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体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竞技体育运动会的影响,学校运动会的设项大都是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许多学校的运动会脱离了大多数学生,成了少数人的活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要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使学校运动会的本质得到回归,成为全校学生的体育"大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初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定期监督检查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状况,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质量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杜磊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27-128,138
高校运动会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高校运动会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构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宽泛的体育文化节是当前开展学校大众体育活动,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现行高校运动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高校运动会的设想和建议,旨在为构建高校体育文化节的合理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许多大学已经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现实情况下,传统的全校性运动会已越来越不适应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分析集美大学院系运动会的实践情况,积累和总结出几条办好综合性大学院系运动会的做法和经验:实现院系运动会的成功和可持续举办要更新观念,体现体育的教育功能;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让学生自觉参与;要改变评价机制,与院系自身独特的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探讨学校体育如何贯彻课程标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洁  裴靠 《科技信息》2009,(4):236-237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运行机制有很大缺陷,出现“组织方式单纯、项目设置单调、评奖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进行了以下尝试,“让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运动会的项目进行革新,淡化金牌意识,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实践尝试,获得以下收获,“让学生参与组织管理运动会,其意义是深远的;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应大胆革新,组织者要对参与者多方面进行评价”。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展开,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创新,将越来越显示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的冬季体育活动周上,我班在拔河比赛中得了个倒数第一,比赛结束后,全班的女生哭成一团,连数学老师也跟着哭了起来。在整个运动会中,这种现象有好几起。  相似文献   

8.
姜勇  王东海 《科技信息》2011,(8):265-26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确立,原先那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中学运动会内容固定、形式陈旧,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有限,不能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本文对南京市玄武区10所中学田径运动会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仔细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在开展学校体育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延安等10个地区的县级市、乡镇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课外活动与课余训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行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从实际出发改善学校体育的硬件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与训练,使现阶段的课外活动与课余训练课表化常态化,加强学校体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结合,切实提高基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仝永东 《科技信息》2007,(27):254-255
本文重点阐述了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由此,而引起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体育知识系统化,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关于未来学校体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构成体系之一,在体育新课程改革深化落实过程中出现各种目标泛化现象,深入剖析其泛化的原因以及重塑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新课程落地生根.分析认为,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泛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外教育思想的照搬移植、新课程改革的迎合求全、体育课程主体价值的虚化、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等,建议从树立正确课程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位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厘清体育新课程的内在目标体系;统筹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合理分配与设计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坚持课程目标设置科学原则,协调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等方面,重塑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已经被列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实施健康教育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该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作深入分析,进而阐明了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期望今后的学校体育成为一门融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为一体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新型学科.  相似文献   

13.
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必要性、理论与原则以及途径等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把体育说课纳入到大理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体系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是:为提高体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应在体育专业课程中、教师的教研活动中、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中、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考核中增设体育说课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课程理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贯彻,三维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者,怎样使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辩证地思考了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以全局体育观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原则,活用课外体育资源,促使学生由课外带动课内积极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教学展示课是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设定教学目标;美国体育教学展示课的目标是以SPARK课程目标体系为基础来制定的。两国在基本教学内容选择上都是在体育与健康的理念上进行的,但是,国情的差异使得两国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体育资源与西藏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认为体育新课程标准为藏族传统体育资源列入学校体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藏族传统体育资源在西藏学校体育课程中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有利于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从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等方面提出了西藏学校进行藏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对竞技体育认识中所存在的概念和划分上的误区,分析了体育教学中排斥竞技运动的种种观点,并就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目前本科院校田径选项课不受欢迎、开课难的现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如下建议:①通过田径文化的传播,让学生认识田径运动的多元价值,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②重新审视和构建田径选项课的教学内容,淡化田径课的竞技意识,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教育发展成果,改进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④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再对高校田径课程望而生畏,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体育与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并不一致,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及改革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将负担起人力、智力培养、科研攻关等任务,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而健康体育思维顺应体育课程改革潮流,只有充分统一确立健康体育认识,才能走出竞技体育的框架,达到以健康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