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青心才人所编次的小说《金云翘传》对国内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在国内文学界曾一度沉寂.而据《金云翘传》改编的越南六八体长诗在越南古典文学中独占鳌头,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享誉世界文坛.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被中国学术界关注,而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才开始对中越两部《金云翘传》进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东方不同民族间的文学交流为背景 ,在收集、选择、参考、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文学作品《金云翘传》经由越南诗人阮攸的改编和再创作成为越南名著这一事实 ,并以此出发 ,反观中国作为源头的作品———《金云翘传》 ,将这一在中国小说史上默默无闻的作品 ,从各民族文学间的交流与传播角度挖掘出来 ,通过比较与分析 ,使其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学派的"文化圈"视野,有助于重释中越文化交往的著名例证《金云翘传》。作为东方文学三大文化圈中心之一,历史上华夏文化向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辐射与扩散,中国小说《金云翘传》进入越南,被阮攸摹写与改编,赋予了它富于越南民族特色的六八体的诗歌形式,使之成为越南文学经典,在当代重新进入中国—东盟文学关联域。这种重复与变异,体现了世界文学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明未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描写的是封建社会中一个下层妇女的悲剧。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悲剧的特征:(一)王翠翘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具有社会性时代性。(二)尖锐激烈的悲剧冲突。(三)感人肺腑的悲剧效果。本文充分肯定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众  车亚鹏 《世界博览》2011,(20):35-36
全球性一经本人授权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文版还在紧锣密鼓的审校中,该书审校、东西网和译言网的创始人赵嘉敏接受了《世界博览》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金云翘传》是明末清初的章回小说,描写一个良家才女王翠翘为了救父,卖身而误坠风尘的悲剧故事。小说反映出一套“身淫而心不淫”灵肉二元论的贞洁观。这种灵肉二元论的贞洁观其实质并未摆脱传统道德伦理规制,面临着层层纠缠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古籍译注是保护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当今所流行的古籍译注类著作,如;《庄子译注》、《国语译注》、《先秦诸子散文译注》、《古代散文译释》、《先秦史传文译释》等,在注译中存有诸多望文生义之弊。作者仅就所见译注中较具代表性的错译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正其谬,再求共议.  相似文献   

8.
《列仙传》被后母奉为道教早期经典作品,是一部道教辅教之书,但是其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发展是道教产生的催化剂,道教经典中出现大量的佛教用语,《列仙传》中也出现了佛教用语。《列仙传》中“积火自烧”、仙人奇相均受到佛教的影响;《列仙传》中孔雀形象是印度的舶来品;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对《列仙传》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诗集传》的论文中,大多数都涉及到《诗集传》章数的统计,但对《诗集传》章数统计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作者统计不准确以及《诗集传》本身一个错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的几种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并简要分析了其历史演变的过程。有些特殊形式的动词重叠形式是在《醒世姻缘传》中最早出现的,有些形式是经过《醒世姻缘传》逐步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11.
复兴中华文化是 2 0世纪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不息的标的。孙中山在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 2 0年代 ,提出对传统文化要“翻陈出新” ,主张融合中西 ,“创获”一种民族的、民主的、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科学的、文明的新文化 ,科学地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 ,成为中华文化复兴思潮中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在评析赵吉惠先生《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的同时,试图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行程和20世纪的行程进行简要总结,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形态上处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上,20世纪的中国文化则处于从“人的依赖关系”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转型过程中。文章还提出了开拓中国文化新境界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求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分化是近代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这三大地学分支学科不但已相继独立,而且在它们内部又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对这些新学科的命名是中国近代地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量地学著作的研究,论述了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在汉语中的形成与演化。中国近代地学多数分支学科的名称,都经历了演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地学的发展过程。文章试对中国近代地学领域中含义变化较大、较易混淆的主要学科名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源于古代的“明”一词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是英语Civilization的译词。新义“明”根源于西洋,但直接来自东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在中国时兴起来。《时务报》中所出现的“明”一词的涵义及使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西学在近代中国的兴盛情形、日本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近代知识分子欲“变法图强”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概念比较宽泛,关于中国音乐的定义及内涵界定,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大体有两类纷争。从中国音乐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音乐在新一代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音乐人笔下,必定会绽放出多彩亮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初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梁启超、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宋文炳、李济等人为首的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民族史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使中国民族史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成为了有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明确的研究对象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的学科,为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国共两党是20世纪的中国政坛两大党,本文拟从革命领袖、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三方面重点考察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渊源,由此透视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巨变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重学>是晚清时期传入我国的第一部较完整的介绍西方经典力学的译著,其中多数知识,特别是动力学知识是第一次传入我国.以19世纪以前西方力学成就和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的力学知识为参照,分析了由<重学>传入的力学知识及其特征,认为<重学>中包含了绝大部分19世纪以前的初等力学成就,与明末清初传入的知识相比更加系统、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 2 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 2 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这种发展趋势在 2 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