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写的《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一辑自1990年出版后,深受社会各界读者的好评与欢迎。现在,该书第二辑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第二辑《新中国外交风云》共收集了21篇文章,主要内容有:回忆毛泽东主席第二次访苏的经过;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后不久,周总理访问匈牙利的有关情况;回忆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前后的情节;基辛格秘密访华内幕和中美建立“巴黎秘密渠道”的前前后后;1964年曾轰动世界的“九人案”事件的介绍,等等。文章的作者都是这些涉外事件的经历者或当事  相似文献   

2.
国际维和与中国“蓝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首期,《世界知识》推出“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十大亮点”,外交部亚非司司长宋爱国对我国以组合行动推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春节刚过,朱镕基总理便对冰雪邻邦俄罗斯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带回了16个双边合作文件。中俄两国媒体高度评价了这次访问。我们找到外交部欧亚司,随同朱总理访俄的王开文副司长愉快地接待了我们。王开文同志1976年结束在莫斯科3年的进修后进入外交部从事对苏联地区的工作。1997年5月,年过不惑的他成为欧亚司副司长。谈起朱总理对俄罗斯的访问,王副司长最大的感受是“务实”。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中,他曾占了5个“第一”:第一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同时他还先后出任中国驻加纳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5.
钱其琛退休后出版回忆录,李肇星在网上与网友交流外交,正如许多人所说,反映了一种新风格新气象。吴建民常说一句话:揭开外交的神秘面纱。他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葛军采访时又重复了这句话。可以说这句话就是这种新气象的注脚。从创刊起,《世界知识》就十分关心中国的外交,这是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世知”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但在当时“弱国无外交”,所以有读者在杂志封面写下“近来国际已然忘记了中国”的沉痛语句。新中国成立后“一扫新纪元”,中国外交更成了这本杂志的特色内容。近年来民众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与日俱增,“世知”的外交板块也…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就任以来的第一次外交出访,就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气势和意义。从5月26日至6月5日,在短短11天里,中国新任国家主席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参加了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在法国埃维昂参加了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这次出访成就巨大,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胡主席结束访问回到北京几天后,本刊记者采访了随同胡主席出访的外交部有关地区和业务司的五位司长。在他们的回忆中,那11天永远是鲜活和生动的。  相似文献   

7.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8.
据悉,外交部将于3月初举行《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正当国际形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我国理论界和外交界一些同志呼吁以反思精神加强对外交史、外交学研究之时,这一信息自然令人兴奋,引人注目。外交界对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研究非自今日始。1977年以来,一些“老外交”先后撰写、发表了一批回忆周恩来外交活动、思想和风格的文章。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外交部合作编选的《周恩来外交文选》可望在国庆40周年前问世。但由外交部出面组织这样大型的研讨会还是第一次。钱其琛部长在研讨会的一次筹备会上说,加强对周恩来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08,(16):54-55
问:2008年版《中国外交》正式出版发行,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本书的来历。答:《中国外交》是一本阐述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外交关系状况的白皮书。这本书由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外交部政策研究司主编、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自1987年出版以来。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推动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6月底,克林顿总统将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实现互访,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前中美关系的形势,本刊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主管对美工作的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策。杨洁篪副部长长期从事对美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和部长助理等职务。  相似文献   

11.
非洲是一个富饶、广袤、新生的大陆,是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形容非洲象一堆沸腾着的酵母,它在不断变动发展,不断涌现新事物,以至引起世人的纷纷评说和注目。最近,我们怀着渴望深入了解这个大陆的心情,走访了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同志。宫达非同志自五十年代从事外交工作以来,出使过非洲一些国家,访问了非洲不少地方,现在在外交部主管非洲事务。“非洲之大,矛盾之纷繁,要真正了解它是不容易的。我的总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新生的、有希望的大陆。”——我们的采访一开始就直入  相似文献   

12.
人总是有梦的。在中学时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高考时,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但未被录取,却"蒙"上了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我是浙江农村鞋匠的孩子,完全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得学业,是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是,我做梦也没想到过当什么外交官。1973年我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1979年,在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工作;1979年~1983年,在驻苏联使馆任随员、三秘、二秘;1983年~1991年,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苏联处任副处长、处长、参赞;1992年~1994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副司长;1994年~1996年,在驻俄罗斯使馆任公使衔参赞、公使;1997年~1998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司长;1998年~2000年,任驻乌克兰大使;2000年~2003年,任驻波兰大使;2003年~2005年,任驻哈萨克斯坦大使。2006年退休,被授予外交部"优秀外交官"称号。撰写"中苏中俄关系演变实录"系列文章(《世界知识》将不定期连载),主要是想将自己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外交事件如实地整理记录下来,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上世纪50多年来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希望这些史实能对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有所禆益。这也算是我对心爱的外交事业的最后一点奉献。——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13.
周晓沛 《世界知识》2008,(16):49-51
1997年4月。江泽民主席再次正式访问俄罗斯。此访的主要成果是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1997年1月初,我刚从驻俄罗斯使馆调回国内,任欧亚司司长。外交部领导找我谈话说,上任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江泽民主席4月访俄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起草好双方拟发表的关于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们注意到,公众外交开展得有声有色:4月15日再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160人参加;外交部网站办得图文并茂,一系列在线交流引人关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3月8日~10日,外交部网站组织五位驻外女大使与网友进行了72小时的在线交流,为公众了解外交政策、驻在国的风土人情和女外交官的风采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网友评论说,这次交流让他们“既见美貌,又见智慧”,这是一个“平易、随和的盛会”。为了了解一系列公众外交的开展情况,我们走访了外交部新闻司主管司领导宋荣华参赞、公众外交处处长李名刚和技术主管王春生。——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5.
“我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官……”许多年轻读者在给编辑部的信中,都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以上两位同学的来信只是我们在大量来信中随意抽取的。《世界知识》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外交成就的介绍和对我国优秀外交官的宣传,“外交”也成为《世界知识》的特色栏目。我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了外部世界,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外交工作,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对外交官这个以往披着“神秘面纱”的职业产生了兴趣。有不少读者还向我们询问怎样报考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大和人大等大学的有关院系,甚至怎样报考外交部公务员…  相似文献   

16.
正杜辉煌喜爱摄影,钻研摄影,把拍摄外交圈变成了自己的工作。杜辉煌是一名普通的外交工作人员,经常出入各种外交场所,也到过世界好多地方。外交部喜爱摄影的人非常多,而杜辉煌由于喜爱摄影,渐渐地走上专业外交主题摄影的道路。现在,许许多多重要外事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外交部各司、各驻华使馆以及好多重要杂志媒体都采  相似文献   

17.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于2月21日至3月3日到苏联去进行了十天的访问。陪同他前去访问莫斯科的英国代表团团员包括外交大臣劳埃德,外交部首席副次官迪安和外交部助理次官墨莱、奥尼尔和安东尼·朗博耳德,内阁秘书布鲁克,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侯普、北部司司长布赖姆劳,贸易部负责人荷南以及英首相的私人随员等共三十人。麦克米伦抵莫斯科后,受到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在访问期间,麦克米伦和苏联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谈,并且访问了基辅和列宁格勒。麦克米伦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于3月3日结束,并且发表了公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于苏英会谈公报都表示欢迎。麦克米伦的访苏是为大家所注意的一件大事。英国首相在这个时候对苏联进行战后十四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29日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见证了中国外交“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决心和行动。这一天,外交部最年轻的一个机构——领事保护处正式成立。也是这一天,在外交部的统筹协调下,中国政府包机接回了东帝汶骚乱中生命财产危在旦夕的数百名侨胞。这些仅仅是2006年外交部开拓  相似文献   

19.
翟崑 《世界知识》2013,(21):66-66
忙完国庆,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东南亚,完成了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具有优先地位的首次东南亚之旅。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马来西亚,出席巴厘岛APEC会议。李克强总理参加文莱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和越南。如果对此进行总结,关键词是“升级”——习、李提出一系列有助于升级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倡议主张。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08,(1):4-4
作为“新年奉献”,我们邀请了外交部八位司长,以及两名著名学者,和大家一同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外交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