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锌酸盐镀锌用的添加剂一般是有机化合物,单一的化合物其作用不佳,必须进行合成。合成后的添加剂能使镀层光泽好,分散能力、深镀能力较高,电流密度范围较宽,产品性能良好,是改革氰化镀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制出适于碱性锌酸盐镀液的一种新的镀锌添加剂,该添加剂对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钢铁件镀锌后不但能提高工作性能和抗蚀能力,且外表光亮美观。镀锌成本低廉,应用广泛,已成为我国电镀中最大的镀种。 电镀锌方法主要有氰化镀锌、锌酸盐镀锌、硫酸盐镀锌、铵盐镀锌和钾钠盐镀锌。我国多用氰化法和锌酸盐法。由于新型宽温、光亮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钢板电镀锌—铁合金工艺,并对锌—铁合金镀层的显微结构、相成分、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结合力、稳定电位和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电镀法可以获得一种高质量的含铁为16~17%的锌铁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行设计的活化促进剂制备了不同机械镀镀层,即锌(325目与500目)及锌铝(5%)复合镀层,对镀层进行了5% NaCl溶液喷雾加速腐蚀试验、镀层的附着力性能检测与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和截面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500目锌粉镀层耐蚀性优于325目锌粉镀层,锌铝复合镀层耐蚀性优于镀锌层,钝化后的镀层耐腐蚀性明显强于未钝化镀层;制备的机械镀锌、锌铝镀层附着力均符合标准.同时对耐蚀性的原因作了推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锌酸盐镀锌层(1120)择优面上的第Ⅰ类应力和第Ⅱ类应力。实验结果表明:第Ⅰ类应力呈现压应力,而且锌镀层晶胞参数沿C轴方向缩短约2%。可认为,晶胞参数缩短将使晶体内部能量升高,导致产生压应力。另一方面,晶粒间界效应引起了(1120)择优面弯曲则可能是产生第Ⅱ类应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玻璃锌酸盐镀锌是一种镀锌新工艺。该镀液性能稳定,镀层质量优良,可与氰化物镀液媲美。本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以及极谱等方法对水玻璃碱性镀锌原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锌在水玻璃碱性液中电沉积的电活性粒子仍然是Zn(oH)_2、Zn(oH)_3~-,而且电沉积反应受电化学步骤和前置转化步骤共同控制。水玻璃增大镀液的阴极极化作用是由于锌能与硅结合成混合配体络合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钢丝热浸镀用锌和合金的化学成分要求;热浸镀中镀层的形成过程;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比纯锌镀层好;我国钢丝热浸镀锌一般采用烘干溶剂法,热浸镀锌的传统工艺的关键是脱脂、酸洗和溶剂处理,热浸镀锌的绿色生产工艺主要是在脱脂、酸洗、助镀、锌锅、冲洗和回收锌渣等方面采用一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钢丝热浸镀锌合金生产工艺有一步法和两步法,生产设备也更高效、先进;最后提出要加快研究钢丝的铝包覆技术和热浸镀铝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镀Zn体系中加入镧盐,用脉冲电流在A3钢表面电镀Zn薄膜,采用稳态法和静态挂片法(在20℃海水中)研究锌镀层的耐蚀性能;用SEM、XRD研究镀锌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镧盐后,明显使锌晶粒变小,镀层变致密,改变了晶面的织构系数,降低了锌镀层的致钝电流密度(Jpp)和维钝电流密度(Jp),增强了镀锌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锌镀层铬酸钝化膜的X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氰化镀锌层和D-I锌酸盐镀锌层钝化膜的组成。结果表明;上述两种锌镀层钝化膜的XPS图完全相同,试样存放七个月无影响;对谱图的Cr峰和O峰进行展开分析,从而确定彩虹钝化膜的组成为5Cr_2O_3·4CrO_3·xH_2O,绿色钝化膜的组成为5Cr_2O_3·2CrO_3·yH_2O_3不同的钝化膜试样含水量的差别较大,可能由于制作条件未严格控制所致。  相似文献   

11.
据资料介绍:开封市无氰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研制组从1974年开始研制与DPE配伍的辅助添加剂KR—7,1976年转入中试,此后,又经一百多单位的生产考核,说明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接近和达到了氰化物镀锌的水平,并使成本由原来每公斤98元降为34  相似文献   

12.
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热浸镀锌铝稀土合金的组织,测验了在多种环境下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铝稀土加入使镀层中的铁锌二元化合物转变为铁铝锌三元化合物。该化合物在镀锌温度下形成细小、均匀镀层,镀层变薄、且耐蚀寿命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热浸镀锌铝稀土合金的组织,测验了在多种环境下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铝稀土加入使镀层中的铁锌二元化合物转变为铁铝锌三元化合物.该化合物在镀锌温度下形成细小、均匀镀层,镀层变薄、且耐蚀寿命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衍射和动电位扫描方法研究了热浸镀锌钢板镀层织构、相分布和耐蚀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镀锌层中纯锌相的主要织构组分为{0002}基面织构,当镀锌层厚度增加时,纯锌相中{0002}基面织构密度水平增加,纯锌相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以及耐蚀性增加.X射线衍射分析电化学剥离后的铁锌相,结果表明,镀锌层由纯锌相和合金相组成;电化学实验表明,镀锌层各相耐蚀性不同,合金相的耐蚀性高于纯锌相的耐蚀性,且Fe--Zn合金相的耐蚀性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热镀5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热镀55%铝-锌钢板在青岛不同海水区带的实海腐蚀测试,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腐蚀测试和扫描电镜首次研究了镀层的海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腐蚀电流密度小,腐蚀产物具有保护性,55%铝-锌镀层在全浸区的耐蚀性能比镀锌层和5%铝-锌镀层好;由于保护性锌的腐蚀产物被滞留在富铝的枝晶网络中,充分的充气条件又促进了镀层富铝相的钝化,镀层腐蚀的传质过程受到明显抑制,所以55%铝-锌镀层在潮差区和飞溅区的耐蚀性能显著优于全浸区,是全浸区的2到3倍;值得注意的是,镀层在全浸区出现较严重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与表面反射率的测定,研究了5种典型锌镀层的微观结构与光亮度,并得出如下结论:(1)电沉积条件可影响锌镀层的晶面择尤取向,但不能改变它的六方密堆积结构;(2)锌镀层择尤取向程度与镀层表面反射率成平行关系;(3)用BZ—11添加剂的氯化钾镀锌层择尤取向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研究从碱性锌酸盐镀液得到的锌镀层显微结构、脆性和内应力.实验结果表明,锌镀层一艘呈特有的纤维状组织,如果镀液含有有机络合剂,镀层的晶粒粗,脆性小;而当镀液中有环氧胺系合成添加剂存在时,镀层晶粒相对较细,且容易呈现层状结构,脆性增大;要是同时添加增光剂茴香醛,测镀层平整,但分层更厉害,脆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18.
将Fe-W非晶镀层在锌系磷化液中进行磷化处理,表面形成致密的磷化膜,显著提高了镀层在NaCI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采用AES和XPS测定Fe-W磷化膜的成分和化学价态,并对膜层进行了深度剖析。实验结果表明,磷化膜主要由ZeZn2(PO4)2、Zn3(PO4)2及少量Fe2O3、WO3和钼酸盐组成,厚度约为210nm。此外,还探讨了磷化膜的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电力部门因镀锌钢丝使用寿命不长(特别是沿海地区),迫切需要提供耐蚀性能良好的镀层钢丝。 锌铝系热镀合金是国外近年来开发的新型热镀材料,基耐蚀性为同厚度纯锌镀层的数倍。国外生产锌铝系热镀钢丝通常采用氢还原法(Sendzimiy法),由于该工艺可进行高速热镀故可以保证镀层有足够的厚度。但该工艺目前还不易在我国迅速推广。国内通常采用溶剂法热镀工艺,用此种工艺热镀国外使用的锌铝系合金时,镀层厚度仅为热镀纯锌镀层的1/3~1/4,因此对钢丝的耐蚀保护作用提高不多。本工作研制了适用于常规溶剂法热镀工艺的锌铝—稀土热镀合金,其镀层厚度接近或略低于常规纯锌镀层,而耐  相似文献   

20.
以CT-2为光亮剂的氯化钾电镀锌在玛钢水暖件上施镀时,其电流效率为95%,镀层光亮细致,其耐蚀性与低碳钢上的镀锌层相近,证明水暖件原材料的成分及其铸态表面缺陷对电镀锌的质量无显著影响,但电镀锌与热浸锌相比可大大降低锌和能量单耗,降低成本,可用电镀锌来代替现行的热浸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