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嗅出疾病     
正健康状况的改变会影响人体的"气味指纹"。那么,我们能否通过检测气味变化来诊断疾病?人体会不断释放多种多样的挥发性化合物,散发各种复杂气味。人体不同区域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与遗传特征有关,并随年龄、饮食结构和生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味可以被视为个体的"气味指纹"。科学家认为,当身体不适时"气味指纹"会发生变化,甚至每一种疾病都有独特的气味特征。英国妇女米尔恩能闻出帕金森病的气味。该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大地震的搜救现场可以看到搜救犬的身影.搜救犬寻人是用鼻子闻人味.人体的气味是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和人代谢出的物质有关.这些物质中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呢?经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人体气味,结果表明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700余种.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气味的认识尚停留在“香”与“臭”;“好闻”或“难闻”的表象上。 为什么男性分泌的腋臭可以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 为什么每个人散发的气息都是不一样的? 望闻问切,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气味与疾病的关系。 对“信息素”的阐释,为我们揭示了人体气味化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王文轩 《科学之友》2007,(17):48-49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以鸟的立场说明若在时间上避开自己的同伴,就能找到更多的食物.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会主动爬向散发着母亲乳房气息的被褥;当人们看了一段恐怖电影后,身上的体味会发生变化;女性在嗅到男性腋下萃取物的气味时,会产生更加放松的感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信息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灾难的发生都是由于我们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屋子里. --帕斯卡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就被认为是"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任何一个知道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人都能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简而言之,如同费马(P.de Fermat)本人所表述的,"不可能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费马如今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相似文献   

7.
3颗恒星的星系 太阳是一颗孤独的恒星,在它身旁的4光年之内都找不到其他的恒星,只有很多行星在同一个平面上运行.其实,太阳是宇宙中的一个特例,现在大家都知道宇宙中多数恒星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被称为"双星".但也存在3颗恒星一起出现的现象,例如天文学家在猎户座就发现了一个距离我们1300光年的三星系统——"猎户座GW".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不过也有些"美食"虽然美味,但闻起来让人难以接受,比如榴莲、臭豆腐、臭鳜鱼等。那么,这些"臭味"食物到底能不能带上公共交通?专家解答对臭味的排斥,是进化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大自然里,一般散发着臭味或者刺鼻气味的东西,都带有危险。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对"臭味"的抗拒。在公共环境中,应该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感受,不建议将有臭味的食物带上公  相似文献   

9.
在大千世界中,人类的气功有颇多神秘之处,而我们的动物朋友是否也会发"气功"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后,欣喜地发现,动物大家族中确实不乏"气功师". 据科学家观察,在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边境处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种四肢短小、体型酷似野兔的猴子.它怀有一身绝技,即会发"气功".每逢寒冬,冰雪封山,它们为了尽快下山觅食,就首先运好气,随后便向山下滚去,不管山势如何陡峭,都伤不了它一根筋骨.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体重达1 kg的奇特老鼠,如果它不幸被人踩在脚下,便会立即拱起脊背,全身运足气,无论你怎样压踩,它都丝毫无损.当你以为它已经死了,脚稍一放松,它立即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10.
人体趣事     
《科学之友》2004,(4):64-65
那是一种气体不管它有没有声响,都令人很尴尬。不得已的时候,你只希望它不要有臭味。可是你还是闻到了。随着它们在空气中的蔓延,你看到周围人的一些举动,表明他们也注意到了:有人轻轻转着脑袋,抽着鼻子,左吸右闻。然后这些脑袋一起转向始作俑者,你尽力保持镇定。气味变淡,最后消散了。这种事情每个人都会发生。吃下去的食物没有被胃或小肠消化(没有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微小分子),反而通过消化道进入大肠,食物被细菌分解,分解过程中产生一股气。大多数情况下,这股气会被大肠吸收,没吸收的那部分就排了出来。这种有臭味的气体是硫化氢。从心…  相似文献   

11.
话说1895年的一个寒冬之夜,德国科学家伦琴在暗室中正在工作.他突然发现离一个放电真空导管一米远的荧光板闪闪发光.他决定用手试一试,于是他把手伸到放电管和荧光板之间.伦琴吓了一跳,因为他在屏幕上看见自己的手像是几根黑糊糊的干树枝,伦琴很快意识到,这种射线能使人透过皮肤,看清楚人体内部的"庐山真面目".这种使人开始有一双"火眼金睛"的射线就被命名为X射线.  相似文献   

12.
正在遭遇癌细胞侵袭时,我们身体内免疫系统会出现"束手束脚"的情况。科学家发现了阻挠免疫系统抗敌步伐的"坏家伙"。这一发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生命体内都有一套完备的免疫系统,它是生命体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如果免疫系统不给力或被攻破,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相似文献   

13.
正"内分泌紊乱",一个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却很神秘的词,很多人长痘痘怪它,失眠焦虑怪它,"大姨妈"不来也怪它。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分泌,究竟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内分泌系统似乎有些神秘。它是怎样引起一系列身体反应的?本期"绿色氧吧"为你一一解答,并教你调控内分泌系统的科学方法。内分泌乱了,全身遭殃人体有一个生产激素的部门,叫作内分泌系统,既包括我们熟知的甲状腺、胰腺、卵巢、睾丸,也有"名气稍小"的垂体、肾上腺、松果体等。腺体生产激素并将其送入血液中,对各种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腺体分泌异常,会导致激素失衡,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打个比方,内分泌腺体就像网上商家,分泌的激素就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看来,蛇类是危险而高冷的.其实它们的视力并不好,主要靠吐出舌头来捕捉外界的食物信息或洞悉周边环境的变化.蛇的舌体不断伸缩,舌尖细长且灵活,尖端分叉,由多种连向(纵向、左右向、背腹向、斜向)的横纹肌组成,横纹肌上分布有丰富的纤维.蛇舌没有味蕾,故无味觉功能,但它却是嗅觉的重要辅助器官.蛇舌经常快速地伸到空气中,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并将其粘附或溶解于湿润的舌面上,捕捉到信息后立即收回口中,因此它也被称为"蛇信子".蛇通过口中的专用管道收集动物发出的气味分子,并将其传至雅各布森氏器官.该器官直接通向大脑,进一步探测出气味源位于何处,协助完成追踪猎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们做菜、进食时,总是会习惯性地丢弃食物中的某一部分.比如处理鱼的时候,总是会丢弃鱼鳞,吃橘子时,把橘络择得干干净净.可就在我们这样不断丢弃食物"废品"的时候,我们也丢弃了营养.你更想象不到的是,这些"废品"中,往往还含有比我们经常食用的"正品"还多的营养价值.聪明的你,只要多花些心思,就能将这些食物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不仅是姹紫嫣红,而且是气味万千。据科学家介绍,一般人能区分4000种不同的气味,少数人能分辨出上万种不同的气味。象花草、林木、瓜果、蔬菜、人畜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弥散在空气中。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撩开披在气味身上神奇的面纱时,就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的、常常不被重视的气味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使人倾倒的奥秘。气味是有特殊标记的  相似文献   

17.
童民 《科学之友》2007,(23):26-27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11,(7):F0003-F0003
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人类生存。而电子显微镜则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有些时候,寄生者和宿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而以下这些照片中的寄生虫却并非此类,它们不仅没有考虑宿主的需要,消耗我们的食物和营养,而且破坏人体组织,产生能使人患上严重疾病的病灶。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20.
你有没有仔细地闻过你的家人?他们是否具有一种你所熟悉的气味?研究发现,就像拥有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样,每个人也有专属自己的体味。科学家认为,对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单靠气味就能认出彼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