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新的四氢叶酸辅酶模型:碘化1-甲基-2-丙基-3-苯磺酰基咪唑啉(10),研究了它们的反应性能.发现模型化合物与双官能团亲核体邻苯二胺,邻氨基苯酚反应,完全转移了四个碳的正丁基单元,实现了四个碳单元的体外完全转移,模拟了四氢叶酸辅酶的结构与转移基团的功能,获得了合成2-丙基取代苯并咪唑和2-丙基取代苯并噁唑的新方法.四氢叶酸辅酶模型10与单官能团亲核体氨类作用,如苯胺、对甲基苯胺、对甲氧基苯胺、对氯苯胺,部分转移了四个碳的次丁基单元,生成了不同基团取代的N, N, N’-三取代乙二胺盐19~22,探索了这类化合物的简易合成方法.这些反应都模拟了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转移一个碳单元的功能,扩展到四个碳原子单元体外的转移,产生了几种新的合成方法和试剂,可应用到有机合成中.  相似文献   

2.
以keggin型的磷钼酸(H3PMo12O40)、4-氨基吡啶(4-Apy)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超分子化合物(4-ApyH)3(PMo12O4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是通过(PMo12O40)3-多酸阴离子和质子化的4-氨基吡啶阳离子(4-ApyH+)之间的静电引力与广泛的氢键作用形成的3维超分子结构,同时也对该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发现并报道了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等亲核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该反应模拟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以苯并咪唑盐作为甲酸氧化态的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化合物,以格利雅(Grignard)试剂等亲核试剂作为接受一碳单元转移的试剂,实现了醛、酮和大环酮等有机化合物的仿生合成,提供了以苯并咪唑盐作为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的多种仿生有机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合成方法合成了2个由2,2′-联咪唑修饰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H3(biim)2](C4H8O2)2[PW12O40].11H2O(1)和[H3(biim)2](C4H8O2)3[PMo12O40].3H2O(2)(H2biim=2,2′-联咪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IR光谱和电化学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分子间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和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3-巯基丙酸在金电极上自组装得到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再利用DCC作酰胺键偶合剂,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型化合物Fe(IDB)Cl3(简称Fe-MSOD,IDB为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3-巯基丙酸单分子层上,构筑了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分子组装体系膜修饰电极(Fe-MSOD/3-MPA/Au).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6.
氮杂冠醚化合物可以作为研究生物体系的模型化合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文章从乙二胺和苯叉丙酮出发,合成了新型氮杂冠醚大环化合物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二硝酸的水合物(H2L·2HNO3·3·5H2O).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二茂铁卟啉化合物, 用核磁共振氢谱、 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 并讨论取代基效应对二茂铁卟啉的荧光、 电化学、 Raman光谱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给电子取代基使卟啉荧光光谱红移, 量子产率增大, 对Raman光谱的苯环振动影响较大; 连接给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更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连接吸电子取代基的结果相反. 因此通过改变卟啉周边的取代基可调控二茂铁卟啉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三聚氰胺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合成具有中孔结构的新颖硼碳氮(BCN)化合物,采用热质量-差示扫描量热(TG-DSC)、X线衍射(XRD)、氮吸附比表面积(BET)、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BCN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BCN化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在600℃以上可制备出具有层状石墨结构的BCN化合物.随热分解温度升高至800℃,B、N含量增大,C含量减小,得到化学计量比为2∶1∶2的B2CN2化合物.荧光光谱(PL)测试证明BCN化合物具有光致发光性.  相似文献   

9.
烟酰胺辅酶NADH的新型模型物BNAH和9-苯基占吨(9-PhXnH)在药物的绿色合成中显示越来越重要.本文分别以烟酰胺和9-苯基占吨醇为原料合成了辅酶NADH重要模型物BNAH和9-苯基占吨,该合成路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产品纯度高,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紫外等分析手段,对BNAH和9-苯基占吨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5,7-二甲基-2-氨基-1,8-萘啶为原料,通过2步不同的N-酰基化反应得到苯甲酰胺衍生物(化合物L1),进而与BF_3·Et_2O在三乙胺的存在下合成得到一个新型N,O-配位1,8-萘啶氟硼化合物(化合物T1),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1H NMR,~(19)F NMR)、质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对化合物T1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研究,表明化合物T1具有良好的光物理性质,如摩尔消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和固体发光.此外,其实验结果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试用PVC膜HCrO_4~-离子电极和铂电极作指示电极研究了直接电位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COD的方法及实验条件,并测定了部分纯有机物和水样的COD,其结果与经典的重铬酸钾法基本一致。直接电位法由电子计算机输出结果,该法方进一步改进,用于连续自动监测是可供考虑的方案。自动电位滴定法具有简便、快速、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正> 亚硝酸根与仲胺生成亚硝胺,是确定的致癌物质,而硝酸根在一定条件下易于转化为亚硝酸根,因此测定NO_2~-、NO_3~-极为必要。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常用Griss法或改进的Griss比色法。此法灵敏度较高,但测定稍微有色或混浊溶液产生困难;测定水中硝酸根的经典方法是酚二磺酸比色法,也可还原成亚硝酸根,再用Griss法。前者手续麻烦,后者与NO_2~-有同样问题。近年来有用极谱催化波法,微分脉冲极谱法等测定亚硝酸根和硝酸根。有的要用较贵的稀土元素,有的分辨力或灵敏度还不够理想,基于生成一种不致癌的亚硝胺在电极上还原,测定亚硝酸根的  相似文献   

13.
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 BH_4~-,CH_4,NH_4(?)~ ,H_4O~(2 ),H_4F~(3-),BH_3~(2-),CH_3~-,NH_3,H_3O~ ,H_3F~(2 )等电子系某些性质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如何使负离子同正离子和中性分子的计算保持相近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乌蕨不同提取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乌蕨3种不同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水提液、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液和质量分数为80%的丙酮提取液在干样浓度为10.00~50.00μg.mL-1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水提液(36.85%)乙醇(20.61%)丙酮(18.70%);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丙酮(31.77%)水提液(31.03%)乙醇(24.37%).还利用超声提取法对乌蕨水提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水提液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回流提取液.  相似文献   

15.
以氯化钴(Ⅱ)为起始原料,在氨水和氯化铵介质中合成了一种紫红色的配合物,对该配合物的组成进行测定,证实该配合物为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其化学式为[Co(NH3)5Cl]Cl2。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在稀硫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建立了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2.47×10-6g/L,线性范围为6~130μg/L,用于直接测定水样中亚硝酸根。  相似文献   

17.
纳米钴粉的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研究,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级钴粉,利用X线衍射(XRD)、X线荧光分析(XRF)、振动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测定样品粉体于无水乙醇中pH-Zeta电位的基础上,研究超声时间和特定的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分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钴粉为立方晶体结构,纯度(质量分数)达99.923%,粒径分布窄,颗粒呈现球形。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效果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分散剂分散效果从优到劣的顺序为:PVP,SHMP,TEA,CTAB和STAN-80。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较好分散工艺为:在pH=7的情况下,PVP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560 W。  相似文献   

18.
19.
在Kcl--Hcl、NH_4cl介质,PH约为3的溶液中,硝酸根被锌还原为亚硝酸根,再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亚硝酸根与二苯胺形成的化合物。在硝酸根的浓度为6.4×10~-7~2.6×10~-5M的范围内与极谱波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PP~ b。测定2.8PP~m硝酸根的水样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5%,百分回收率为96.3~101.0%,可见此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新型吡啶偶氮二甲氨基苯胺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测定了各级离解常数.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均存在着三级离值分别为:PKα1=-4.56,PKα2=1.07,PKα3=5.10.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记作5-Br-PAD-MA)的PKα值分别为PKα1=-4.25,PKα2=1.71;PKα3=5.88.探计了它们与钯和钴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