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017年01月~2018年07月有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观察颈椎后路限制性椎板减压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颈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87例颈椎曲度正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限制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其中有74例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颈椎曲度变减小(0°≤颈椎角≤16.5°);B组,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在平均23.8个月的临床随访中,36例患者(A组)的颈椎曲度变小(48.6%),平均颈椎角为9.7°±5.3°;38例患者(B组)颈椎曲度维持正常(51.4%),颈椎角为18.7°±4.6°,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8.5±2.1) mm,B组为(17.9±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5) mm,B组为(2.6±0.8) mm,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组有3例(8.3%)患者发生C5神经麻痹,B组有4例(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术后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丢失,颈椎曲度减小使得脊髓后移距离缩短并增加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而颈椎曲度与神经恢复效果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JOA评分、JOA改善率、叩足试验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同时评价患者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内植物固定确实,未见内植物松动、折断及再关门征象.术前、术后J0A平均评分为(8.1±1.9)分,(14.6±2.2)分,改变明显(P0.05),改善率为(73.1±6.5)%.术前、术后叩足试验FTT平均值为24.1±6.7,29.3±6.3,改变明显(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探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和传统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的疗效。采用改良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48例IdebergⅣ、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其中普通重建钢板固定组(对照组)20例,胸骨直型钢板固定组(观察组)28例,对比观察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比传统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手术疗效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注白蛋白减少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行肝部分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保肝等内科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输注白蛋白治疗,观察两组尿量、腹腔引流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结果术后1,3 d观察组尿量、腹腔引流量、CVP、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术后7 d两组尿量、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ALT,TBIL,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ALT,TBIL,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输注白蛋白可减少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治疗效果。选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足部骨折患者8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选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P0.05)。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痛感,减少并发症,可行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A组)与腘绳肌腱(B组)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分析腓骨长肌腱组足弓的静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A组大腿周长减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足弓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 a足弓的静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与自体腘绳肌腱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延续性护理组(n=34)和常规护理组(n=34),对两组患者的正确护理造口、饮食排便、社会活动情况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延续性护理组患者中正确护理造口、饮食排便、社会活动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2/3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6.5%(9/34)(P<0.05),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民勤县社区就诊的颈椎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动态张口X线平片,同时进行侧位片成角移位和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比较。①两组在齿突与两侧不等距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侧位片成角移位和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辅助颈椎病诊断,其检查结果具有特异性,可依据其检查结果选择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丝线、羊肠线2种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扎道数对大鼠CCI疼痛模型痛阈值的影响,优化筛选出更易在实验过程中普及的技术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包括结扎丝线4道、3道与2道3个组;结扎羊肠线4道、3道与2道3个组和1个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鼠.铬制羊肠线和丝线分别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2道、3道、4道;假手术组只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不进行结扎处理.建模成功后测量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MWT),发现丝线3道、4道组和羊肠线2道、3道、4道组与假手术组和自身基础的MWT有极显著差异(P〈0.01);假手术对照组、丝线2道组与各组自身基础的MWT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扎手术前后的MWT之间差异显著,结扎后第7天、14天和21天的MWT之间没有差异.羊肠线3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羊肠线2道、3道、4道组,以及丝线3道、4道组均能产生稳定的神经痛,根据MWT的数值大小和是否出现自噬现象可认为,以羊肠线结扎2道组最好,不但MWT的数值小,且操作简便又节省时间,可作为大鼠CCI建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脱酚棉籽粕(LCSM)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体质量为28.42±0.02 g的卵形鲳鲹,分别利用LCSM替代0%、20%、40%、60%的鱼粉蛋白,配制了4组饲料(分别记为LCSM0、LCSM20、LCSM40、LCSM60组),饲养卵形鲳鲹6周。结果显示:(1)LCSM20组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粘性、回复性与LCSM0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下降(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内聚性显著提高(P < 0.05),其余质构指标显著下降(P < 0.05)。(2)LCSM20、LCSM40、LCSM60组的pH和蒸煮损失率与LCSM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肌肉滴水损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CSM20组和LCSM40组的肌肉胶原蛋白(Collagen)的质量分数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SM60组的显著下降(P < 0.05)。(4)LCSM2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下降(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MDA含量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含量和GSH-Px含量显著下降(P < 0.05)。(5)LCSM20组肌肉品质相关基因(Decorin、MSTN、MyoG和CatL)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1α1、CatB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MSTN、COL1α1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上调(P < 0.05),LCSM40组的Decorin、MyoG、CatB和CatL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SM60组的Decorin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下调(P < 0.05),MyoG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CatL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上调(P < 0.05)。综上所述,以对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评价指标,利用脱酚棉籽粕替代卵形鲳鲹饲料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尼氟灭酸(NF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探讨尼氟灭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如下方法:(1)制作CCI模型。(2)运用热板实验检测CCI组、假手术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3)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组术侧、假手术组术侧、正常组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幅度。(4)记录尼氟灭酸对正常组和CCI组术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CCI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2)GABA(1~1000μmol/L)可以使DRG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的内向电流(P0.05,n=10)。(3)CCI组1~1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n=6)。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GABA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FA(1~100μmol/L)对正常组、CCI组的DRG神经元上GABA激活的电流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正常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n=5)。由此可知,NFA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相比较正常组有所减弱,这可能是由于CCI模型的DRG神经元上钙激活氯通道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N0期鼻咽癌颈部放射治疗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比较鼻咽癌上颈部预防照射和全颈部预防照射的颈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异,以探讨N0期鼻咽癌颈部放疗的范围.方法选取156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0期鼻咽癌患者,其中80例接受上颈预防照射(上颈照射组),76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全颈照射组).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上颈照射组和全颈照射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8.7%、90.7%、81.3%和97.3%、85.1%、78.4%(P>0.05),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9.3%、82.7%、72.0%和87.8%、79.7%、68.9%(P>0.05),颈部复发率分别是5.0%和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颈淋巴结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只需作上颈部预防性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采用颈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术后随访7月~4年6月,平均(8±3.5)月,86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41例,良31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83.72%.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codelin在3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鳞癌和子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53.33%(8/15)和60%(3/5),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临床病理分期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I期75%, II期75.00%,III期50%;子宫颈癌Ia 60%,Ib 44.44%,IIa 66.66%)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织学分级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G1 70%, G2 77.78%和G3 66.67%;子宫颈癌G1 59.14%, G2 50.00%和G3 60.00%)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颈癌均有表达,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入组跟踪研究方式,将宫颈高危性HPV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干扰素治疗及假辐照,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各组的缓解率、转阴率及无效率。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转阴率为53.3%,干扰素治疗组转阴率48.3%。假辐照组转阴率为31.0%(P<0.05)。治疗后6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转阴率为86.2%,干扰素治疗组转阴率79.3%,假辐照组转阴率53.6%。与假辐照组对比,聚焦超声及干扰素均能显著降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HPV滴度(P<0.05),聚焦超声与干扰素组疗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聚焦超声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宫颈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四川省的一个地方藏绵羊类群-贾洛羊为研究对象,按照1岁、2岁和3岁等3个年龄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2岁贾洛羊的MCH、MCHC和MPV等指标显著高于1岁(P0.05),1岁的RDW-SD指标显著高于2岁(P0.05),WBC、RBC、HGB、HCT、MCV、PLT、PCT、PDW和RDW-CV等9项血液生理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3)1岁贾洛羊的ALT指标显著高于3岁,1岁时的ALP指标极显著高于3岁(P0.01),AST、TP、ALB、GLO、A/G、LDH、GLU、CHE和CHOL等9项血液生理指标在3个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中测定的贾洛羊的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均在我国高原藏绵羊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