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切入,梳理了"莲花落"、"江西的莲花落"、"江西莲花落"的名称演变,着重分析了"江西莲花落"与"萍乡莲花落"名称由"泛指"到"特指"的过程与原因;并结合萍乡市文化馆的保护措施,讨论了萍乡市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进而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觉的角度书写萍乡地方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2009年该课程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年来,以彭豪教授为主持人,李海涛、易志文两位教师为主讲人的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萍乡市已列为全国第二批59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萍乡资源枯竭、城市正在转型,迫切需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萍乡又通过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验收,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紧紧围绕萍乡城区"一轴二核"空间发展布局和市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通过加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的建设,全面构建与萍乡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协调的水生态系统,本文从萍乡概况、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迫切性与可行性、建设思路及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位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萍乡矿业集团公司,所开展的职工体育工作连续10多年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关注。本文对萍乡矿业集团下属的8对矿井:安源煤矿、白源煤矿、黄冲煤矿、萍宜煤矿、高坑煤业、青山煤业、巨源煤业、杨桥煤业的职工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我国职工体育在社会转型期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12,(2):34-35
北丐赵本山流派:二人转赵本山是近年来中国草根喜剧艺术的代表人物,虽然成名于春晚舞台上的小品演出,但小品、话剧这种学院派性质的表演并非赵本山的立身之本,他被公认为当代东北"二人转"的宗师。武侠世界中的丐帮势力庞大,弟子众多,要论民间喜剧中的地位,赵本山堪比丐帮的首脑"北丐"。从传承上讲,"二人转"这种民间说唱艺术。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边唱边舞,唱词和动作诙谐,"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大家都知道,小说里丐帮用的江湖切口正是"莲花落"。北丐洪七公带出的徒弟郭靖也是一代英杰,赵本山带徒弟的本事也是首届一指的,至少小沈阳也曾红机一时。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萍乡的功名人士急剧增多,绅士群体得到了壮大。这与萍乡的助学机构"六堂"有着极大的联系,"六堂"促进了萍乡教育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地方绅士处理公共事务的场所。随着萍乡煤矿的开办,萍乡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萍乡也逐渐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这加剧了地方的动荡。地方绅士的权力趁机得到了扩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萍乡民间美术纹样的历史印痕解密其符号特性,简要梳理出一条萍乡民间美术纹样"图腾符号"、"饕餮符号"、"巫楚符号"、"‘人’象符号"、"‘繁’象符号"、"信息符号"发生、发展和演进的符号线索,总结出萍乡民间美术纹样的符号学研究价值和激发现代设计创造力的真正"内驱"因素。  相似文献   

8.
萍乡傩舞考     
萍乡曾被民间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其中萍乡湘东傩面具、芦溪南坑车湘傩舞、上栗傩舞、安源傩舞相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萍乡傩庙(殿)目前数量多达100余座,傩面具2000多具,以及傩文化中的傩舞、傩戏、傩符、傩卦、傩兵器等种类繁多,其中傩舞、傩戏是萍乡开展傩事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萍乡傩舞的历史源流、文化特性、傩舞的类型和种类、傩舞的地域分布加以考证,同时介绍了萍乡傩舞的传承现状.  相似文献   

9.
《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是顾家相之子顾燮光于光绪三十年编纂而成,收录了顾家相任萍乡知县时办理萍乡铁路中往来的公私文稿,其中多处记载了顾家相对萍乡铁路与农田水利的矛盾的思考与因应。顾家相在办理萍安铁路之初便提出保全农田水利的主张,经江西巡抚批准后,便在铁路建设中,从"预筹"、具体措施和善后事宜三方面展开,最终保全了萍乡地区的农田水利。故而,以《公牍》为中心来考察顾家相对萍乡铁路妨碍农田水利的因应,是探视地方官如何处理近代化建设与维护农民利益二者关系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傩事活动在萍乡重新兴起,但人们对萍乡傩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分析比较各辞书中对"傩"的解释、阐述傩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考古学上的新发现,论文对前人关于"傩"文化起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萍乡傩的起源、传承现状、内涵、特色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楚萍文化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廉政资源,传统社会中在萍乡为官和萍乡籍官员的"操守清白""大著廉声"的古色廉政文化,家训族规中"作官清正、倡廉拒腐"的土色廉政文化,近代工业文明中"诸艰历试,一尘不染"的铁色廉政文化,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红色廉政文化,为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深刻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萍乡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从思想影响、交通条件、人力保障和金融支持几层面梳理了创立萍乡煤矿对启动萍乡工业化和促进萍乡近代工矿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路径意义,并从发展的路向、支点和动能等方面总结了萍乡工业化过程的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号称"吴头楚尾"的萍乡拥有极具特色的寺庙文化。本文将指出萍乡寺庙文化的三大特点:寺庙道观历史悠久;多佛道混杂性质的寺庙道观;含原始宗教气息的众多寺庙。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是萍乡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决胜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萍乡推进市场供需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是萍乡化解即期经济下行压力与有效应对过剩产能消化困境的重要契合点。文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新时期萍乡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萍乡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增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萍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从萍乡谚语的创造手法、萍乡谚语的语法结构、萍乡谚语的用词、萍乡谚语的节奏四个方面讨论萍乡谚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濂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濂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濂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濂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濂书院;万历年间宗濂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濂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濂溪书院更名为濂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相似文献   

17.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4):F0003-F0003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是从1978年恢复高考时就开始招生,于2006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500多名优秀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入、讲9币5人,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以萍乡采茶戏为代表的地方戏曲的发展,阐述了萍乡采茶戏的现状和困境、萍乡采茶戏进行文化产业改造的有利条件以及萍乡采茶戏在产业格局中的前瞻;旨在促进萍乡采茶戏以及国内其他地方戏曲的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正>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经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的批准,在萍乡教育学院基础上成立高等专科学校是萍乡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省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喜事。在这里,我们代表省教委对萍乡高专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萍乡是具有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的城市,萍乡的领导和人民厉来都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在由教育学院改建为高专的过程中萍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萍乡高专的成立揭开了萍乡教育事业的新篇章,标志着萍乡教育事业进入了更高层次。萍乡高专的成立对萍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萍乡高专的成立是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对我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教事业的发展也将是巨大的推动。 萍乡教育学院是我省办得比较早、比较好的教育学院之一,为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师资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升格为高专,成为一所新型的、综合型高等专科学校,不仅要继续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工科、财经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我们衷心期望萍乡高专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教学改革为?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共高层提出的促进地区交流合作和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萍乡实际,对萍乡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