画5件,水彩画24件,素描5件).现将发现过程记述如下. 最初的发现是在打开一尘封约半个世纪的包装时,发现一张叠成二折的民国三十五年的<新华日报>.此报纸被压在其他一些绘画作品的下面.翻开报纸时,抖落出3件美术作品.这就是后来被定名为<东瀛民居><溪山彤云>和<出海>的3幅水彩作品.这3幅作品都没有落款,只在画面的右下侧钤有"演音"印章一方,为篆书朱文."演音"是李叔同皈依佛教后的法名,当为李叔同的作品.随着清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李叔同作品浮出水面.这些作品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研究信息陆续有所披露,如一幅李叔同绘作并赠送给唐肯的山水画、一幅原由李叔同收藏并于1918年出家后送给学生王绍炎的国画作品《泰山巅之秦松》和温州新近发现的一封弘一大师寄给杨雨农先生的信。对这些画作、书信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考证,并作学术解读,将有助于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图 1-1 李叔同《〈淮源庙碑〉节文隶书四条屏》图 1-2 东汉《桐柏淮源庙碑》(局部 ,据元代重摹者之拓本剪贴 )图 2 -1 李叔同《〈曹全碑〉节文隶书二条屏》图 2 -2 东汉《曹全碑》(局部 ,据原碑明拓本剪贴 )图 3 杨见山《节临汉隶四碑四条屏》(约 1891-1895 )隶法见山:关于两件李叔同早期隶书作品的考察报告@方爱龙$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皈依时间考李叔同于1918年夏正式出家之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在家佛弟子。即拜杭州虎跑定慧寺退居了悟和尚为师行过皈依礼。可皈依的时间,以往研究者皆认为是在1917年的正月间。(如朱经畲《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载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李...  相似文献   

6.
10月1日,由全国集邮公司统一发行的《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收集了全国百名优秀书画家的美术作品,川内著名画家周光汉先生的一套16幅国画作品正式入编这套专题邮票中。其中包括周光汉先生一幅“一夜潇潇春雨,楚来又放新谷”的国兰  相似文献   

7.
杭州与嘉兴之间的石门湾,孕育了像李卓吾歌颂童心的佛教徒丰子恺.在渐江第一师范,李叔同是他的音乐教师.感染李叔同出家的新儒家马一浮直接影响丰子悄.留学日本十个月时,丰氏苦学美术和音乐.夏丐等阅读日本杂志一将提倡“断食”的文章,李叔同送往虎跑寺实践断食,且用老子“能婴儿手”意改名“李婴.1927年48岁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响丰子凯皈依佛门时取法号“婴行”。丰氏最爱猫,曾经激赏熊的母爱行为;以及蚂蚁救护受伤的同伴.这不尽由于居格涅夫《猎人笔记》的启迪.1938年在《佛无灵人他却很批不少佛教徒“念佛吃素;全为求…  相似文献   

8.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农历闰五月书。纸本。首页题下钤“归研楼”白文印,末页款后钤“余绍宋印”(回文,朱)、“越园”(白)二印。凡7页,32.8cm×17.2cm×7。衡庐藏。余绍宋(1883—1949),字越园,晚号寒柯,浙江龙游县人。曾赴日攻读法律,民国官至司法次长。后致力于书画创作和书画理论、方志学等研究。早年长寓北京,晚年定居杭州。曾主编杭州《东南日报》特种副刊《金石书画》。1943年出任浙江通志馆馆长。主纂有《龙游县志》《重修浙江通志初稿》,著有《书画书录解题》《余绍宋日记》等。越园书法,诸体兼擅,尤以行草为佳。其行草书于唐人孙…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 ,1918年夏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 ,友朋中夏尊与马一浮助力最大。 1998年发现的“弘一大师致叶为铭书信九通” ,证明在李叔同出家这个问题上 ,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叶为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叶为铭在李叔同莅杭任教后 ,即与其意气相投 ,在李叔同出家前后给予多方面的帮助 ,并对李叔同的出家事佛持完全肯定态度。弘一对叶为铭的助缘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11.
邓平祥先生从常德归来,和我谈起看过莫道宏先生近段的一批绘画新作时,表现了少有的激动,尤其是提到几幅我没有见过的水墨戏剧人物更是赞扬有加。莫先生的画,能如此打动这位阅读过无数优秀画作的著名美术批评家,的确是很难得的,联想莫先生的作品《远古的足音》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所获得的广泛好评,我不禁由衷地替莫先生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2.
张天翼同志的《毕威先生》(以下简称《华威》)和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以下简称《茶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名篇,讽刺艺术的杰作。作品以犀利幽默的笔触,从两个不同的地域——一是城市,一是农村,以两个性质一样而形式不同的题材——一是国民党上层人物的活动,一是国民党基层组织的情况,描绘出一幅国统区“抗日分子”的  相似文献   

13.
李仁 《杭州科技》2005,(2):12-14
明媚春光的俯照下,温柔美丽的西子湖畔,送来了濒湖茶山的缕缕清香。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阵阵龙井茶香中隆重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云集杭州,共享这美妙的一刻。在本次茶文化博览会上,杭州被授予了“中国茶都”的称号。杭州这座城市,与茶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杭州产茶的文字记载,见诸于桐君所著的《桐君采药录》。书中曾述“:武昌、庐江(今安徽境内)、晋陵(今江苏武进)好茗,而不及桐庐。”据考证,桐君系距今4000多年的黄帝时人,是我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他曾在杭州桐庐一带采药。可见,杭州起码已有4000多年的产茶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杭州检索到了像白居易、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在西湖的山林石泉边雅聚品茗的身影,也听到了乾隆对西湖龙井茶的由衷赞叹,更寻觅到径山茶宴步出国门、东渡日本的脚印……这些历史的印痕弥漫开来,使这座城市的饮茶习俗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绵延至今,兴盛不衰。为了让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浓厚,本刊特选了获得本次“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高级论坛论文一等奖的2篇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参观过美国著名收藏家《韩默藏画:五百年名作原件展览》的观众,难以忘怀意大利画家莫底格里阿尼(1884—1920)的肖像画作品《平民女子》。作品描绘了一位看门人的女儿。她那凝视观众的眼睛流露出纯真的表情,她那疲劳粗糙的  相似文献   

15.
李叔同于1912年春任柳亚子等组办的《太平洋报》副刊主编,同时又与柳亚子一起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还加入了柳亚子主持的“南社”。可见,李叔同与柳亚子交往密切,情趣投合。然而,我们从柳亚子与弘一法师的一次诗词往来中可以看出柳亚子对李叔同的出家似乎并不赞同。1939年,柳亚子写了一首诗赠给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16.
在丰子恺的画作中 ,有一些是采用木刻的表现方法发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在抗战期间出版的画集《画中有诗》。该画集中所收集的画 ,是丰子恺选取古诗句 ,以现代人的关照而创作的。丰子恺在自序中明确地说 :“近来积累渐多 ,乃选六十幅付木刻 ,以示海内诸友。名之曰《画中有诗》。”[1] 其实 ,丰子恺从他漫画的起步阶段就已经用木刻的形式发表画了。在当代的丰子恺研究者中 ,最早研究这个现象的是毕克官。由于朱光潜先生是丰子恺的同代挚友 ,又由于朱光潜曾经写有一篇题为《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的文章 ,毕克官于 1 979年 9月 1 5日拜…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何时开始绘护生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是何时开始绘作护生画的?以往人们认为是从1928年开始的。朱经畲《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谱》、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表》、潘文彦《丰子恺年表》均持此说。然而最新资料表明,早在1927年丰子恺就已开始绘作了,而提供这则新资料的就是丰子恺本人。他在晚年写的《戎孝子和李居士》一文中就写道:“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做了和尚。有一次云游  相似文献   

18.
林正秋教授参加海峡两岸饮食文化交流1995年3月228至27日,“杭州──台湾饮食文化技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我院林正秋教授作为专家被特聘参加该会,并作了发言。《杭州日报》以整版篇幅报导了该会,并刊登了林正秋先生的《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一文;《江...  相似文献   

19.
汤黎健是本市的一位个体美术工作者。1993年初,汤黎健以敦煌壁画的人物为绘画题材,宣纸为绘画材料,绘制了敦煌佛画——《菩萨》。该画表现的是两个坦胸露腹的半身菩萨形象。汤黎健将绘画《菩萨》收进其《郭煌佛画集》(共十九幅画),委托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发行,印数为3000册。1993年11月至1994年,上海古籍书店、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延安东路新华书店等共销售该画册数十册。 1995年5月17日,李逸丰将自己所绘的三幅《仿古壁画》委托被告上海虹桥友谊商城有限公司销售。三幅《仿古壁画》中,一幅为本案的系争作品。嗣后,上海虹桥友谊商城有限公司在四楼商场出售该系争作品,标价为人民币1800元。同年7月25日,汤黎健买下了系争作品。  相似文献   

20.
杭州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的自然风景取胜。同时,自古以来,杭州与苏州、扬州等城市又是园林景观的集中地,整个西湖的景色也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仿佛是盆景”(《西湖游》)。研究杭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不惟可资造园的借鉴,对于游人的赏景、理解杭州的旅游文化都是有益的。 杭州的自然景色和园林艺术,丰富多采,意蕴深邃,确是“古今难画亦难诗”(汤仲友语,见《西湖游览志》),连“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著名文学家袁宏道也曾说“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初至西湖记》)。要想全面、恰切地表现出杭州之美是不容易的,至于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