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围岭公园人工次生林植物群落及林分改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深圳围岭公园现有人工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特点及其自然条件,合理的进行林分改造设计.主要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及工作的具体需要进行造林设计,划分了造林地主要立地类型,并制定了林分改造年度计划和造林地类型表;同时提出5项林分改造总原则和5项林分改造措施,为公园的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圳笔架山公园现有植物群落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提出合理地进行林分改造设计的方案。主要依据是:适地适树原则,以及园林观景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造林地的主要立地类型提出具体的林分改造措施,为公园的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娟  张海清 《科技资讯》2007,(36):194-195
色彩设计是综合性公园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心理效应直接影响色彩搭配的最终效果.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色彩的感觉和心理特征、分析色彩心理效应在综合性公园的作用,对公园各个功能区以及不同地理环境、民族特色的公园整体色彩搭配具有很强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文琴  周煦 《江西科学》2012,30(5):646-651
通过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需求、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根据实例分析湖滨公园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中存在共性的问题,提出湖滨公园的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或建议。在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应把握设计原则,理论指导实际,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圳笔架山公园土壤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深圳笔架山公园土壤的发育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对N、P等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关于施肥、林分改造等方面的建议.本次调查共挖掘了12个土壤剖面,采集了41份土壤分析样品,用环刀和小铝盒采集了各剖面表层土壤,测定容重和含水量等.对土壤分析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测定.野外调查发现,笔架山土壤主要为砂页岩赤红壤和泥页岩赤红壤,地表枯落物保存较好,但灌草层稀疏.土壤石砾含量较高,最高可达466.3 g·kg-1,土壤质地主要为壤土,土壤多呈酸性或强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64 g·kg-1,属中下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95 g·kg-1和28.79 mg·kg-1,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59 mg·kg-1,均属偏低水平.全氮、碱解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含氮量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有机质和氮含量逐渐减小.针对笔架山公园土壤现状,作者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水平,林分改造时宜营建混交林,保护地被物,以便保持水土,提高生物多样性,并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分析郑东新区湿地公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植物选择、建设原则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园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开敞空间,扮演着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角色.这体现在公园设计中除了应注重其生态及美学价值外,规划中更应深入挖掘其各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以文化景观为灵魂的遗址公园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通过以三国遗址公园为例,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遗址本体的原则,探讨意向设计手法在公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凸显自然与历史交融的景观特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精神层次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园对外开放程度日趋增大,发展越来越迅速,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主题不明确,特色不突出,形式千篇一律,风格混杂.究其原因,主要是景观序列安排不当,没有从人的心理与生理角度出发,未能很好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公园设计思路停留在对国内外优秀作品的抄袭上,公园风格混杂,且缺乏本土文化特色.基于橘子洲景观空间序列的深入调查,指出目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序列设计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总结了一些创新景观空间序列设计的手法,并提出要注重视觉上的通透性、层次上的丰富性、氛围上的文化性、环境上的生态性和区域上的标志性,建议从上述几方面入手来改良橘子洲公园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根据合肥湿地资源的调研结果,依据SWOT评价法从总体上分析了合肥湿地资源的特点,给出了构建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并将其运用于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董铺水库大杨镇段湿地公园的设计效果证明了该原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林分改造技术措施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林分改造的适宜条件。叙述了林分改造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林分改造措施,而达到林木分布均匀,密度合理,林分由低产变高产,由低价值林分变高价值林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