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洋番薯、洋山芋,原产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早在6000年前,秘鲁的印第安人就已将它用来当作粮食和蔬菜食用。16世纪土豆开始传入北美,17世纪初期进入我国。马铃薯刚传入欧洲时,它的食用价值不被欧洲人认识,有人认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是人类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玉米以及水稻,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中国人一般习惯叫它土豆,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么马铃薯起源于哪里呢?在它风靡全球的道路上,又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故事呢?薯小弟在南美South America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有个著名的高海拔湖泊——的的喀喀湖,它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那里就是马铃薯的故乡。距今7000多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从东部迁徙到的的喀喀湖附近。他们来自亚马孙河沿岸的森林。  相似文献   

3.
正取名字是一个学问,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熟悉事物的名字加以改装,变成新事物的名字。比如,我们把番茄叫洋柿子,把马铃薯叫洋芋,把佛手瓜叫洋丝瓜。就这样,我们通过不停地联想和改造,把命名系统丰富了起来。而我们的西方朋友就不停地在熟悉的苹果身上加延伸,比如菠萝叫pineapple,莲雾叫wax apple,番荔枝叫sugar apple。在林奈创立生物命名双名法规则之前,各种植物的名字可真是一锅粥。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地处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衔接地带,是纵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其形状像一只倒放的羊角浮浸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素有“陆上桥梁”之称。国名“墨西哥”3个字是由纳瓦语“墨西特耳”演化而来的。欧洲人来此之前,当地有一支印第安人的游牧部落叫阿兹蒂克,他们所崇拜的战神叫“墨西特耳”。  相似文献   

5.
一般人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从正面去思考,常是苦思冥想,毫无所得。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思考,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1798年,法国农学家帕尔曼要在法国推广原产自南美洲的土豆,可法国人不接受,称其为“鬼苹果”。于是帕尔曼便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派国王的卫兵白天守候  相似文献   

6.
魏信德 《科学之友》2005,(11):76-77
土豆,也叫洋芋艿、马铃薯,跟花生一样是生在土底下的蔬菜。土豆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疗效。首先,土豆有减肥的功能。在上世纪的1999年9月14日,巴黎营养学家帕特里克·萨巴蒂邪博士专门为土豆举办了一次关于其特殊营养价值的特别研讨会,在医学专家的记忆中,以前还从未  相似文献   

7.
由西班牙探险者从美洲带到欧洲,"卑微"的土豆造就了现代化农业。在今天,土豆(也称马铃薯、洋芋等)是全球第五大作物,名次仅排在小麦、玉米、稻谷和甘蔗之后。但直到18世纪,土豆对欧洲人来说还是一种新东西,法国王室规劝农夫种植土豆,规劝法国人多吃这种奇异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8.
魏信德 《科学之友》2005,(21):76-77
土豆,也叫洋芋艿、马铃薯,跟花生一样是生在土底下的蔬菜.  相似文献   

9.
直到1586年4月结束,却一直不见格伦威尔救援船队的影子.同年6月,当初英国人对印第安村庄的毁灭行径召来了报复.印第安人袭击了罗诺克堡垒,但被英国殖民者挡回.这次袭击后不久,英国爵士德雷克在加勒比海成功袭击西班牙海军后回国途中,在罗诺克堡垒停留,他说可以带一部分殖民者返回英国.包括一名冶金技师在内的多名殖民者愿意回国.这些殖民者最终把烟草、玉米和土豆等美洲植物带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5年1月6日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我国将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加快推进把土豆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的进程。未来几年,要让土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一时间,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是欧盟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英国。谁会相信仅仅在二三十年前,爱尔兰还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乞丐”。直到1987年,爱尔兰人均GDP仍为欧盟平均水平的69%。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历史惊人地改写了。这个国家的GDP以每年7%的速度飞快增长,一度曾达到9.2%。2003年,爱尔兰人均GDP已高达欧盟平均水平的136%。爱尔兰的先民属凯尔特人,所以有人把爱尔兰的经济腾飞称为“凯尔特虎奇迹”。而科技的发展则是促使爱尔兰经济腾飞的翅膀。新世纪以来,爱尔兰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这也许又将创造一次凯尔特虎奇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美国西北部荒野中生存着一种半人半兽的神秘怪物,不但令研究人员困惑,而且令野营者胆怯。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称这种怪物为“萨斯奎奇”(北美野人),一些热衷于追踪这类怪物的人士则称其为“大脚野人”。然而居住在西北部的一个姓华莱士的家族则说所谓怪物实际上是其家族中的雷·华莱士开的玩笑而已。据雷·华莱土的家人透露,雷·华莱士曾经在太平洋沿岸一带干过多年的伐木工和筑路工,生性喜爱恶作剧。早在1958年,他就让一个朋友雕刻了一双40厘米长的脚掌形木樨,穿着它  相似文献   

13.
奔向火卫一     
<正>"那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它是这个土豆形天体上的一个很不同寻常的结构,而这颗‘土豆’每7小时就绕火星飞一圈。人们在了解这些之后一定会问:是谁把这颗‘土豆’放在了那儿?是宇宙把它放在了那儿吗……"——美国著名登月宇航员巴兹·阿尔德林  相似文献   

14.
二 关于火地人的情况,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权威的记载,恐怕只有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著作了。 达尔文是亲眼见到过火地人的科学家,并且是对火地人的体型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性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研究的第一人。 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随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于1932年底来到火地岛进行科学考察。那时,火地岛上还有很多奥纳印第安人及其他两支火地人,达尔文称他们为“火地岛人”。  相似文献   

15.
震惊世界的莫里斯事件在电脑病毒陆续出现的最初几年里,除了Brain病毒之外,似乎并没有造成多大危害,这也是当时人们不去重视的主要原因。比方有一种叫“苹果”的病毒,它只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个被咬缺的苹果,对电脑本身并没有多大破坏。也可以这么说,那时候电脑与病毒是能“和平共处”的。然而,到了1988年11月2日下午5时,这种“友好局面”却急转直下,风云突变。原来是互联网的前身——美国APPANET网的网络管理人员突然发现有不明程序开始访问网络,紧接着这些程序不停地扫描用户账号、密码等个人资料,并通过盗取的口令侵入用户电脑,使电…  相似文献   

16.
水星之魅     
水星是地球的小兄弟,和月亮十分相像,也有环形山、丘陵、盆地、断层……不过,水星不是一颗卫星或小行星,而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水星是何人何时发现的,现在已无从考证。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现今伊拉克南部的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这颗星,时而叫它“阿波罗”(晨星),时而唤它“赫米斯”(昏星)。由于水星在天空中移动很快,古代西方人就把罗马神话中管理贸易、商业和小偷的天神“墨丘利” 之名赋予了它。在希腊神话中,这个天神就是穿梭于天庭众神的信使“赫米斯”。我国古代称它为水星,也是比喻它的移动像易逝的流…  相似文献   

17.
Nim—从古代的游戏到现代的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抓三堆,翻摊,拧法与Nim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种二人数学游戏,它的规则很简单:有k 堆物件,两人轮流从中拿取,每次只能在其中一堆中拿取,至少取一个,至多取一堆,最后谁取完谁胜(或负).这种游戏,以k=3时最有趣,北方流行的名称叫做“抓三堆”,南方粤语叫“拧法”,又名“翻摊”;国外称它为chinese game of Nim,或者simple game of Nim,或者Fan Tan,  相似文献   

18.
点点滴滴     
收集“水雾” 一提到沙漠,人们常会把它与干旱联系在一起。其实,许多沙漠地区的地下或空中都蕴藏着大量的水资源,问题在于人类怎样去开发利用,把它引到地表上来。智利春根哥镇的办法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来自太平洋的冷湿空气与智利干燥的海岸地区的暖空气相遇时,会形成一大团厚厚的白色云雾,象一个白色衣领,环绕在圣地亚哥以北600公里外的春根哥镇高高的山峦上。安第斯山中的印第安人把它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地处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衔接地带,是纵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其形状像一只倒放的羊角浮浸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素有"陆上桥梁"之称.国名"墨西哥"3个字由纳瓦语"墨西特耳"演化而来的.欧洲人来此之前,当地有一支印第安人的游牧部落叫阿兹蒂克,他们所崇拜的战神叫"墨西  相似文献   

20.
正土豆,一种原本生长在南美山区的植物,却意外成了各国人民喜爱的食物。土豆不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还具有诸多优点,因此,它或许会成为未来人类的主食之一。土豆,学名"马铃薯",是著名的茄科食用植物。它在全世界有无数忠实的爱好者,各国更是对它担起主食重任抱以厚望。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粮食危机,许多国家都相继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其中以土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