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丁玲是新旧社会交替的先进女性代表,也是新时代新型女性突出的典型。作为中国现代先进女性魂灵的“巾帼精神”,在丁玲身上表现为新妇女的翻身意识、新战士的革命意识、新作家的服务意识和新慈母的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2.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为丁玲赢得了文学声誉,但她在延安时期创作的作品如《夜》等,极其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以后新的政权建立而女性命运仍然没有改变的现实,体现了她一以贯之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书写。从这个角度说,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代表了她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随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完成,女性主义作家丁玲彻底转变成了一个无产阶级作家。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的女性小说中,姐妹情谊是女性作家偏爱的主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姐妹情谊似乎很难实现,但它是女性作家们寻找情感、精神庇护所,以及解构父系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丁玲在建国前的一系列小说、杂文、散文,向来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热点。《我在霞村的时候》是对存在体验的独特书写,揭开语言表述中的层层所指,叙事的深层线索是作家借"性病"描摹时代荒芜中绝大多数人的精神病态。用神性写作来解读丁玲叙事的意图,透视其文本性别观照中的女性世界是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对现代著名作家丁玲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创作中表现了对女性人格的尊重与对女性尊严的呼唤;二是在人物塑造上喜欢突出人物的外貌之美;三是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四是对性爱的处理极为含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茅盾、丁玲小说中对女性外在形象的描绘以及爱情观念的表述反映了他们对都市女性形象各自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揭示出男女性作家对女性立场的不同心理映射。  相似文献   

7.
从莎菲到杜晚香,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张显女性主义到女性意识逐渐淡化乃至于泯灭的嬗变过程。这是女性在进入革命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受男权化思想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的独特感悟、独特视点去反观长期践踏女性及生命尊严的男权文化以及专制暴力,期冀在一系列的女性话语的颠覆、反抗过程中,赢得在历史中言说、在现实中洞悉人生的权利。不管是在既定的男权话语内部,还是游离于主流话语的边缘之外,这几位作家始终以严肃的思考呈现自己的心灵影像和精神反叛,书写沉默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丁玲与莎菲 丁玲与冰心、庐隐是现代文学史上鼎足而三的女作家之一,而丁玲又是其中著名的革命左翼文艺战士的党员作家。而《莎菲女士的日记》就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显示了她勇于冲破封建樊笼的藩篱,写出了“五四”觉醒新女性叛逆封建礼教、不与世俗相浮沉的震人心魄的抗议呼声。同时也以细腻揭示女性内心秘密的卓越技巧,表现了她初登文坛的惊人的写作才华,令人耳目一新,的确是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0.
丁玲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中国妇女的榜样和模范。她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重要的财富,不仅仅限于她撰写的近三百万字的各类脍炙人口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凝聚和体现在这些作品及她一生言行中的高尚风格和品质。它们集聚和表现为丁玲精神。丁玲精神是巾帼精神的完美体现;丁玲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代表;丁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丁玲精神是人类理想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张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05-109
在《阿毛姑娘》中,丁玲以敏锐冷静的女性视角,在城乡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碰撞中,不仅展现了女性精神的苦痛、焦灼、挣扎、失落与失望,更有着内在的深层文化意蕴,蕴含着作者个人的独特体验和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建国初期主流话语对大众文学的严格定位中,丁玲的相关理论阐释与实践活动却发出不协调的声音,显示了带有启蒙精神特质的个人话语在其中的顽强存在。剖析丁玲建国初期的大众文学观,可引导我们对当时体制内作家的文艺思想矛盾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解放区文学对于知识女性形象的表现和塑造集中出现在朝年代初,作家主要有丁玲、莫耶、马加等。这一时期反映知识女性生活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对女性形象的创造却已达到了相当的思想深度。本文将在对解放区文学“尴尬人”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全面考察基础上进行研究。《在医院中》是解放区文学描写知识女性的最著名的作品。小说揭示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对于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压迫和伤害。《在医院中淘了一位叫陆萍的青年知识女性到一家医院工作,却发现医院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是那样恶劣,以致于她觉得自己渴求自由创造的生…  相似文献   

14.
从被启蒙到自觉选择革命,从革命浪漫想象中的幻想与欲望符号,到革命现实中具身体现的身体之痛,女性的革命选择既不浪漫也不简单。以谢冰莹、杨刚、丁玲等女作家的有关写作为例,相比于男作家的外视观察角度,女作家以女性的真实经验,从内观察和呈现了女性革命选择的多样面貌。既是革命的先锋又是被革命的对象的中国女性,行走的是一条担负着民族一国家大义,同时又承载着个人身体与命运艰辛的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丁玲是一个个性意识很强的女作家,但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从表面看,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强烈到弱化的过程,但事实上,无论是在早期还是晚期的创作,她的所谓的"女权话语"只不过是时代意识形态和特定文化内容在一个独特女性身上的独特体现.文章认为,湖湘文化和个性主义的交杂与此消彼长,形成了丁玲女权意识的实质内容及转变的内因,中国女权运动的基础和预设目标决定了丁玲女权意识发展的方向,而雄强的遗传个性和软弱动摇的文化基因,是促使丁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极端变化,却存在着一贯的逻辑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6.
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的独特感悟、独特视点去反观长期践踏女性及生命尊严的男权文化以及专制暴力,期冀在一系列的女性话语的颠覆、反抗过程中,赢得在历史中言说、在现实中洞悉人生的权利.不管是在既定的男权话语内部,还是游离于主流话语的边缘之外,这几位作家始终以严肃的思考呈现自己的心灵影像和精神反叛,书写沉默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后,在众多努力走出男机传统鲜色的女作家中,丁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小说具有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深印着中国现代女性探索自身生存价值的辙迹.笔者认为,丁玲的女性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纯女性的视角和话语丁传用她纯女性的目光注视着女同胞,让女性成为文本中的观察、思维主体,争得了话语权,她的小说,无论是第三人称的客观表述方式,还是第一人称的日记、书信你的自我表述方式,都是从女性的视角去观察、评判的,都是由女性身份的讲述人在讲述,女性在话语中都占据了主体地位.区别仅在于,前类作品里女性讲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屈指可数,丁玲作为女作家,以她独特的艺术作品跻身于这一行列之中。她的作品为人们展示了她作为艺术家“个人的”色彩和音调。透过她刻划出来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系列,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妇女在革命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也可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40年代的整风运动中,丁玲和王实味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丁玲及时承认错误,接受政治改造,成为延安时期小资产阶级改造成功的作家;而王实味坚持己见,成为了拒绝改造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中国妇女在追求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对生活哲学的苦苦思索和对自身价值的勇敢探寻,从而揭示了妇女解放的本质规律:无论是追求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还是追求精神生活的更新,都要经历艰苦的斗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对女性形象所蕴含的美质的开拓与表现,也构成了作家创作的基本思想基础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