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描述了弓斑东方仔稚鱼前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初孵仔鱼全长3.12~3.38mm.9~10d卵黄囊被吸收而消失.15d后稚鱼的器官分化完善.24~26d稚鱼的外部形态与成体相似,全长达10.60~13.50mm.以上观察为弓斑东方的人工育苗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人工培育青石斑鱼仔、稚、幼鱼的饲料条件。青石斑鱼从仔鱼-稚鱼-幼鱼的各个发育阶段均为动物食性。自初孵仔鱼至幼鱼发育过程大抵有三个饵料转换期:(1)前期仔鱼到后期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卵黄、油球)到外源性营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的转换期。(2)后期仔鱼末(25日龄左右、全长9毫米以上)到稚鱼期系由吃小型浮游动物到吃大型浮游动物转换期。(3)稚鱼后期、幼鱼阶段(约40日龄以后、全长20毫米以上)是向底栖饵料(鱼、虾、贝肉)转换期。用牡蛎受精卵和幼体作青石斑鱼仔鱼开口饵料。其饵料系列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轮虫-桡足类、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成体、糠虾-鱼、虾贝肉。以初孵仔鱼2~3万尾/米 ̄3、稚鱼0.1~0.2万尾/米 ̄3、幼鱼0.05万尾/米 ̄3的培苗密度,各种饵料的日投饵量范围:牡蛎受精卵和幼体1-30个/ml,轮虫0.2-18个/ml,桡足类0.1个/ml,卤虫幼体0.1-3.5个/ml,卤虫成体1-10克/米 ̄3,糠虾1-140克/米 ̄3,鱼、虾、贝肉5-122克/米 ̄3。  相似文献   

3.
涪江下游川西黑鳍鱼泉胚胎和幼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黑鳍Quan成熟卵椭圆形或圆形,桔黄色,卵径1.7~2.2nm,受精卵遇水膨胀,胶膜直径3.0~3.4m,无粘性,比重略大于水,在(19.0~27.2)℃下从受精到孵化历时142h15min,有2种出膜方式:一是突然弹射而出;二是以头部破膜而出;二是以头部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90d,分为11期,初孵仔鱼发育较完善,仔稚鱼各鳍基部均有黑斑,这是川西黑鳍Quan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真鲷视网膜和视网膜运动反应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鲷仔鱼视网膜在孵后3d功能化,变态以前,仔鱼眼睛为纯视锥视网膜,孵后28d,视杆细胞出现,单锥细胞开始融合为双锥细胞,同时,暗适应条件下的色素指数明显下降,视网膜运动反应出现,当发育到46d视网膜中单锥细胞和双锥细胞的排列已呈方形镶嵌,视锥细胞密度由3d时的44个/100μm降为46d的19个/100μm,眼睛的焦距由3d时的0.057mm增加到46d的0.60mm,代表视敏度的最小分辨角由3d  相似文献   

5.
大弹涂鱼仔,稚,幼鱼的发育阶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了大弹涂鱼仔、稚、幼鱼发育时间、个体大小及其主要特征,并研究了其生长环节和生态特性。大弹涂鱼仔鱼系属于混合性营养类型,其混合性营养期亦即孵化后2~4日龄的开口摄食期。培育期间水温27.0~32.1℃,盐度10~26‰,仔鱼前期和仔鱼后期的早中期(孵化出膜至孵化后 27日龄)生长较慢,平均日增长量为 0.186 mm;从仔鱼后期的晚期经稚鱼期到幼鱼早期(孵化后 27~42日龄)生长较快,平均日增长量为 0.887 mm。稚鱼期生长速度比仔鱼期快,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青石斑鱼仔、稚鱼形态变化划分为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背、腹棘的显著伸长是石斑鱼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背棘、腹棘长短与仔鱼全长有明显关系。背棘和腹棘比值近似1:1。仔稚鱼全长和体重两者呈幂函数相关。在整个仔、稚、幼鱼日龄生长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日龄前的仔鱼阶段,第二阶段为40日龄前的仔稚鱼阶段,第三阶段为60日龄前的稚幼鱼阶段。各生长阶段均伴随着一个危险期。导致各危险期的主要原因是(1)饵料,(2)变态,(3)自残。对策是(1)确保适时、适口饵料供应,(2)防止水质恶化和饵料营养缺乏,(3)勤分苗和充分投饵。在生长发育中,石斑鱼个体大小差异显著,导致此现象出现是因先天性和后天性二个方面造成。  相似文献   

7.
C3d及荷C3d免疫复合物的测定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C3d与C3d-IC的测定方法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抗人C3和抗人IG-γ球蛋白组分作为固相反应物,建立了检测C3d及C3d-IC的ELISA法,并对临床各类疾病患者血清C3d与C3d-IC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性慢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慢性乙型肝炎及肺炎患者血清中C3d总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有58.5%-72.2%的中患者C3d含量高于正常上限,且该类患者亦同的C3d-  相似文献   

8.
广东遮浪海区真鲷于10月至翌年3月繁殖.成熟亲鱼用LRH-A和HCG注射均可自然产卵.其仔鱼以轮虫作开口饵料.后逐步改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肉浆碎片.其成活率仔鱼期高,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转化时成活率降低.经205天培育,其平均体长为135mm.平均体重100g.  相似文献   

9.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与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早期生活史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其营养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的短时间内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否则,便进入饥饿期。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均取决于仔鱼的摄食效率,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摄食节律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仔鱼对饵料的选择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同时与饵料的大小、种类、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蛇Ju每年3-4月产卵,产卵下限温度12℃,产卵环境特点:微流水,底质为卵石和沙质的浅水河滩,集群产卵,繁殖群体性比为♀:♂=8:1,卵微粘性,卵径1.0-1.1mm,比重略大于水,在水温15.0-18.3℃条件下,观察了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受精后1h6min,胚盘形成;再过25h4min后,胚孔封闭,从受精到孵化历时81-82h,初孵仔鱼全长4.5mm,孵出后第10d,卵黄囊消失,全长6.4m  相似文献   

11.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消失、鳍的形成、鳞片的出现等形态特征变化 ,参照国内外对硬骨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方法 ,将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 (含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 )、稚鱼期、幼鱼期 ,并对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记录了各个发育时期的体长、体重的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设Tn表示全体n阶树所构成的集合,记T(n,d)=(T∈Tn│T中恰有d(≥1个环),本文证明了T(n,d)的本质指数集合为Snd,为:Snl=(2,4,...2n-2);Sn,d=(2,3,...,n-1)∪(n,n+1,...,2n-2d)∩(2i│i=1,2,...n-d)(d≥2)。并证明了T(n,d)的幂敛指数集Sn=(2,3,...n-1),进一步刻划了T(n,d)中本原指数达到2n-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根据外形和内部主要特征,将胚胎发育分为30个发育期。在胚胎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各鳍亦已形成。胚后发育以卵黄囊的消失和鳞被的形成为依据,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胚后发育不经过浮游生活期。在自然水温中,胚胎约经21天发育孵出仔鱼。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为30.0℃,最低临界温度为10.0℃,适宜温度范围为15.0~27.0℃,其中21.0~27.0℃为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低”温条件下培育斑节对虾幼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于正常培育水温8~10℃C的环境条件下培育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Fabricius)幼体,从无节幼体第3~4期(N_(3-4))至后期幼体第1~2期(P_(1-2)),最低培育温度22℃,大部分时间试验为“低”水温(22~24℃),两年试验均获成功。N_(3-4)至P_(1-2)经历时间分别为17d和16d,幼体存活率分别为58.1%和53.6%,培育的幼体比正常水温下培育的幼体具体壮、质好、整齐划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切片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孵化后1-30d的真鲷仔稚鱼鳔的发育与分化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后1-2d的仔鱼,开始在消化道的前端背部出现鳔原基,接着出现导气管、鳔腔、气腺和迷网,而后鳔囊开始充气,到孵化后20-30d,鱼鳔分化发育基本稳定,直鲷仔鱼鳔器官的分化发育早期大致可以分为阶段;一是鳔腔扩大阶段,约在卫鱼孵化后的3-4d,此阶段的发育是非功能性的;二是鳔囊充气阶段,大约在孵化后9-  相似文献   

16.
多聚配合物「Cd(β-ala)Cl2」用CdCkl2与β-丙氨酸(β-ala,H3N^_CH2CH2CO^-2)在水溶液反应制得,并用单昌结构分析法测定其结构。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3H7CdCl2NO2,属正交晶纱,空间群为Pnma(No.62),a=694.4(1),b=796.3(2),c=1293.1(3)pm,V=0.7150(60nm^3,Z=4,mR=272.40,dC=2.530mG  相似文献   

17.
大弹涂鱼人工繁殖和仔稚鱼培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大弹涂鱼诱导产卵和仔稚鱼培育的结果.亲鱼在生殖季节(5-9月)用HCG或HCG和LHRH-A混合激素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6.5—29℃(不超过30℃),盐度25-27‰的条件下发育,经历87h孵出仔鱼,孵化率60-80%.仔鱼放养在模拟潮间带生态系的水泥池中,投喂动植物性饵料,第五天开始摄食微型浮游生物,第八天进入稚鱼期,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幼体,第三十三天达到幼鱼期,成活率为37.5-60%.  相似文献   

18.
双棘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 thus(Lacépède))的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双棘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9~27.0℃、盐度26.6的条件下,经19.2 h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培育水温25.4~29.4℃、盐度26.6~30.6时,初孵仔鱼至孵化后3日龄为仔鱼前期,2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4~16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17~24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25日龄进入早期幼鱼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囊壁材料触破式微胶囊剂的药效及持效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以明胶-阿拉伯树胶和聚胺酯为囊壁材料,六种不同囊壁厚度的触破式微胶囊剂,对虫非蠊、松墨天牛、云斑天牛成虫的触破药效及持效期。结果表明:(1)明-氰-倍1号和聚-氰-倍1号,在野外自然环境喷施22d后,对虫非蠊的毒杀校正率仍达80%。其药效和持效期远远高于相同浓度和剂量的乳油。(2)聚-氰-倍3号,喷施马尾松树上26d后,对松墨天牛成虫毒杀校正死亡率达77.8%。(3)聚-氰-倍3号、4号、明-氰-倍2号,在喷施杨树干上22d后,对云斑天牛成虫毒杀校正死亡率达80%;而其乳油在喷施第8天后,毒杀死亡率已下降到10%。这说明触破式微胶囊剂具有抗环境能力强、持效期长,防治天牛成虫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安江水库黄尾密鲴三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黄尾密鲴个体绝对生殖力r=4.4215×10-5L3.7718,个体相对生殖力与体长的增长关系和r基本相同;r与r/L与肥满度基本呈正相关;(2)密鲴性成熟年龄2-3龄;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W=5.0887×10-5L2.8170,(r=0.96)(3)密鲴为腐屑泥食性鱼类;(4)产卵期5-7个月,5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产卵盛期,产卵水温为22-28℃;(5)受精卵在水温24℃时经35小时40分钟孵化出苗,胚胎发育各阶段的特征与一般硬骨鱼类基本一致;(6)胚后发育描述了孵后1-5天鱼苗及稚鱼期和幼鱼期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