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是股东的一项权利,基本价值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虽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给实践操作带来了困难。文章通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理论的阐述,分析了我国目前股东退股的立法现状及局限性,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志一 《海峡科学》2006,(10):11-12
公司资本是公司财产的首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司对外信用的重要基础,是公司举债及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重要保证,在公司存在及运转的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股东出资是公司资本形成的最基本途径.股东出资瑕疵与否直接决定了公司资本是否真实和充实,直接关系着股东、公司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股东出资制度在公司资本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公司法>颁行之前,资本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股东虚假出资,骗取公司登记,导致在经营中出现债权债务纠纷后公司无力承担责任,因此损害债权人利益;而<公司法>实施之后,又出现了股东采用各种手段抽逃出资,即所谓实收资本缺位.本文将主要论述现行实收资本缺位的现状,详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现行出资制度的瑕疵,分析其缺陷,并试图使之更加完善,最后讨论了如何建立防范实收资本缺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东升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74-76,89
一人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态,为防止一个公司滥用股东权利和有限责任,新《公司法》初步建立了一人公司的资本注册要求、转投资限制、财务审计、公司人格否定等制度。但是,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必须从严和明确一人公司货币出资制度,完善其法人人格否定、治理结构、信用体系以及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4.
资本维持原则作为保护公司债权人的一项原则在我国《公司法》中有多处体现,但近年来该原则在保护债权人方面的实际效果却遭到学界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本维持原则及其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定的根基即资本信用理论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弊端。所以本文试图阐明资本信用的内部缺陷和从资本信用转变为资产信用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架构公司法资本维持原则的相关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公司法资本制度采取的是法定资本制,以公司资本作为公司信用的基础。2013年12月28日修改的公司法取消了资本最低限额制度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公司资本不再作为公司信用基础,法定资本制受到冲击。公司的信用取决于公司的净资产,公司信用转而以资产作为基础。资本信用发展到资产信用,影响深远。随着从资本信用过渡到资产信用,传统的公司制度应当进行相应重构。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1日,经过大规模修订后的《公司法》正式施行。此次《公司法》修改,在原有公司法体系基础上,除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之外没有增加其他公司形式,但是,却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责任、公司的资本制度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受到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广泛肯定,也应受到咨询业者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公司法》中,增加了对股东权利保护的内容,通过设计累积投票制、最低注册资本、股东诉讼、查阅公司文件的权利、独立董事制度、关联交易制度、申清解散公司制度等,全方位地保护投资人的合法利  相似文献   

7.
2006年开始生效实施的《公司法》对公司设立股东出资的形式作出了新的规定,允许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这就引发了法学界关于人力资本能否构成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出资形式的讨论。本文拟首先讨论公司出资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司法》第27条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对人力资本构成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出资形式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小股东在公司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时常受到大股东的侵害."新公司法"通过完善表决制度、增加对小股东的司法救济等措施,建立起对股东权利平等保护的完整机制,对保护小股东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新公司法"在保护小股东权益方面仍有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瑕疵股东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常常导致了大量的纷争。但是,由于无法可依,法官只能自由裁量,往往既难以真正解决好这些纠纷,又会带来另一些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就瑕疵股东的定义、瑕疵股东的股东资格、瑕疵股权的转让、瑕疵股东的退股以及瑕疵股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展开系统的分析,并比照现行《公司法》,找出相应的立法漏洞加以研究,再结合实践中存在的争议深入探讨,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合性乃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特性,它源于股东之间的信赖关系,因此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东忠诚义务的重视必然高于资合公司。德国公司制度发达,其《有限责任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规范可谓典范,文章将以此为基础来论述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忠诚义务的具体表现、违反忠诚义务后的法律后果,希望对我国公司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以及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公司僵局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原公司法却对此救济不力从而导致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公司本身的损失.新公司法对公司僵局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救济手段、当事人资格、清算程序以及与公司压迫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对股权内部转让进行限制,股权内部转让还须受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设立规定的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模式具有保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和保证股权流通性的价值,股权外部转让的优先购买权主体为拟对外转让股权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股权转让涉及到股东名册登记变更和股东工商登记变更,通常情形下股权确认应以股东名册的登记为准。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性决定了公司小股东面临着股份公司小股东所未曾遇见到的困境与压制。在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上,有德国大股东承担“忠实义务”和英国规定“不公平损害条款”两种模式。我国公司法应当明确小股东股利分取权、大股东对公司和小股东的忠实义务,并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4.
吕鹏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86-86,88
我国公司法在股东违反出资形式及相应法律责任方面规定的不足,使得实际生活中其他守约股东很难追究违约股东的责任。这一法律上的空白不仅会损害债权人及其他股东的权益,也不利于社会交易的安全和社会信用的建立。本文认真讨论了国内公司法对于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应法律救济的规定,揭示我国现有公司法律制度在股东出资责任及其他股东法律救济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基本法律概念之一,公司法人格指公司的法律地位或主体资格,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只有具有健全的人格的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司,当前中国公司法人格制度存在财产、人事、业务不独立和公司从属于控制股东等问题,公司法人格健全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长期性的问题.但是公司法人格健全只解决了"立"的问题,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应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这是"破"的问题.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包括利用公司规避法律、逃避合同义务和其他债务以及公司形骸化,中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公司法人格的健全与否认是"立"与"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现阶段应先解决"立"的问题,同时不忘"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务出资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劳务的人身属性与价值的不确定性,我国传统公司法理论及新修订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都认为劳务不宜作为出资,但股东出资的渠道仍然有拓宽的必要,我国公司法立法应当顺应时势,认可劳务出资。在确认劳务出资时,应处理好劳务出资的评估和法律责任等问题,以确保公司的资本真实和债务清偿。  相似文献   

17.
公司僵局,主要发生于有限责任公司,在股东人数较少时更为常见。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规定了公司僵局情况下的司法解散,完善了公司僵局出现后对股东的司法救济,但如何适用该条原则性规定,需要树立积极慎用的理念,兼顾股东和公司利益的平衡,保证股东投资公司目的实现,又要避免轻易解散公司引起的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8.
一人公司的出现,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出资经营者为追求有限责任利益,将其独资企业采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结果。承认一人公司是世界公司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公司法》仍然没有承认一人公司,而实践中一人公司却普遍存在,造成了法律制度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混乱。因此,建议《公司法》对一人公司加以重新立法和规制,明确赋予一人公司之合法性。同时,通过完善《公司法》的一些规定,严格限制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滥用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司法认为,股东是公司的当然所有者,公司利益就是股东利益。随着公司法理论的发展,这一观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债权人等的利益也应该涵盖在公司利益的范围之内。在实践中,债权人的利益往往受到了侵犯,因此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就越显得重要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同时,《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1条第1款对请求司法裁判解散公司的事由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以上规定并不明确,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为了确保公司理性顺畅退市,使得无法继续运营的公司能够按照既定规则退出市场经济的竞争舞台,使得资本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文章对《公司法》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的法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一些疏漏,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诉讼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