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天然植物棉花中的棉酚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 .全文以棉酚及棉酚的衍生物为例在三个方面 (抗生育作用、抗癌作用以及其它方面 )进行综述 .并着重阐述该物质对男性抗生育能力的机理和主要副作用的研究 .  相似文献   

2.
棉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天然植物棉花中的棉酚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全文以棉酚及棉酚的衍生物为例在三个方面(抗生育作用、抗癌作用以及其它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该物质对男性抗生育能力的机理和主要副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垦区中长绒陆地棉生产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长绒陆地棉(以下简称"中长绒棉")是指纤维绒长在33mm左右的棉花(按棉纤维长度,棉花可简单分为四类:短绒棉,绒长小于27mm;中绒棉,绒长27-31mm;中长绒棉,绒长31-35mm;长绒棉,绒长大于35mm).据2001年全国棉花工作会议报告,目前我国纺织工业需要中长绒棉占棉花原料总量的20%,而实际生产量不到3%,市场缺口很大.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言,棉花类型绝大多数为中绒棉,缺少纺织工业所需的短绒棉和中长绒棉,尤其是后者,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为此,兵团在棉花中期发展规划中,着重强调大力发展中长绒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中国近代棉产调查、棉产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1840年和清代末年的棉花总产量估计值,重点讨论了1919~1948年30年的棉花生产发展历程,比较了1919~1928、1929~1938、1939~1948 3个10年的年平均棉田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得出了30年间存在着二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1919~1936年的棉花生产逐步增长阶段和1937~1948年的猛然降低阶段的结论,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历支原因。本文还从棉花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棉花品质方面考察了中棉在近代世界棉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棉花高产栽培中,“懒棉花”的发展相当迅速。按常规种植,一般情况下,春棉、油茬棉仍比常规棉每亩增收皮棉10~15公斤,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受到广大棉农的普遍好评。“懒棉花”并不懒,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简化栽培技术,其要点如下: 一、选用好配套品种 懒棉花栽培中选用的是一个高产、优质、中熟品种,即配套1号、2号两个系列。其特点是:单株生长势强,2~3个公  相似文献   

6.
李世云  孙文磊  毕新胜  郭健 《科技信息》2011,(7):I0071-I0072
新疆是我国的产棉大区,随着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突显,在新疆实施机采棉是棉花生产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探究机采棉采摘机理,对新疆棉花种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机采棉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希望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公检棉花数据,开发基于HVI数据的棉库管理系统.分析原棉HVI数据和棉花的加工流程,结合企业的产品结构,确定棉花的分类分组方法及棉包的出入库流程.该系统可以对订购的棉花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组,在原棉到达棉纺企业之前就可以对订购的棉花依据HVI数据进行分类分组,原棉在棉库中按事先分好的类和组进行分垛码放,原棉出入库时通过扫描棉包上的条形码进行验证,不仅速度快,且不易产生出入库错误,为原棉的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配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棉花抗病品种中克隆WKKY转录因子基因,为棉花抗枯萎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枯萎病菌诱导后棉花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WRKY基因片段为探针序列,以陆地棉的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2'的根部c DNA为模板。运用电子拼接及RT-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基因,将该基因命名为GhWRKY75(登录号:MH138002)。结果序列分析发现,GhWRKY75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513bp,编码一个含17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具有1个WRKY结构域及1个典型的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第Ⅱ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9.51kd,等电点为9.30,脂肪指数为60.12,属于疏水性蛋白,基因的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同源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雷蒙德氏棉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棉花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GhWRKY75基因,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棉花抗病品种中克隆WKKY转录因子基因,为棉花抗枯萎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 以枯萎病菌诱导后棉花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的WRKY基因片段为探针序列,以陆地棉的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2'的根部c DNA为模板。运用电子拼接及RT-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基因,将该基因命名为(登录号:MH138002)。结果 序列分析发现,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513bp,编码一个含17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具有1个WRKY结构域及1个典型的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第Ⅱ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该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9.51kd,等电点为9.30,脂肪指数为60.12,属于疏水性蛋白,基因的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同源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雷蒙德氏棉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棉花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基因,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然落叶棉     
近年来苏联土库曼农科所的育种专家培育出一种在棉花收获前能自然落叶的棉花新品种及其一系列新品系。这种自然落叶棉花品种具有早期自然落叶的稳定遗传特性,即在收获之前的两个月棉叶就开始变红、变黄,到棉花成熟可以采收时,叶子已完全脱落。这就推翻了旧的打药脱棉叶后的采棉作业方法和  相似文献   

11.
进行轮作和间作是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的措施之一。据苏美等国的究研表明,棉花黄萎病、枯萎病之所以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与棉花连作有关。在进行棉花连作的棉田中,由于棉杆翻入土中,使土壤中病菌逐年增多,造成病害蔓延减产。而棉花与苜缩轮作,可降低黄萎病、枯萎病的危害。以近年来黄萎病、枯萎病盛行的苏联乌兹别克棉区为例,连作棉田占该区棉花总播种面积的92.8%,而采用棉花、苜蓿轮作的仅占3.5%。美国在棉盲椿象和棉铃虫危害严  相似文献   

12.
尖新科技     
中美长期种植Bt转基因棉不理想日前,中美两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尽管Bt转基因棉花能有效控制棉铃虫,但长期种植会导致其它害虫肆虐。科学家表示,这一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效益还需要观察。科学家调查的Bt转基因棉花是第一种投入商业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它因在棉花基因组中插入苏云金杆菌(Bt)基因而得名,能分泌毒素杀死棉田最主要的害虫棉铃虫。早先的一些小规模研究表明,转基因棉花能有效提高棉田单产、降低杀虫剂用量,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因此已陆续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多个产棉国推广。中美两国科学家对中国481户棉…  相似文献   

13.
<正>整洁、素雅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在午后的阳光里春意盎然,河南省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就坐落其中。院子里处处可见中棉所的文化。科研处小彭虽说工作时间不长,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相当熟悉。他指楼墙上的大字介  相似文献   

14.
印度棉田积1.1亿多亩,1975年产皮棉2,450万担,平均亩产20多斤。目前,印度在北部、南部、西部和中部四个棉产区进行陆地棉、中棉、草棉和海岛棉等品种的选育工作。据报道,印度首先在棉花生产中广泛利用了杂种一代。在中部地区的棉花研究中心苏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浙东棉区棉花生产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提出了稳定浙东棉区的战略战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棉花幼苗期至有效蕾终止期对一熟棉、麦套棉不同生育时期、叶龄与果枝、花芽分化发育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与一热棉比较,麦套棉花芽分化期较迟,有效花芽分化期较短,单株有效果枝和花芽的分化数较少,而无效果枝和花芽分化数则较多. (2)根据棉花生育期、叶龄和果枝、花芽分化间的关系来预测产量的形成过程,并为棉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蓖麻棉     
湖北省黄梅县老棉农经过四年多的不断实践,培育出棉花与蓖麻杂交的“蓖麻棉”和棉花与木槿树杂交的“红槿棉”。“蓖麻棉”是胡世柏公社五一大队老棉农胡三女等用棉花作父本,蓖麻作母本嫁接成功的。“蓖麻棉”与其他棉花比较,耐寒耐旱,抗虫力强,花蕾脱落少。1971年试种304株长势很好,棉株成塔形,枝层多,一般有18~20层,最多28层;果枝短,一般5~6厘米;结桃象蓖麻籽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种棉花种衣剂两年的试验 ,认为种衣剂对棉花的出苗和棉株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棉花种衣剂均含有微肥 ,从而可促进棉株提早吐絮 ,提高霜前花率。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基因转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杆菌菌株At4404携带抗卡那霉素基因,Gus基因以有B.T毒基因,对陆地棉4个不同栽培品种鲁棉6号,鲁棉1024,中棉12,中棉19的无菌苗下胚轴和茎尖分生组织区作基因导入的研究,获得转基因的棉花试管苗;在以胚轴作为转化体系的增减过程中,只有钱棉6号经过了愈伤组织发生,胚状体形成及植株再生途径。  相似文献   

20.
棉花种子硫酸脱绒包衣是实现标准化的基础,为明确棉种脱绒包衣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病虫防治效果,进行田间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一、试验设计(一)供试品种:抗枯萎、耐黄萎品种中棉所12号,发芽率在85%以上。(二)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每小区面积0.05亩,四行区、四周设保护行。(三)试验处理:共设6个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