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兴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体育锻炼的形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类型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人健康现状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老年人带有慢性疾病状况、心理健康状况、预期伤残期的状况及死亡谱的研究分析,说明了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现状.通过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表明了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太极拳、健康秧歌舞及克服自身重力的力量运动等已成为老年人安全而有效的健康与康复手段,这对中国老年人进行合理体育锻炼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拳术之一,以"一对一"的教学方法传授太极拳的原理与技术,发展个体身体素质,促进其生理、心理、机能水平的提高。优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弘扬武术运动,就要从教学方法上开始。深入分析当前老年人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培养老年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提高身体素质,对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量表评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高校大学生有35.96%的学生存在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8.69%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二年时间从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研究,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对维持或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体育锻炼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来揭示科学的锻炼方法有助于改善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有关研究还很少,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考前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阳市几所中学学生考前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体育锻炼的结合,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 628名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间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比较,地震灾区中学生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偏执和人际关系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影响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节的主要因素为心理辅导、体育锻炼、异地疗养、社会援助和自我调节.以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在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幸福感、孤独感为指标.对德州市区251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中上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幸福感较强,孤独感较少.随年龄发展,老年人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而孤独感表现出年龄差异,70岁以上老年人得分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受人尊重、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职业、参加活动等,而性别、子女人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诚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4):155-157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分析,期待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体育参与程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负荷等不同体育参与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SCL-90)对大连市高校的421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的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保持一定频度(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锻炼负荷对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学生现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体育锻炼是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学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目标提供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常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幸福感指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125名年龄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水平存在显著相关。(2)体育锻炼和参加社会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王素文  吕中辉 《科技信息》2011,(16):269-269
本文对国际国内十年来锻炼心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重点分析了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的刊出。研究发现,身体锻炼与缓解精神压力显著相关,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强度和频度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体育锻炼项目与心理健康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对3 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65%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2)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的趋势;3)81.7%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高,但却有60%的大学生并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4)大学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部分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不重视体育锻炼是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改善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知识,引导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目的抽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演绎法,对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进行调查.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锻炼的动机明确,但因参加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不能得到技术指导,散步是民族地区老年人最喜爱的体育锻炼形式.湘西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体育消费水平低,锻炼场所首选是住宅区空地,对于花钱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接受.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并不经常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锻炼场地等与体育人口标准差距较大.湘西民族地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扶持.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益影响日益凸现,这正是体育锻炼的独特功能与作用的使然.同时,不适度的体育锻炼对生理及心理存在负面影响.因此,正确定位体育锻炼的有效范围,包括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阐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