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射药床动态挤压破碎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研制成功的发射药床动态挤压破碎物理仿真试验装置。用半密闭爆发器作为压缩动力源,其可控性使该装置能物理模拟火炮发射装药弹底药床点燃前所处的力学环境。用活塞压缩被模拟的药床,有效保护了挤压破碎后的药粒不被点燃。多次试验再现了膛内发射药床的力学环境和挤压破碎状况。该装置真实再现了发射药床的挤压破碎规律,解决了发射安全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采用双级装药进行膛内二次发射以提高弹丸初速而不增大最大膛压的新技术,设计了双级装药弹的结构,为提高大口径身管武器的初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提出了二次发射过程的物理模型,并以12.7 mm弹道枪为对象建立了膛内二次发射内弹道数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膛压和初速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身管长度增量相等的条件下,双级装药弹初速增加量是12.7 mm普通弹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连续三幅脉冲X光摄影技术,获得了30mm玻璃钢火炮膛内早期点火阶段药床运动状况的阴影照片和示踪药粒沿药室轴向的运动速度。结果表明,火药床的运动规律与点火结构密切相关,均匀的中心传火管点火形式可以明显减弱火药床在弹底的堆积,对压力波起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引信—弹丸系统有限元结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结构动力分析的方法,以尾翼式破甲弹为例,计算出了弹体的前八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用模态分析手段测定了前二阶固有频率。用参数识别技术求出了一、二两阶固有频率的阻尼因子,进而把膛压作为外载作用在弹体上进行了动力分析,求出了弹底引信部位、弹底引信与装药连结处等七点的位移与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弹丸在膛内发射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引信零件所受的最大惯性力比引信设计传统采用计算的最大惯性力要大二倍到三倍。本文的测试技术与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以及结果对引信、弹的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钝感火药装药膛内的实际燃烧规律,方法 制备一种双基钝感火药,并在大口径火炮上进行射击实验,用内弹道势平衡的方法研究了该钝感火药装药膛内的实际燃烧规律,结果 采用钝感火药装药后,膛内实际燃烧的热平衡点参数向后移动,钝感 火药装药燃气生成函数可分别用三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拟合式表示,其膛内实际燃烧速度函数可表示为以相结压力冲量为自变量的指数函数或正比函数,结论利用内弹道势平衡方法研究钝感火药装  相似文献   

6.
远射程发射装药与模块装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155mm火炮装药系统。该装药采用了高增面性火药及其药型,低压力温度系数装药,以及提高小号装药压力的补偿装药等技术。这是一种高威力的发射装药系统(HPPCS),它可以将45倍口径、23L药室的155mm火炮(45-23-155mm)初速提高到945~960m/s。HPPCS适用于39-18-155mm、45-23-155mm、52-23-155mm火炮系统。HPPCS有2种弹道方案可供选择:一个是用45-23-155mm火炮发射ERFB弹,将初速提高到945m/s,另一个方案是将初速提高到960m/s。这2种选择都用双模块装药和全等模块装药。射击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初速、最大压力、温度系数都与设计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种不同工艺的可燃药筒燃气生成规律、可燃药筒装药膛内的燃烧规律及压力波的产生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所得结论可供带可燃药筒的装药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管炮模块装药两相流内弹道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口径火炮模块发射装药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流场结构复杂。该文对燃烧场进行分区模化,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两相流内弹道理论模型和计算步骤,编制程序对短管试验炮膛内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膛内的压力、压差及弹丸速度等参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得较好,模拟结果有较高的置信度。该模型和计算程序可用于模块装药结构火炮内弹道模拟、装药设计和安全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口径高速平衡炮发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3mm口径的平衡炮要求将90kg的弹丸发射至960m/s以上的初速,这对装药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安全性是影响大口径高速平衡炮研制成功与否的根本性问题.建立了平衡炮管状药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数学物理模型,并针对平衡炮大药量、长装药、厚弧厚的装药要求或特点,进行了几种不同点火、传火和分段装药条件下膛内发射流场的状态分布特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装药结构合理,使得整个药床点火比较均匀,减缓了火药床的挤压和堆积,满足了安全性能设计要求.文中建立的内弹道模型适用于其他口径的平衡炮,可以指导大药室、管状药特别是分段装填情况下的装药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发射装药挤压破碎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发射装药低温下挤压破碎机理,研究发射装药挤压破碎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本文利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发射装药动态挤压破碎过程.将发射药粒离散成弹簧-球单元系统,建立了发射药床挤压破碎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发射药床在动态冲击载荷下的挤压破碎动力学过程.采用统计的方法定量地获得了破碎后发射药床的表面积,其结果与试验较为接近,验证了本文理论与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发射装药低温下挤压破碎对发射安全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液体工质电热化学发射过程燃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提出描述液体工质电热化学发射装置中燃烧过程的理论模型。模型可以预测发射过程中药室内压力、弹丸运动及工质的分解速率的瞬时变化。结果表明,液体工质电热化学发射过程中燃烧压力存在双峰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弹丸几乎尚未运动的时刻,与初始Taylor空腔体积以及初始等离子体射流速度有关;第2个峰值是等离子体和工质分解的共同结果。对影响燃烧过程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初始Taylor空腔体积、电能输入特性、工质燃烧速率系数、弹丸质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膛内弹上气室气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熵流和准定常流假设条件下,采用集总参量法,建立了弹后高压火药气体通过小孔在弹体内气室与弹后空间之间流动的气体参数理论计算模型。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有良好一致性。理论研究表明,在发射过程中,膛内弹上气室压力能够达到弹后气体最大压力值,气室终止压力也存在最大值。气室工作压力可以在不大于弹后气体压力范围内改变。  相似文献   

13.
准确模拟发射药在膛内发生破碎后的燃气生成规律是发射安全性研究的关键与难点。运用离散单元法建立发射药离散单元力学模型,通过预设离散单元小球模型代表的正六棱柱几何模型,建立正三角形燃烧模型,推导燃烧函数;分别运用新建立的燃烧函数和传统形状函数对正常和破碎程度相同的发射药进行密闭爆发器燃气生成规律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燃烧函数能够精确计算发射药发生破碎引起的增面、增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射药在膛炸前发生局部随机破碎后燃气生成规律计算方法缺失问题,可应用于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燃烧稳定性控制技术是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RLPG)的关键技术之一。报道在23mm RLPG试验装置上,研究了外环喷射结构和内环喷射结构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外环喷射结构对RLPG点火燃烧不一致的原因。提出在23mm RLPG装置中,通过采用液体阻尼控制内环式喷射活塞的运动,可有效抑制燃烧室和贮液室压力振荡的幅度,提高RLPG燃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整装式含能液体燃烧推进模拟实验装置,采用可燃性多孔介质填充于液体发射药燃烧室中,开展了整装式舍能液体燃烧推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可以控制整装式含能液体的燃烧稳定性,但与液体发射药的装填密度有关.当液体发射药的装填密度约0.52 g/cm3时,燃烧过程稳定,p-t曲线光滑;当液体发射药的装填密度大干O.58 g/cm'时,可观察到明显的压力振荡现象,且装填密度越大,压力振荡越强.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添加膨化酸铵(EAN)对硝胺发射药的燃速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SEM手段观察了断口试样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EAN颗粒的引入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产生了大量的内界面,从而增大了低温燃烧时的有效燃面,而高温燃烧时由于EAN特性结构受火药基体的热胀挤压减少了有效燃面,这样使不同温度下的燃速趋于一致,从而导致硝胺发射药温度系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