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雷娟 《广东科技》2013,(20):35-36,8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集中投资的战略型产业。主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相关技术概念和发展重点,同时分析了智能电网信息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韦征 《广东科技》2012,21(17):24-2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用电营销当中,加速了用电营销的智能化网络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从综述智能电网的相关情况入手,就智能电网技术在用电营销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的阐述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促进和推广智能电网在用电营销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向,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中电力设备及其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雨舟 《广东科技》2013,(10):50+31
以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这五个环节入手,就智能电网电力设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特点,总结了智能电网电力技术在高性能化以及大规模化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为阶段性的总结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成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妍 《广东科技》2011,(24):171-171
智能用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与用户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用电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智能电能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紧密联系。对智能电能表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继红 《甘肃科技》2011,27(20):76-77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服务的系统工程,智能电网建设受到了诸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重视,发展智能电网也已成为各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识。对智能电网的效益评估也因侧重点的不同而不同,如美国就强调在认识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基础上进行评估,而中国学者则强调在发电侧效益、输配电侧效益、用电侧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环节进行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智能电网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力设备和电力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智能电网的建设质量。本文从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入手,对智能电网中电力设备及其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卢宁  王春璞 《科技信息》2012,(1):135-136
智能家居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概况,智能家居的概念和功能,分析了智能电网背景下智能家居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海发红 《科技信息》2011,(33):I0020-I0020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物联网作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在智能电网的发、输、变、配,用电环节的应用,调高了电力规划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电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表的普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智能电表为用户合理用电和电力公司有效供电、高效收费带来了便利,而另一方面细粒度的智能电表数据泄露用户用电行为等敏感信息,用户隐私泄露也成为最大的安全威胁.主要从智能电表端的身份隐私保护技术和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两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了现有隐私保护技术的隐私保护强度、计算开销、传输开销等;提炼了智能电表仍然面临的安全与隐私挑战,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和现状,分析了包括电网智能安全防御技术、状态监测技术、智能用电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在内的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重要价值和技术特点,并结合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和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智能电网的目标出发,论述了智能电网中控制技术的作用。在分析智能电网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智能电网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本文系统地给出了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及仿真与试验技术等与电网控制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这些技术在实现电网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智慧电厂的应用生态显示,集成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测量与控制技术、定位技术等是集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电厂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运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电厂智慧转型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电厂转型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锅炉火焰燃烧监测与控制、故障监测与诊断、智能巡检、燃料智能管控和智能安保等5个典型场景的应用实践表明,集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电厂关键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提升传统电厂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发展缓慢,导致商用化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难度较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智能终端设备的外形向超薄、超轻的便携式发展,为智能终端电池容量和设备续航带来了挑战。为了研究移动智能设备的续航能力,针对智能终端设备所广泛采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中各个部分的技术情况;通过对智能手机设备的功耗分布和各硬件要素的技术迭代研究,分析了未来智能终端整机的功耗趋势和空间设计趋势。分析表明,智能终端设备显示屏的功耗占整机功耗的主要部分,采用像素渲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显示屏模组的逻辑功耗和背光功耗,同时整机印制电路板(PCB)上硬件元素的不断集成,PCB走线工艺能力越来越精细化为电池的体积留出更多的空间。智能终端产品中的多种硬件元素协同优化,可以有效实现可靠的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伊岚  王毅  罗艳明  任志敏 《科技资讯》2014,(33):117-117
智能电网建设方兴为艾,信息化发展问题浮出水面,确定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是一个策略性问题。由此可以预见,现有电网必将逐渐过渡成智能电网。而信息网络作为基础性设施,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需要,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该文分别从管理体制、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人才、网络规划等方面入手,探讨智能电网形势下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具体实施,希望藉此推动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讨论,使信息化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相似文献   

15.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是未来构建智能电网的基础。在介绍智能电网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对智能电网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分析各项关键技术目前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多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说明这项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对多人多出和智能天线两种多天线技术的主要不同点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其未来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对室内定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传统的卫星定位、基站定位等室外定位技术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应用需求.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开展室内空间定位技术的研究、推进室内空间定位技术的行业应用对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首先概述了超宽带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智能电网实时定价机制未考虑隐私信息泄露对用电量和电价的影响,且忽略了供电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均衡.为兼顾隐私保护和供需双方的利益均衡,将区块链隐私信息保护的机制融入到智能电网实时电价的策略之中,依据隐私敏感程度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将区块链的应用程度进行量化,建立基于区块链应用程度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利用拉格朗...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智慧化城市浪潮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热点。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RFID等新技术的运用扩张到了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为图书馆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了契机。介绍了智能城市及其特征,探讨了智慧图书馆的智能服务、服务核心及理念、馆员培养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A smart image sensor was developed which integrates a digital pixel image sensor array with an image processor designed for wireless endoscope capsules. The camera-on-a-chip architecture and its on-chip functionality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the packaging and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integrated capsule. The power reduction techniques were carried out at both the architectural and circuit level. Gray coding and power gating in the sensor array to eliminate almost 50% of the switch activity on the data bus and more than 99% of the power dissipation in each pixel at a transmitting rate of 2 frames per second. Filtering and compression in the processor reduces the data transmission by more than 2/3. A parallel fully pipelined architecture with a dedicated clock management scheme was implemented in the JPEG-LS engine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by 15.7%. The smart sensor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0.18 μm CMO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