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把发展旅游纪念品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但针对辽宁旅游纪念品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正是出于这方面研究需要的考虑时辽宁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与创新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辽宁旅游纪念品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素珍 《河南科学》2013,(8):1328-133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与旅游之间的矛盾,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出发,结合辽宁省的实际分析了辽宁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及劣势,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辽宁环渤海六市旅游合作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应对国际旅游企业、集团进入国内市场的一种发展趋势.辽宁环渤海六市不仅具有世界上著名旅游胜地所具有的滨海旅游资源,而且其他资源各具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又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分析环渤海六市旅游合作背景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互补性、空间联系的密切性等方面研究辽宁环渤海六市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与经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辽宁区域旅游人力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区域旅游经济与旅游人力资源两项重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了区域旅游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发展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的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整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创新完善现代人力资源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飞 《科技资讯》2008,(8):202-204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重要位置,入境旅游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它也是许多国家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探讨一个国家入境旅游情况及其在国际旅游业中的地位,对于制定本国旅游和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辽宁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非常巨大的旅游市场,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入境旅游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近年来辽宁入境旅游向光资料,分析了辽宁入境旅游发展特征,指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辽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将占全部产业的1/3。作为第三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牵动性产业。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冬季旅游”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冬季出游人数增长迅速,冬季旅游渐入佳境。辽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在大力发展以冰雪体育为主的旅游业的同时,加快冰雪体育装备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并以此作为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经济的增长点,进而促进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辽宁沿海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并进一步维持和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以衡量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旅游者满意度为研究指标.使用抽样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了辽宁沿海游客旅游购物和娱乐消费满意度的研究数据.在对实证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的前提下,构建了辽宁沿海旅游者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通过模型研究得到旅游者满意度与辽宁沿海旅游购物与娱乐场所的环境因素、旅游购物品与娱乐设施自身因素、旅游购物业与娱乐业的服务水平因素三个方面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者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3):394-398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业态发展的一大趋势。辽宁省从2011年开始推进智慧旅游的平台建设和全面发展。在现有区域、资源、工业基础和技术装备条件之下,辽宁智慧旅游发展取得了不少实绩。要取得更好的进展,还需在理念、条件、宣传、系统、方向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旅游在我国各地逐步开展起来,已成为旅游业产业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辽宁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老工业基地和工业强省,拥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工业遗产地,有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0.
发展海岛旅游是提高锦州笔架山旅游国际化程度的必然选择,这归因于锦州笔架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归因于锦州笔架山岛是辽宁乃至全国重要的海洋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科学研究资源.通过分析辽宁省海岛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锦州笔架山海岛旅游开发的思路,说明发展海岛旅游对辽宁省旅游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滨海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构建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18个滨海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应用主观赋值法和分异指数ID计算公式,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滨海旅游资源适宜性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等级和空间分异规律.结论:(1)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整体较好,但差异明显,大连市的适宜性最高,大洼县最低,其中最高区是最低区的1.7倍;(2)在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4个等级中,大连市区、金州区、旅顺区和丹东为资源极适宜区,庄河、盘锦、凌海和大洼县的资源适宜性较差;(3)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差异ID=0.7,说明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实现全面振兴的薄弱环节.医巫闻山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SWOT分析方法,从医巫阊山地区发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和开发对策,为医巫间山地区更好的发展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辽宁省“突破辽西”的政策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3.
辽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旅游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察辽宁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空间结构、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整合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作为改变辽宁海陆不均衡发展问题的突破口.认为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知,拓展了游客出行的区域范围,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助推器,并以高铁开通前辽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中、南、东、西4个圈演化为高铁开通后的"剪刀状"空间结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空间结构演进理论,在凝练各圈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差异式多彩整合开发方向、西部特色渗透开发策略和东部全面全线精品、参与性游乐和差异式错位开发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工业旅游潜力和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与振兴中发展工业旅游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辽宁工业旅游潜力的分析,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找出了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辽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分析辽宁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SM分析法对其结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旅游产业的长途交通、游览、餐饮和娱乐部门具有竞争优势,邮电通讯部门处于竞争劣势;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辽宁旅游产业与旅游收入的关联性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是商品销售和娱乐部门,其次是长途交通,最小是邮电通讯。提出了优化辽宁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辽宁省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从辽宁省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框架,并论述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辽宁省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类型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优化辽宁省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因素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准则层中规模的影响权重最大,并且超过了一半,水平的影响次之,而效益的影响最弱,揭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在因子层中,直接经济效益、工业旅游产品结构和工业旅游开发这3个重要因子的权重很低,揭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短板。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别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效益,使游客享受创造的情趣;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提高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发展体系,扩大工业旅游的规模,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关联分析方法对2001~2009年辽宁省旅游教育与旅游经济发展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检验,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辽宁省旅游教育的GM(1,1)预测模型.通过对辽宁省旅游专业人数的模拟预测,得出了辽宁省旅游专业人员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将达到94 247人的结论.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充分重视旅游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适度增加旅游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旅游教育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