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二沉池突发性漂泥现象,测试并分析了其进水量、进水水质、pH值、微生的含量、水温等.结果表明,由于进水水量波动较大、进水水质异常及控制运行不当,引起了二沉池污泥反硝化.通过调整进水水量、氧化沟曝气量、回流量、剩余量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二沉池污泥的上浮.以期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初沉池改造为回流污泥反硝化池最佳进水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强化脱氮除磷,需要对由初沉池改造的回流污泥反硝化池的进水比例进行优化.该文结合污水厂改造模拟试验,通过对比烧杯试验研究了不同进水比例下混合液的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在污水厂出水总氮量达到国标一级A标准时,通过回流污泥3.2 h的内源反硝化.回流污泥反硝化池出水中NO3的质量浓度不超过1.5 mg/L,由初沉池改造的回流污泥反硝化池的最佳进水比例为0%.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带填料传统活性污泥法二沉池产生反硝化浮泥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提出了通过优化运行措施,使二沉池进水硝酸盐浓度降低是避免发生反硝化浮泥的重要手段。结合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以避免浮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包头市的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显示旋流沉砂池水力负荷较大,初沉池和二沉池沉降效果较差;生物池污泥浓度低,同时由于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导致出水氨氮和总磷超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污泥质量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实验室运行的连续流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中沉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温度及污泥质量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属于低温耐冷菌,低温冲击对缺氧吸磷的影响并不大,10 ℃、20 ℃、30 ℃的最终吸磷量都很接近,3 ℃时吸磷也并没有停止,仍有9.12 mg/L的吸磷量.污泥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反硝化除磷效率的影响并不大,增大污泥系统的MLSS,可以提高缺氧初期的反硝化吸磷速度,和最终的吸磷总量,但单位污泥的吸磷量没有提高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盐质量浓度、碳氮比和HRT条件下,高盐含氮废水的反硝化过程中碳源加入、TN、NO3-N和NO2-N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废水反硝化污泥在UASB反应器中经过驯化后可以适应氯离子质量浓度为0~20 g/L的盐质量浓度环境.脱氮性能随着HRT增加和进水C/N增加而提高;而NO2-N积累也随着HRT增加和进水C/N增加而降低.经过优化反应条件,较适宜的条件为进水C/N=3∶1,HRT=7.08 hr.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碱解法对二沉池污泥中COD的释放效率,本文利用NaOH和超声波两种方法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污泥进行消解,考察NaOH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污泥中COD释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浓度为2.0g/L,消解时间为12h时,污泥的COD释放量最大,且COD的释放量随NaOH浓度和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超声波消解污泥相比,NaOH消解污泥释放COD的量明显高于超声波消解释放的COD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辐流式二沉池中周进周出及中进周出两类不同形式二沉池的特点,并通在对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中两类二沉池实际运行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研究两类二沉池各自的优劣势,得出周进周出二沉池在处理负荷、投资成本、污泥回流浓度等较中进周出二沉池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模拟废水为对象,在传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内,将活性污泥和经驯化的反硝化污泥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用聚乙烯醇(PVA)加适当添加剂将其包埋,并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平均为53.60mg/L,COD为281.19mg/L,HRT12h,调控温度、溶解氧、pH等,出水亚硝化率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95%和85%以上,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较理想.当进水COD含量从150mg/L增加到750mg/L,TN去除率从73.66%提高到96.79%.适合包埋颗粒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最佳溶解氧浓度约为4.0mg/L.当pH一直维持在8.0左右,温度从30℃降到25℃过程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并未遭破坏.当温度维持在25℃,pH从8.0降到7.5,连续运行约5个周期后,短程硝化反硝转变为全程的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1.
污泥龄及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考察污泥龄和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试验采用5BR法处理模拟低碳城市污水,研究在不同污泥龄和pH值下,SND过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污泥龄大于10 d时,随其增加,硝化效率增加而趋于稳定,反硝化效率和污泥浓度亦随之增加;pH值在中性和略偏碱性的范围内则有利于SBR反应器内SND的发生.由此说明污泥龄对SND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硝化过程和污泥浓度方面的影响,而SND的运行方式又有利于降低系统内碱度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统计技术分析腈纶二沉池出水悬浮物SS偏高的原因,并从加大剩余污泥排放和减少生化池进水含泥量两个方面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全文运用了工序能力指数、线性回归、正交试验等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N_2O产生量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以及不同曝气量,分析了装置内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含量,研究了不同控制条件下N_2O的释放量,并对不同DO浓度下NH_3和NO_(2~-)-N完全降解所需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硝化阶段DO浓度为3 mg/L时释放的N_2O浓度最低;2)随进水COD浓度的增加,反应完全后装置内TN浓度依次降低、TP浓度依次增大;3)反硝化阶段,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时,释放的N_2O浓度达到最大值(5.34 mg/L)。  相似文献   

14.
徐志林  鲍东杰 《科技信息》2013,(2):34+36-34,36
根据邢台市污水处理二厂进出水质数据进行了水质特性分析与生物池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并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从粗格栅间及进水泵房、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初沉池排泥泵房及配水井、改良A/A/O生物池、鼓风机房及变配电间、二沉池配水井、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泵站九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工程设计,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接种物对牛粪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对牛粪厌氧发酵启动时间、COD和BOD5降解情况、VFA及pH、产气量与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厌氧细菌、产甲烷菌含量高,活性大,浓缩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次之,河床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各菌种数量及含量最少,且出现板结现象。接种物浓度一定条件下,用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接种,厌氧发酵体系启动速度快,COD、BOD5降解率高,产气量大且平稳。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南方的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较低,导致反硝化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不外加碳源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内回流量、好氧末段溶解氧浓度、进水量,分析各变量对反硝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碳源条件下,增大内回流量至150%,控制好氧末段出水溶解氧为1.0 mg/L,可有效的提高本工艺的反硝化效率,而由于进水量变化引致污泥负荷增大也可提高反硝化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其同步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以SBR法就有机碳源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进水COD为180 mg·L-1的低碳运行下,反硝化除磷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除磷效率达到99.2%;随着进水COD浓度从80 mg·L-1提高到240 mg·L-1,厌氧释磷量增加,缺氧反硝化速率与吸磷速率增加;缺氧段存在的COD浓度越高,对缺氧吸磷的抑制作用越大,随着缺氧段有机物浓度的增加,反硝化速率变大,吸磷速率变小,说明缺氧段存在外碳源会优先支持反硝化作用,抑制PHB作为内碳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有机碳源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其同步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以SBR法就有机碳源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进水COD为180 mg.L-1的低碳运行下,反硝化除磷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除磷效率达到99.2%;随着进水COD浓度从80 mg.L-1提高到240 mg.L-1,厌氧释磷量增加,缺氧反硝化速率与吸磷速率增加;缺氧段存在的COD浓度越高,对缺氧吸磷的抑制作用越大,随着缺氧段有机物浓度的增加,反硝化速率变大,吸磷速率变小,说明缺氧段存在外碳源会优先支持反硝化作用,抑制PHB作为内碳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圣峰 《甘肃科技》2011,27(10):74-77,103
化水部生化系统由水解池、A/O池、曝气池、二沉池组成;生化处理工艺是以大量微生物群体构成的活性污泥为主要作用物质,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进水水质、水量的波动等原因会造成污泥中毒,它直接影响着活性污泥的生长繁殖和降解有机物的功能,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失败,就其生化处理系统,污泥中毒原因和所应采取控制措施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以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考察碳源浓度对缺氧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缺氧段初始碳源浓度为10.0 mg/L时,亚硝酸盐积累严重,反硝化聚磷受到抑制;当缺氧段初始碳源浓度由24.6 mg/L上升至176.8 mg/L时,随着碳源浓度的增加,反硝化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