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WCDMA(宽带码分多址)同步卫星通信系统适用于军事和商业应用,其系统容量是系统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为分析系统容量,提出了WCDMA同步卫星的干扰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上行链路多址干扰的统计特性,在考虑小区总数和功率控制对小区容量(上行用户数)影响的前提下,利用数值方法得出小区容量。研究表明:与地面蜂窝系统相比,WCDMA同步卫星系统小区间干扰更为严重,其中大部分干扰来自相邻小区;系统容量主要受限于波束数量和功率控制精度,为得到较大的小区容量,功率控制误差应维持在2 dB以内。  相似文献   

2.
TD-SCDMA与WCDMA系统共存干扰分析及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TD-SCDMA与WCDMA系统共存干扰主要表现为WCDMA系统容量受损,分析了容量受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设计了一款共存滤波器以减少系统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针对抑制协作小区外干扰的多小区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空分复用系统,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用户选择算法.该方法通过贪心搜索迭代选择用户,在用户选择的每一步中选择使得小区平均系统容量增幅最大的用户,并自适应地调整服务用户数而使小区平均系统容量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噪比和干扰噪声比条件下,与抑制协作小区外干扰的多小区MIMO块对角化系统用户选择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小区平均系统容量,且增加了同时服务的用户数.  相似文献   

4.
TD-SCDMA相邻小区下行链路干扰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研究了TD-SCDMA系统中相邻小区间下行链路的干扰,给出小区间下行干扰模型和传播损耗模型,并通过仿真得到不同时隙、不同小区业务负荷条件下来自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干扰数值变化曲线.对小区间干扰的分析与仿真为优化未来网络的容量以及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多小区场景下TD-SCDMA集群系统下行链路的小区间干扰特性,综合大尺度与小尺度模型分析了其对同频同时隙下最大可用码道数的限制以及目标群组位置和邻小区负荷对链路的影响。对各种小区间干扰抑制算法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小区间干扰形成互相关门限限制了集群系统容量,而MMSE可以用邻小区基站功率更新背景噪声功率的较低代价抑制小区间干扰。  相似文献   

6.
金慧英 《科技信息》2007,(9):177-178
文章介绍了WCDMA系统与GSM规划的区别及WCDMA无线规划的特点,给出了无线规划的一般过程,详细讨论了WCDMA无线规划中业务量、系统容量、负载因子、干扰容限和小区覆盖半径等系统参数的确定,最后指出了WCDMA网络规划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小区容量提升这一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系统商业运营与网络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在研究信道多址干扰抑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小区容量的新思路,即在抑制下行公共导频信道多址干扰的同时抑制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多址干扰,并给出了基于这种思路的新型Rake接收机的实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接收机相对于传统Rake接收机具有更好的误比特率和小区扩容等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抑制邻小区干扰的多输入多输出块对角化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复杂度用户选择算法.该方法通过贪心搜索迭代地选择用户,在每一步中选择使小区系统容量增加最大的用户,并自适应地调整服务用户数而使小区系统容量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达到穷举搜索约99%的小区系统容量,在低信噪比下该算法和穷举算法系统的容量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并分析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小区内的干扰,奠定TD-SCDMA系统的容量、覆盖等基本性能指标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给出单载波小区干扰模型条件下,通过对单载波TD-SCDMA系统小区内符号间的干扰和多址干扰进行定性地研究与分析,给出了干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对TD-SCDMA系统干扰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组网条件下TD-SCDMA系统内的干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和分析,验证了对TD-SCDMA系统中对小区内干扰的研究与分析结论,从而得到了影响系统的容量、覆盖等基本性能指标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主次用户可能发生传输冲突的问题,对认知系统容量性能和主用户系统受到的干扰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引入排队论思想,在主用户数量和等待队列长度都不受限的条件下对主用户的出现模式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门限检测判决方法,综合考虑检测概率、虚警概率以及传输冲突对容量性能的影响,导出了表征虚警概率与系统容量以及主用户干扰之间关系的闭式函数,并对最大容量的存在性进行了证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传输冲突所造成的传输效率损失最大能够达到19%,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该对传输冲突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呼叫接纳控制是CDMA蜂窝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实体,本文根据接纳域体现参数分析了基于用户数、功率、干扰、剩余容量以及带宽的接纳控制算法,并就应用性能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研究热点及CDMA蜂窝系统特征分析了呼叫接纳控制算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CDMA2000系统小区无线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DMA系统的噪声受限理论并与实测技术相结合,由CDMA移动通信系统软容量的特点出发,研究了第3代移动通信CDMA2000系统无线容量的算法,分别分析了影响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无线容量的各种主要因素,得到上、下行链路容量的计算公式,并结合邻小区干扰的情况做了仿真,使相关重要变量关系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用有限几何中的点线构造而成的LDPC码的结构特征,同时分析了它的译码方 法,并比较了三种不同构造的LDPC码在同一种译码方法下的误比特率.最后把性能良好的 LDPC应用到CDMA通信系统中,从而提高了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玫中在多速率环境下分析码分多址系统的爱尔兰容量的方法,与单速率系统相比,给出了系统容量降低的比率。 与传统的假设用户都具有等同数据速率的方法所不同,这种分析是在基于系统中产生呼叫和得到服务的用户具有不同数据速率的基础上进行的,并考虑了数据业务的比例数据业务的激活因子和业务速率的分布等因素。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给定业务模型下的系统反向链路的爱尔兰容量,还可以获得由业务速率、业务比例以及业务激活因子等统计参量决定的数据业务模型与爱尔兰容量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联合多址系统中, 扩频码的分配应根据移动用户空间向量的正交性来进行.文中给出一扩频码的分配算法.应用该算法,相同的扩频码可分配给同一小区内不同SDMA信道的用户,进而提高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  相似文献   

16.
在码分多址 (CDMA)系统中 ,宏分集和微分集均可大大改善反向信道质量并增加反向用户容量。但对于前向信道而言 ,有关宏分集和微分集下前向容量的研究则并不多见。该文建立分析模型分别推导了相同条件下采用 H天线微分集和 H天线宏分集后的前向用户容量。仿真结果表明 :两种方式均可提高 CDMA系统前向容量 ,且容量随参与分集天线数的增多而增加。相比之下 ,宏分集对于前向容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其代价是复杂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CDMA与GSM系统间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联通新时空800MHzCDMA网络的建设,协调和解决联通800MHzCDMA网络和现存900MHzGSM系统间的干扰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介绍了中国联通CDMA使用频段,分析了中国联通新时空800MHzCDMA系统和现存的900MHzGSM系统间的潜在干扰,并提出针对这些潜在干扰的解决方法。从已经开通的CDMA网络的地区看,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实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给出多速率CDMA(码分多址)移动系统中不同速率信道发功率与发信速率的关系式,纠正了原常用计算式的错误,并由此导出一种码分多址/时分多址技术可用于改进原FDD WCDMA和cd-m a2000标准中只使用码分多址和VSF(可变扩频因子)实现多用户多速率兼容的方法。该新技术使用码分多址区分语音数据用户、数据速率近似等于语音用户速率的数据用户和一条高速数据信道,而在高速数据信道中再利用时分多址的方法区分那些高速数据用户。在语音和低速数据用户接收机中可以使用简单的干扰抵消器,用于消除一条高速数据信道产生的自干扰。这种新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减少发功率需求,并使用较简单的干扰抵消器,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19.
CDMA是实现多速率最主要的多址接入技术。针对基于可变处理增益的 CDMA方案 ,分析了不同速率发射功率的控制、信道调制、多址干扰环境下的信噪比和误码率。在 SPW上对多种速率、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的误码率特性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匹配滤波器接收机无法克服CDMA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因而限制了CDMA系统的容量.为此,需要采用干扰抑制和自适应处理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已有的很多抗远近效应和干扰抑制的多用户接收机都比较复杂,还要求估计干扰用户的信号参量.该文提出一种简化的自适应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检测接收方法,可以用自适应方式实现滤波器参数的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上的最优化.理论分析与数字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匹配滤波器相比,能明显地提高抗多址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