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霞 《甘肃科技》2009,25(6):156-157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中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出发,论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阐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内涵,联系我国现今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空间"是研究事物发展的一种重要思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深入分析东莞市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历程,发现社会空间在学校社会工作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同时也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社会工作者需要恰当运用确立过程化视角、获取社会资本、实践专业服务等策略,以有效建构学校社会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珍 《科技信息》2013,(6):55-55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从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三部分来阐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指出生活对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结合点是体育产品的公共性.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学校化”的实质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忠强 《江西科学》2012,30(3):370-373
类型学是一门从社会文化和传统历史角度入手的建筑设计方法之一,强调"类型选择"(抽象)和"类型转换"(还原)即"形式——类型——形式"。通过阅读有关类型学的文章和实例来总结说明类型学是如何运用在设计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步入信息化的时代,许多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举步维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把更新观念作为第一要务,树立与时俱进的新人才观、新评价观、新育人观,坚持以"四爱"(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为主体,以"五心"(爱心、忠心、孝心、关心、信心)教育为切入点,集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情趣教育、劳动教育等为一体.逐步建立起了富有学校特色的"131"德育模式,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受业于杜威。杜说“学校即社会”.而陶行知先生把话反过来说“社会即学校”:杜说“教育即生活”,陶说“生活即教育”。因此杜威说,陶行知是我的学生,但见解比我高过千倍。仅仅把话倒过来说,立刻使人耳目一新,顿觉涵义扩展、意境高远。有时我们仅仅调整了一下文字的先后顺序.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睿智,使人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杜小荣 《科技信息》2011,(13):251-25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党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己的功能优势,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服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校图书馆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所面对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2.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然而,从"论语派"刊物向丰子恺拉稿与丰子恺的供稿情况的对比,"论语派"刊物的办刊宗旨与丰子恺随笔、漫画的思想内容的对比,以及丰子恺作品与"论语派"代表人物作品的对比等方面观察,丰子恺不能算"论语派"中人物,他同"论语派"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13.
"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礼在中国古代政治上、思想上、法律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法制史学中,法律儒家化,亦即法律在礼的影响下的转变始终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但礼的崇高地位在我国古代不是一成不变的,礼自身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一般认为,法律儒家化是始于汉朝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独尊儒术"后。《张家山汉简》的出土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法律规范的证据,如其中户律、傅律、置后律等,这是从法律实证的角度来说明礼在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美国"择校"教育改革的新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政策的出台是美国社会各界面对公立学校教育危机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文章将家庭学校纳入这项改革之中 ,从而更加系统地分析了这个改革产生的过程、内容和效果 ,目的是勾画出清晰、全面的美国择校教育改革图景。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思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尤其是宋代儒学家的思维方式,阴阳辩证,体验顿悟分别是整体思维的特征和途径,注重群体与和谐价值是整体思维在实践中的外化表现形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创造中国宋文化高峰功不可没,而且对当中国乃至整个现代亚社会的诸多方面都还在产生着积极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办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联合办学是当前高等学校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对如何搞好联合办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群体成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称.要建设好学校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确立生命观念,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二是解读本校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三是确立学校价值观,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四是变革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五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教育结合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界的主旋律。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的竞技运动模式的影响,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规范,使学校体育迅速走出老环境,开拓新局面,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潮流,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的逻辑发展理路,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也与主体的不同境遇息息相关。当然也是理学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为解决全球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危机从教育角度提出的对策,学校体育与“四大支柱”所强调的德育规范相一致.体育教学应围绕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