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8701和亚心形扁藻,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蒽和苯并「a」芘肋迫72h,测定三种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实验表明,三种微藻对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集资为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8701和亚心形扁藻,它们72h的关抑制浓度EC50分别是0.060mg/L、0.065mg/L和0.094mg/L。而对苯并「a」芘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8701,它们的72  相似文献   

2.
运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Cu2+胁迫下,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MACC/H59)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同时监测微藻的生长情况.结果就叶绿素荧光参数而言,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3011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0,Yield和ETR均随着Cu2+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就生长情况而言,随着Cu2+浓度的增大,两种海洋微藻细胞密度的增长明显变缓.在24 h时Cu2+对湛江叉鞭金藻的毒性大于球等鞭金藻3011,48~96 h时Cu2+对球等鞭金藻3011的毒性大于湛江叉鞭金藻,Cu2+的毒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不同饵料的投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种单胞藻的不同种类及投喂密度的组合方式,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的饵料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品种投喂宜选用等鞭金藻;混合投喂以等鞭金藻加塔胞藻和等鞭金藻加三角褐指藻为优选饵料,混合投喂最佳密度为4×104/mL。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批培养,采用f/2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 、Pb2 、Cd2 )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鞭金藻的生长属于"S"型曲线;Cu2 抑制球形等鞭金藻的生长;浓度低于3 mg/L的Cd2 促进金藻生长,高于3 mg/L时抑制其生长;Pb2 能够促进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批培养实验研究了锰、铜、锌、钼、钴5种微量元素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了锰、铜、锌、钼、钴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必需性和促进其生长的有益浓度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锰、铜、锌、钼、钴促进球等鞭金藻生长的最佳浓度,依次为:0.08,0.07,0.0007,0.003,0.1 mmol.m-3.与常用M f/2配方比较,本研究中Cu浓度基本相同;Mn、Mo浓度比f/2配方低1个数量级;Zn浓度低约2个数量级;Co浓度高1个数量级.将它们用于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可使细胞密度比f/2配方提高14.3%.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彩虹明樱蛤浮游幼虫饵料与生长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不同饵料种类对浮游幼虫生存、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投饵量作了比较试验,实验结果得出:x藻、等鞭金藻适宜于作为面盘浮游幼虫的饵料,投饵量以5万/ml左右为宜,至幼虫达到壳顶期后,应投喂扁藻及塔胞藻,投量为1—2万/ml。此外,本文还就投饵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吴电云  邹宁  常林  丛山 《科技信息》2010,(33):I0028-I0029
球等鞭金藻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球等鞭金藻培养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要综述了生态条件、营养物质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球等鞭金藻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进一步提高球等鞭金藻生物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pH电极法研究pH和氮素对球等鞭金藻胞外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具有基本的胞外碳酸酐酶活性,且pH和氮素均能明显地诱导其胞外碳酸酐酶活性.pH从6.5升高到9.0时,球等鞭金藻胞外碳酸酐酶活性明显增加,pH8.5时酶活性达到最大.球等鞭金藻的pH补偿点为9.86,表明其具有利用HC03-的能力.氮素对胞外碳酸酐酶活性诱导也具有重要的影响,3种氮素NH4Cl、NaNOM3、CO(NH2)2在2.0mmoL/L时诱导的酶活性均明显高于8.5mmoL/L时的诱导的酶活性,且有机氮诱导的酶活性明显大于无机氮诱导的酶活性,硝态氮诱导的酶活性大于氨态氮诱导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球等鞭金藻3011的生长与其营养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e)3011进行了N、P、Fe、维生素B1、B12等营养试验,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表明:在4种不同氮源中,以NaNO3培养球等鞭金藻最佳,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0g·m-3;2种磷源对球等鞭金藻的影响不显著;在3种铁源中,以FeCl3培养球等鞭金藻为最佳,其最佳质量浓度为0.1g·m-3;在维生素试验中,以维生素B10.1g·m-3和维生素B120.0005g·m-3混合使用最佳.培养液的较佳配方是在天然海水中加入NaNO3—N10g·m-3;NaH2PO4—P1g·m-3;FeCl3—Fe0.1g·m-3;维生素B10.1g·m-3和维生素B120.0005g·m-3.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对2种海洋微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指数法,比较了3种多环芳烃,蒽(anthracene),并[a]芘(benzo [a] pyrene)及1,2-苯并蒽(1,2-benzonthracene)单剂和混剂对青岛大扁藻和球等鞭金藻8701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青岛大扁藻,胁迫72h,蒽与苯并[a]芘的联合及苯并[a]芘与1,2-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蒽与1,2-苯并蒽的联合及蒽,苯并[a]芘与1,2-苯并蒽的联合为拮抗作用。对球等鞭金藻8701胁迫72h,苯并[a]芘与1,2-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其它联合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若干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4C示踪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甲胺磷对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盐藻在生长繁殖、光合作用速率和生化组成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的胁迫下,3种微藻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盐藻的72hEC50分别为43.0、15.5和12.5mg/L.甲胺磷对3种藻类光合作用速率和对球等鞭金藻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Pb、Zn、Cu、Cd、Mn、Cr、Ni等7种重金属离子对栅藻生长代谢的影响.定时测定重金属处理后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a和粗油脂含量.结果表明,栅藻对Pb的耐受性最强,耐受能力可达20 mg·L-1,Zn、Mn、Ni其次,对Cu、Cd、Cr比较敏感,耐受性仅为1 mg·L-1.当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在1 mg·L-1以下,Pb、Zn促进栅藻生长,同时提高其叶绿素a含量.Pb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生物量最高,达0.642 mg·L-1,随着质量浓度提高,粗油脂含量增加,脂肪酸主要组分为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并且随着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后,重金属离子抑制栅藻的生长,并导致生物量下降,Zn质量浓度高于5 mg·L-1时,栅藻叶绿素a含量降至1 mg·L-1以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Pb、Zn、Cu、Cd、Mn、Cr、Ni等7种重金属离子对栅藻生长代谢的影响.定时测定重金属处理后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a和粗油脂含量.结果表明,栅藻对Pb的耐受性最强,耐受能力可达20 mg·L-1,Zn、Mn、Ni其次,对Cu、Cd、Cr比较敏感,耐受性仅为1 mg·L-1.当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在1 mg·L-1以下,Pb、Zn促进栅藻生长,同时提高其叶绿素a含量.Pb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生物量最高,达0.642 mg·L-1,随着质量浓度提高,粗油脂含量增加,脂肪酸主要组分为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并且随着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后,重金属离子抑制栅藻的生长,并导致生物量下降,Zn质量浓度高于5 mg·L-1时,栅藻叶绿素a含量降至1 mg· L-1以下.  相似文献   

14.
在静水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和浓度对太平洋真宽水蚤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物碳含量为1.0 mg C/L的条件下,不同饵料投喂后,太平洋真宽水蚤的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存活率高于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P0.05);投喂中肋骨条藻的产粪数明显高于投喂其他4种单胞藻的产粪数(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产卵量明显高于小球藻(P0.05),其他饵料种类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亚心形扁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差异性显著,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逐渐减少(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饵料浓度为2.0 mg C/L时效果最好,表明此浓度条件下的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是太平洋真宽水蚤相对适宜的饵料,可为人工培养太平洋真宽水蚤作为水产活体生物饵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季铵阳离子改性黏土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季铵阳离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两种赤潮藻均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和絮凝沉降作用,去除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相同用量的条件下,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效果比塔玛亚历山大藻好.质量浓度为0.012 g·L-1时,作用24 h后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率可达85%,72 h后达95%.质量浓度为0.016 g·L-1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除藻率不到50%;48 h时,为77%;72 h时,超过85%.在实验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未改性黏土对两种赤潮藻的除藻率均未超过70%.这些结果表明,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改性黏土具有很强的除藻能力,且作用时效长,作为除藻剂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氮(N)、磷(P)、铁(Fe)和硅(Si)的营养盐及其质量浓度对直链藻生长速率的影响.氮元素的营养盐为:硫酸铵(NH4)2SO4、硝酸钠(NaNO3)和尿素(NH2)2CO,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 mg·L-1;磷元素的营养盐为:磷酸二氢钾(KH2PO4)和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5,1,2,3,4,5 mg·L-1;铁元素的营养盐为:硫酸亚铁(FeSO4)和柠檬酸铁(FeC6H5O7),铁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0.05,0.1,0.2,0.3,0.4,0.5 mg·L-1;硅元素的营养盐为:硅酸钠(Na2SiO3),硅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 mg·L-1.单因子的实验结果表明:对直链藻生长速率(K值)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分别为:N,P,Fe,Si,其对应的最佳营养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0~40 mg·L-1;0.5~1 mg·L-1;0.02~0.05 mg·L-1;10~20 mg·L-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直链藻的最佳营养盐[(NH2)2CO,KH2PO4,FeC6H5O7,Na2SiO3]质量浓度配比为30∶0.5∶0.05∶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恒速和变速流加培养技术,研究了氮和磷等营养条件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速流加培养奈件下,细胞密度、细胞干重、胞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达到了0.870×10^7mL^-1、0.17g/L、0.14g/g和0.60mg/g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3.0倍、2.7倍、2.1倍和11.5倍;采用变速流加技术细胞密度、细胞干重、胞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进一步提高到1.400×10^7mL^-1、0.24g/L、0.16g/g和0.70mg/g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高4.9倍、3.9倍、2、5倍和13.3倍.可见,流加培养尤其是变速流加培养能有效地促进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控制对变速流加的培养奈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适的流加条件.结果表明,当流加因子K=0.100时,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细胞干重、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达到了2.220×10^7mL^-1、0.44g/L、0.17g/g和0.70mg/g的更高水平,比对照组高6.9倍、7.7倍、2、6倍和14.1倍.  相似文献   

18.
文蛤幼体的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蛤幼体对几种单胞藻的摄食及饥饿实验,研究了几种单胞藻的饵料效果及适宜投饵密度,幼体营养贮存饱和点(PRS)和幼体发育变态不可恢复点(PNR).等边金藻和扁藻为文蛤幼体的适宜饵料,混合投喂效果更佳.饵料的适宜密度为:扁藻0.5~1万/mL,等鞭金藻2.5~5万/mL,混合投喂(金藻+扁藻)(1.25+0.5)万/mL.老化金藻藻液对幼体的生长发育有限制作用.文蛤幼体的PNR和PRS50各为5d左右  相似文献   

19.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3种海洋饵料金藻,探讨了胶球含水量和预培养对冰冻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冰冻前胶球的最佳含水量不同,绿色巴夫藻为35%。湛江等鞭藻和球等鞭金藻都为30%;预培养后3种藻都在20%含水量获得最高存活率,其中绿色巴夫藻经2%PEG预培养后存活率提高了6%,效果好于5%PVP预培养.预培养对其他两种藻的存活率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稳定生产单胞藻饵料以满足幼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已成为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几项措施仅供参考。1种类选择在泥蚶幼体培育阶段,幼体对藻类大小、种类有所选择。D形幼虫开口摄食时,以个体较小为宜,如球等鞭金藻3011(Isochorysisgalbansgalbans)、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gensisHuVraSp.)、绿帕夫3012(Pavlovariridisgalbana)。至后期,为了使营养全面利于幼体顺利变态附着,以金藻、角毛藻(ChaeocerosSp.)及扁藻(PlatymonasSp.)混合投喂为好。附着后利用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