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具有自旋轨道耦合的冷原子费米气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物理性质.通过自洽求解Bogoliubove-de Gennes方程,发现了在不同磁场强度和粒子填充数下,体系分别存在拓扑超流态和Fulde-Ferrell-LarkinOvchinnikov超流态.当体系处于拓扑超流态时,存在零能Majorana费米子.  相似文献   

2.
考虑两个量子点分别与拓扑超导纳米线两端的Majorana费米子串联耦合,利用粒子数表象下的量子主方程,研究其中电子的输运特性.存在Majorana费米子时,稳态电流差随着隧穿率的增大呈非对称分布,电子散粒噪声谱相干振荡,且零频噪声明显增强.当系统耦合强度变化时,散粒噪声进一步揭示了Majorana费米子对体系电荷输运的影响.因此,电流差结合电子散粒噪声可以表征量子点与拓扑超导体混合结构中是否存在Majorana费米子.  相似文献   

3.
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方法(DMRG)研究了自旋轨道耦合与谐振外势同时存在时的一维光晶格的排斥费米原子气体的基态性质。研究发现,在一维光晶格中的占据数小于半填充情况下,当只考虑谐振外势时,系统的排斥相互作用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系统存在费米超流。当同时考虑谐振外势和自旋轨道耦合时,发现当系统处于金属态时,自旋轨道耦合增强了金属性;当系统处于Mott绝缘态时,自旋轨道耦合减弱了绝缘性且存在超流性。最后分析了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系统的填充数对配对的影响,谐振外势强度的变化与自旋轨道耦合对束缚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密度重整化群方法研究了自旋轨道耦合与Zeeman场同时存在时一维光学晶格中超冷费米气体的相变。研究发现,当只考虑Zeeman场时,Zeeman场的引入会使系统原有的超流态发生极化,而原有的绝缘态却不会发生极化。当只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时,自旋轨道耦合的引入会使系统原有的绝缘态发生相变,使绝缘态变为超流态,而原有的超流态却不会发生相变。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自旋轨道耦合会压缩FFLO态并扩张超流态,而且会改变极化率。  相似文献   

5.
运用变分波函数的方法,研究了处于无自旋费米海中一维自旋轨道耦合杂质形成的极化子的基本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当杂质没有自旋轨道耦合时,极化子态的动量始终是0;当考虑杂质的一维自旋轨道耦合时,极化子态具有有限的动量,并且随着拉曼耦合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塞曼劈裂不为0时,极化子态的动量会随着拉曼耦合强度的增大而降到0.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6.
散射矩阵是刻画许多满足量子相干性介观体系的电子输运性质的重要理论工具.结合几个介观体系的量子力学散射问题,讨论了体系的对称性对散射矩阵对称性的重要影响.几个被讨论的例子包括:1)满足时间反演不变性的自旋轨道耦合体系;2)含单轴应变的石墨烯(满足中心反演对称)体系;3)含有Majorana费米子(手征Majorana粒子的一维波导模式或Majorana束缚态)的2个典型问题.从系统的对称性推导散射矩阵的对称性,进而对体系的输运性质得出一些定性的理解.在某些场合,依据散射矩阵的对称性甚至可以对体系的电子结构的拓扑性质给出预言.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重整化群(DMRG)方法研究了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的一维光学晶格与超晶格中的排斥费米气体的相变。研究发现在光晶格中,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发生Mott绝缘态与金属态之间的相变。在超晶格中,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发生Band绝缘态、电荷密度波(BCDW)态或Mott绝缘态与金属态之间的相变,并且通过相图分析了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相互作用强度对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均场理论研究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场共同作用下二维费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通过求解能隙方程和粒子数方程,讨论了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场对系统的等温压缩系数、压强、超流序参和热力学熵的影响,发现了不同于三维系统的新性质.研究表明:在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场共同作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极限区域的等温压缩系数和压强基本不随相互作用变化,这与三维系统中等温压缩系数和压强在BEC极限区域随相互作用强度线性改变明显不同;在BCS(Bardeen, Cooper and Schrieffer)极限下,等温压缩系数和压强敏感地依赖于体系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塞曼场强度.在合适的参数区域,等温压缩系数、压强、超流序参数和热力学熵随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场强度非单调的变化行为;在有限温度下,热力学熵随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场的改变在正常相和超流相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理想的具有自旋1/2和赝旋1/2两自由度费米气体系统的两体纠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态空间的扩大,导致系统不超过4个费米子间的两体纠缠表现出类似于自旋1/2自由度的费米气体系统中两费米子间的纠缠分布,而完全不同于其对应的多个费米子间的约化两体纠缠分布;系统两费米子间纠缠存在的相对距离比单个自旋1/2自由度系统时增加了约1.7倍,并且由于两费米子间任一自由度的子纠缠始终为零,因此其中一个自由度的两费米子的子纠缠或量子关联来自于系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平均场理论研究了二维质量不相等费米气系统的零温特性,该系统具有equal-Rashba-Dresselhaus(ERD)型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和Zeeman场。在该系统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超流相(US-0相、US-1相、US-2相),我们通过数值分析能隙方程和粒子数方程组成的自洽方程组,发现二维费米气系统的质量相差越大,Zeeman场对超流序参量Δ的抑制作用就会越强。在弱吸引相互作用区域,随着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的增加,US-2拓扑超流相会逐渐收缩。自旋轨道耦合强度一定情况下,质量比0λ≤1时,只有在弱吸引相互作用区域存在US-2拓扑超流相;当质量比λ1时,在弱相互作用区域和强相互作用区域都存在US-2拓扑超流相。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具有自旋轨道耦合的二维晶格模型的的拓扑结构.\ 平庸与非平庸拓扑区域以能带的能隙关闭为界.\ 首先将KITAEV 的Majorana 拓扑数$M(H)$ 推广到二维情况,在动量空间计算了二维晶格的Majorana 拓扑数和相图.\ 由$M(H)=-1$确定的非平庸拓扑区与用TKNN宇称确定的非平庸拓扑区完全一致,证明Majorana 拓扑数与TKNN 宇称是一致的.\ 但Majorana 拓扑数比TKNN宇称的计算简单.\ 文章还计算了有限宽无穷长带的能带和波函数.\ 如果参数取在非平庸参数区则长带的能带显示 Majorana零能模,而且波函数分布在长带的边界上.\ 如果参数取在平庸参数区,则能带不受拓扑保护;系统不出现零能态,或者出现偶数个零能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哈伯德强关联系统中,Rashba自旋轨道耦合(R-SOC)对二维正方晶格的自旋磁化率的影响.在线性响应理论中,自旋磁化率可以表示为推迟格林函数.对它所遵守的运动方程做哈特利-福克近似(HFA)和无规位相近似(RPA), 再通过数值求解可得自旋磁化率.结果表明:没有R-SOC的静态磁化率Reχ( q , ω=0)随着库伦排斥势U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T的增大而减小,库伦排斥势和温度对动态磁化率Reχ( q , ω=0)也有相似的影响.在加入R-SOC后,自旋轨道耦合的自旋磁化率实部在 q =0附近形成了平底,而且平底宽度随VSO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自旋磁化率的虚部在平底边沿上呈现剧烈起伏.该效应可作为材料的自旋轨道耦合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平均场近似和转移矩阵方法,对NM/FS1/FS2/NM结(NM为非磁金属,FS1和FS2为铁磁半导体层)的隧穿磁电阻(TMR)与FS层厚度及Rashba自旋轨道耦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M/FS1/FS2/NM结中TMR值随半导体层厚度的改变发生周期性变化,选择适当的半导体层的厚度和Rashba自旋轨道耦合系数可以得到大的TMR值.  相似文献   

14.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过程能够揭示中微子的粒子属性,打破标准模型的轻子数守恒,并且是目前获得中微子有效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探测实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调研,重点对基于低温量热器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cryogenic underground observatory for rare events,CUORE)实验方案为例,详细地阐述了低温量热器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关键难点,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极低温环境的搭建、核素种类的选取与探测塔的搭建、本底的甄别和微弱信号的前置放大.   相似文献   

15.
粒子物理中的超对称、超统一和高维复空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提出超对称变换的某些新表述的基础上,引入了超多重态.由此导出玻色子和费米子的一些形式上统一的公式.这样,一方面两类粒子分别相应于实、虚数,这就联系于相对论;另一方面,超对称的统一形式又联系于统一的统计性和泡利原理的可能破坏.因此,粒子物理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可能是高维复空间.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由4个费米子相互作用系统组成的哈密顿量的平均场理论,当只有S波超导时,由SU(2)(局域同构于SO(3))代数表达,P波超导可以通过SO(5)表达,而对于S-P混合波超导的情况则由SU(4)(局域同构于SO(6))代数表达.本文通过在SO(6)代数中引入了反映S波和P波混合超导的SO (4)子集,从而可以通过对相干...  相似文献   

17.
Chin JK  Miller DE  Liu Y  Stan C  Setiawan W  Sanner C  Xu K  Ketterle W 《Nature》2006,443(7114):961-964
The study of superfluid fermion pairs in a periodic potential has important ramif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crystalline materials. By using cold atomic gases, various models of condensed matter can be studied in a highly controllable environment. Weakly repulsive fermions in an optical lattice could undergo d-wave pairing at low temperature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copper oxides. The lattice potential could also strongly increas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s-wave superfluidity. Recent experimental advances in bulk atomic gases include the observation of fermion-pair condensates and high-temperature superfluidity. Experiments with fermions and bosonic bound pairs in optical lattices have been reported but have not yet addressed superfluid behaviour. Here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distinct interference peaks when a condensate of fermionic atom pairs is released from an optical lattice, implying long-range order (a property of a superfluid). Conceptually, this means that s-wave pairing and coherence of fermion pairs have now been established in a lattice potential, in which the transport of atoms occurs by quantum mechanical tunnelling and not by simple propagation.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interactions on both sides of a Feshbach resonance. For larger lattice depths, the coherence was lost in a reversible manner,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a transition from superfluid to insulator. Such strongly interacting fermions in an optical lattice can be used to study a new class of hamiltonians with interband and atom-molecule coupling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Mojorana型和Dirac型中微子的精确差异及其可区分性,指出近期由其它作者建议在标准模型中区分Dirac和Majorana中微子的方法,在不远的将来是不可能成立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β-衰变中中微子的辐射是占优势的无质量Majorana型中微子和17Kev的重Dirac型中微子。这个建议清楚地解释了β-衰变中由Simpson等人发现的重中微子辐射的证据,所存在的振荡现象也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具有杂质耦合的一维量子sine-Gordon-Thirring模型的相结构。应用微扰和非微扰泛函积分方法推导了有限温度下的的有效势,分析了弱耦合和强耦合情况下的共存相的稳定性。发现当费米子为排斥势(g>0)时不能形成稳定相,费米子为吸引势(g<0)时,可以形成稳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