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练习》(中学语文练习编写组编 北京出版社)初中第四册二十一课《变色龙》练习第五题是:“分析下列句子,指出哪是兼语式,哪是连动式:” ①你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②我们去学校找你三次。 题中的②是连动式这没有争议。因为全句叙述了由主体“我们”发出的连续而不停顿的两个行为动作“去”和“找”,两个行为之间语气很连贯,语义有先后,两个动词在句子中处的地位平等而不分主次。  相似文献   

2.
在“A像B一样C”式比喻性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C与A、B之间的语义搭配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C与A、B之间既可以都构成正常搭配,也可以只与其中一个构成正常搭配,而与另外一个形成超常规搭配。与此相对应,比喻句中本体、喻体的构成也并不完全一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结合比喻句中的语义搭配来分析比喻中本体的位置及比喻的不同作用。在划分比喻本体和喻体时,要注意其形象的完整性,要和全句的语义搭配关系、语法结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也应具体句子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运用中,为了把话说得周延、稳妥,增强表达力量,常常在话语里加进一些插入语,语法中也叫插说。《辞海》解释为:“句中插入一个成分,它不作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同时既不起连接作用也不表示语气,在句子中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组合关系,这是一种插说的表示方法。插说的位置常常在句子的中间,有时侯也可以在句子的头上或句子的末尾。如:‘这件事情,想来你已经知道了’中的‘想来’、  相似文献   

4.
“以、而”是《离骚》句中用得比较多的两个虚词。《离骚》三百七十二句(“已矣哉”看作一句,则为三百七十三句)中,由“以”构成的“以”字句七十七句,由“而”构成的“而”字句七十一句。本文的目的在说明“以、而”在《离骚》构句中的作用,即它们在相同的位置构成什么样的一些句子,并根据它们的作用提出对理解某些句子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池春姬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0):91-91,83
英语存在句(Existential Sentence)是一种表示存在的句型,这种句型以非重读there为形式主语(FormalSubject),谓语动词通常是主动词be或含有"存在"含义的动词的一定形式,动词之后跟有通常叫做"真主语"(Real Subject)或"实义主语"(Notional Subject)的名词词组,"真主语"之后通常跟有地点状语(LocativeAdverbial),有时还带有时间状语(Temporal Adverbial)。因此这种句子叫"存在句"(Existential Sentence)的句子结构通常是:There+Be+NP+Iocative Expression+(Tempora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6.
连动句中带有“来”、“去”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非常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来”、“去”在连动句中的用法和作用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带有趋向动词“来”、“去”的连动句进行考察研究,认为“来”、“去”在有些连动句中,其典型的趋向意义发生了虚化。  相似文献   

7.
连动句时序特征的形式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的逻辑语义信息是由其中的谓词决定的,谓词通常对应句子中的动词,而动词通常凸显较为明显的时间特征。汉语连动句是由多个动词短语组成的单句。探究其内部的时间结构机制后,发现连动句内部各个VP之间具有彼此参照的时序意义。考虑到集中性,把讨论的范围限于以专名充当NP的连动句,对VP结构不作深入分析,则连动句的时序特征在形式上可以用"■t1■t2…■tn[V1’(t1,a)&V2’(t2,a)&…&Vn’(tn,a)&Φ[t,t1,t2,…,tn]]"来表示。  相似文献   

8.
对《论语译注》中的三个句子“斯害也已”、“末之也已”、“其终也已”的解释与杨伯峻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论语》和《左传》中所有“也已”句分析后认为在《论语》时代,“也已”已经结合为一个语气词,它们不应拆开解释;其二,“已”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也”与“已”的结合处在动词“已”逐渐虚化的过程中;第三,“也”置于主语后表提顿只限于特定的句子,而论语中这三句都不符合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9.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不仅见于各种选本,中学语文课本也用作教材。但篇中有两个句子,注说却纷纭莫衷一是。对“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生”一句,我曾撰《<陈涉世家>的“人奴产子”》文(见《中国语文通讯》198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0年第34期转载)已作辨解。另一个句子是:  相似文献   

10.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语法内容之一。有人认为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主动结构句子都可以变为被动结构的句子,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带宾语的主动句不能变为被动句。下面对几种不能变为被动句的主动句作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谓词修饰语有状语,补语两大类,状语在谓词前,补语在谓词后,在语义上,状语和补语与中心词的关系有疏密之不同,状误和补语与谓词的语序与时间顺序有关;在句子最末的补语在句中的地位比状语重要。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双项VP句中VP之间、NP之间以及VP与NP之间的关系呈现了纷繁复杂的态势,这是汉语历史语法发展的结果。“连动式”、“兼语式”等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双项VP句中的复杂关系。观察VP1施事与主语是否重合,两个VP的施事是否一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马氏文通》的"句"和"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如何区分《马氏文通》的“句”和“读”入手,对《文通》中“读”的论述进行考察,分析句读的功能,揭示出《文通》中“读”的本质是可以充当除句子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的词组。“句”是完整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独立的句法分析的最大单位。句读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读”是“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的两个例子(“圆圆的排成一个圈儿,酽酽的沏一杯茶”)入手,考察了“向宾状语”结构内外的语义限制,分析了结构的语义层次及搭配关系,初步构建了一个语义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玩《传奇》时间久了,在游戏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费了好大力气,总算是弄齐了一套装备,我也知足了。”由此可见,《传奇》中的套装概念深入人心,极品装备之间讲究的是一个搭配和成套,什么样的装备搭配才能成为套装?套装又有哪些超越普通装备的优点?本篇文章将详细为大家解析套装的概念,推荐一些《传奇》中的经典套装。  相似文献   

16.
《过秦论》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几种情况邓锦枫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例如:“我们·八·点·钟上班。”“八点钟”是个时间名词,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上”。其他种类的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它直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土崩·瓦解”、“·星罗·...  相似文献   

17.
“偶尔”的成词与语用考察——兼谈“尔”的词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代词“尔”于汉魏六朝时期就走完了词尾化历程。由单音副词“偶”附上词尾“尔”便可构成附加式双音副词“偶尔”。“偶尔”成词后主要放在句中作状语;其放在主语前后的位序不同,句子凸显的内容及辖域也不尽一样;它在句中做定语的非常规表现,并不影响其作为副词的语法性质。  相似文献   

18.
诗歌文体中的虚词,由于其在声情、节奏方面的贡献,成为诗歌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离骚》中的虚词多是构成诗歌节奏的显性标记,它们因此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身份:句腰.从这个角度观察《离骚》中12个”以”的用例:这些”以”不具备句法身份,或不具备典型的句法身份;它们都是诗行的句腰,在形成诗歌节奏、增强诗歌声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小札     
一 桃花扇非传奇名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后一句中的“绿如蓝”是比喻,前一句中的“红胜火”是比托。两者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就非类事物的共同点作形象的比较。因为是艺术的形容,重在使人感受,故即使形容得再过分一些说“绿胜蓝”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