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 ,可以降低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 ,增加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快衰落与慢衰落统计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多波束智能天线的同频干扰的统计模型 ,考虑了中断概率、每小区信道数、射频保护比、同频干扰均值及方差等参数 ,对智能天线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多波束智能天线,并基于统计传播的同信道干扰模型,分析了快衰落及慢衰落情况下未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与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时的中断率,并进行了比较,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多波束智能天线,不论在单个同信道小区还是多个同信道小区情况下,系统的中断率将随着波束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圆形分层小区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智能天线技术与移动通信小区技术有机融合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智能天线在垂直面多波束覆盖形成的智能圆形分层小区的新型小区结构。考察了这种智能小区结构及相应频率复用方案下的载干比性能和动态覆盖的冗余度。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初步表明 :智能圆形分层小区结构有助于改善频率复用下的下行链路下的载干比性能及动态覆盖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4.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圆形分层小区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智能天线技术与移动通信小区技术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智能天线在垂直面多波束覆盖形成的智能圆形分层小区的新型小区结构.考察了这种智能小区结构及相应频率复用方案下的载干比性能和动态覆盖的冗余度.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智能圆形分层小区结构有助于改善频率复用下的下行链路下的载干比性能及动态覆盖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5.
一种移动通信智能圆形分层小区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智能天线技术与移动通信小区技术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智能天线在垂直面多波束覆盖形成的智能圆形分层小区的新型小区结构。考察了这种智能小区结构及相应频率复用方案下的载下比性能和动态覆盖的冗余度,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智能圆形分层小区结构有助于改善频率复用下的下行链路下的载干比性能及动态覆盖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6.
TD-SCDMA智能天线发信波束形成实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证明了现有TD-SCDMA智能天线系统的发信部分只能用于基带波形的预均衡,根本不具备信号来波方向(DOA)检测、波束形成、空分多址这些智能天线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将形成一个上行容量大于下行容量的特殊系统,不能达到3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给出一种在TD-SCDMA系统中实现DOA检测,波束形成的基本方法,可以起到空分多址的作用.若使用该技术改造现有的TD-SCDMA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TD-SCDMA系统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刘昊 《科技资讯》2010,(10):10-10
智能波束成型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波束成型技术引入空分多址方式,利用信号不同的空间传输路径,将相同频率、相同时隙、相同地址码的信号区分开来,有效地增大了系统容量,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本文对阵列天线多阵元的智能波束成形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少TD-SCDMA标准研究人员认为采用智能天线核心技术后可以克服TDD模式的步行移动通信系统特征.文中从智能天线的定向发射方向图出发证明了在CDMA(码分多址)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时,会引入不同方向用户产生的CDMA系统自干扰,使智能天线的有效定向发射增益近似为零,无法实现空分多址隔离多用户干扰的预想目标.此外还从TD-SCDMA的系统特征、智能天线同时形成多个发射方向波束的可能性、方向性线阵智能天线的合理性等方面讨论了智能天线在TD-SCDMA标准中的不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天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天线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重要技术 ,也是当今电信十大热门技术之一 ,它是在软件无线电基础上提出的天线设计新概念 ,是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与软件无线电结合的产物 ,它对提高系统容量具有巨大潜力。着重讨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天线的结构和算法  相似文献   

10.
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智能天线能够自适应地跟踪用户信号,抑制干扰,增加通信容量,提高频谱复用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之一,波束形成算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着重讨论了智能天线中波束形成的各种算法,根据算法对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把它分为三大类,并对其中比较典型的算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波束形成算法中的一类比较重要的盲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以压电智能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作感知和离子交换膜金属聚合物(IPMC)作驱动的悬臂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智能悬臂梁的压电传感和致动方程.并通过模态分析法变换为基于闭环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设计了压电智能梁的振动控制系统.将遗传算法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相结合,采用遗传算法设计Q,R阵,以获取状态反馈控制律,研究了压电智能梁的振动的最优控制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TD_SCDMA标准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提高其定位精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8阵元智能天线CDMA系统,提出了一种测向定位新方法.该方法根据预多波束智能天线的特点,利用接收信号的功率特性估计移动台方位角.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同时定位用户数,计算复杂度小,适用于TD_SCDMA系统定位.仿真表明该系统定位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PHS系统由于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在很多大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由于其覆盖范围小等缺陷,限制了PHS系统进一步的应用。由于智能天线技术具有很高的覆盖范围,所以提出了一种在PHS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智能天线接收技术的方法,并建立了一套完整DSP硬件仿真平台。同时基于上述硬件仿真平台对智能天线接收技术中的自适应算法的接收性能及实时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线性模型统计估计在智能天线同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 移动用户迅速增加,移动通信业务量的增长与有限的频谱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解决上述矛盾的一种途径是提高频谱的有效利用率.近年来,智能天线作为提高频谱有效利用率的一种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智能天线是利用各用户信号空间特征的差异,根据某个接收准则自动调节天线阵列的增益,使得在同一信道上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用户的信号而互相不干扰. 但是人们必须解决由于信号通过不同的硬件和空间路径传播而在天线阵列接收和发射上引起的不同步问题.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相位差的产生,从理论上证明了相位差满足线性模型,并研究了如何通过参数估计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一咱基于几何形状的单反射椭圆信道模型(GBSBEM)的基础上对GBSBEM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信道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时延分面特性较GBSBEM模型更切合实际。该模型适用于对低收发天线的微峰窝系统,特别是使用智能天线的微蜂窝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Symbian手机平台设计了一套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利用Symbian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源建立智能家居远程端控制软件,并设计了一个安装在家庭的家居服务控制器.通过GSM网络,智能手机软件与家居服务器可以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和监控家居环境的功能.设计结果表明:通过智能手机软件控制智能家居成为可能,系统以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采用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作为部分空间相干光的典型例,研究了GSM光束K参数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研究表明:湍流要引起GSM光束扩展,但其光强仍然保持高斯分布,所以GSM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保持K=2不变.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应用于四频带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收发机的频率分辨率改进型数控振荡器.提出了一种新型串联开关变容管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将其应用在振荡器的精确调谐电容阵列中,验证了其对频率分辨率增强的性能.设计采用90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当谐振在3.1 GHz时,数字加抖前的频率分辨率达到1.6 kHz,距中心频率20 MHz处的相位噪声为-152 dBc/Hz,功耗8.16 mW.仿真表明,该频率分辨率改进型数控振荡器满足四频带GSM收发机的要求,适于应用在全数字锁相环中.  相似文献   

19.
多输入多输出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的LMS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MIMO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即LMS-MIMO算法.与传统的LMS算法相比,LMS-MIMO算法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仿真结果表明,LMS-MIMO算法性能明显优于LMS算法,并且随着发射和接收天线阵元数目的增加,其系统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