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林源 《大自然》2010,(2):38-41
麇鹿是中国特产的鹿科动物,从元朝开始,麋鹿就因专供皇帝狩猎之用而被放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19世纪末的战争与自然灾害.使野生麋鹿彻底在中国消失了。一百多年前,中国最后一批圈养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灭绝,仅有被西方列强运到欧洲的部分麋鹿保存下来。为了在中国重新建立麋鹿种群,1985年,我国在麋鹿的最后灭绝地南海子原皇家猎苑的中心区域建立了麋鹿苑。  相似文献   

2.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北京南海子地区早在元代就放养着大量麋鹿,但在1900年由于战乱和洪水而灭绝。1985 年在国家环保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有38头麋鹿重新回到南海子。在工作人员的精心饲养下,从最初的38头繁殖到现在的400多头,其中一部分已被送往全国14个省区。北京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麋鹿生活在这里应该过得舒适而安全。但是,我最近听说麋鹿苑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活泼可爱的小麋鹿突然死亡,糜鹿苑的围墙也先后几次倒塌,为此,我多次到麋鹿苑进行实地调查。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在苑内我看到成群的糜鹿在人工湖里嬉戏游水,几只小鹿在岸边追逐野鸭。占地近千亩的麋鹿苑内,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但是,苑外的情况让我吃惊,除了苑西是庄稼地之外,北面、东北、东面、东南,近3/4的地方被砂坑和垃圾包围,简直不堪入  相似文献   

3.
追踪麋鹿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俗称“四不像”,19世纪末在我国绝迹。1985年,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把22头麋鹿送还中国,散养在北京南海子。1991年,中国政府在湖北天鹅洲建立2.3万亩湿地自然保护区,致力恢复野生麋鹿种群。从1993年开始,由北京南海子分三批向保护区放归9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8,(7)
北京市的南郊,有一个占地千亩、饲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麇鹿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南海子麋鹿苑。它是1985年为实施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麋鹿重新引进"项目在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重建的。 "四不像"香销故国麋鹿,这一曾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民间俗称"四不像"。因其角形状特殊似鹿非鹿,其蹄宽大似牛非牛,其尾细长似驴非驴,其脸似马非马(一说因其颈部有垂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91,(4)
麋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俗称"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从出土的化石看,古代糜鹿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各地,我国古代先民把它做为狩猎的主要对象.栖息环境丧失加上大规模的捕猎等原因,使麋鹿在野外终于绝迹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  相似文献   

6.
归客的生活八月的北京.座落在南郊的南海子麋鹿苑草木繁茂、水鸟云集,湖光树色相辉映.这块旧日麋鹿游息的地方已准备好接待归客. 八月二十四日,20头年轻的麋鹿回到了它们祖先的故居.这群出生在异国的归  相似文献   

7.
麋鹿还乡     
中国特有珍稀动物麋鹿(俗称“四不象”)从英国重返家园,放养在北京的南郊,麋鹿的故乡——南海子皇家猎苑旧址。这批麋鹿是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TheMarquess of Tavistock)赠送给中国的。在伦敦附近贝德福德郡的乌邦寺大约一千英亩水清草碧的园林中,现在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相似文献   

8.
北京南海子麋鹿博物馆简称“北京麋鹿苑”,坐落于北京市南郊,主要开展对俗称“四不像”的濒危动物麋鹿的迁地保护工作,同时还肩负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公众科普教育等多项职能。麋鹿苑是一座“动物园”似的生态博物馆,除了拥有一百多头麋鹿人工种群外,还饲养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狍子、黄麂等其他鹿科动物数十头。  相似文献   

9.
人们到北京南海子麇鹿苑参观时,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麇鹿的角有用吗?鹿角是雄鹿的性别特征,是其求偶炫耀的资本,也是公鹿们进行种内竞争和种间御敌的兵刃。全球鹿科动物约有40种,大多是雄性具角(唯驯鹿两性均有角、獐均无角),麋鹿也不例外。鹿角每年脱落,再生新角,人类便利用这个特点,在鹿角长出两个月左右,即为茸质的嫩角时,割取  相似文献   

10.
郭耕 《科技潮》2001,(8):43-4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京南10公里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曾一度灭绝、后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麇鹿及其生态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11.
麋鹿,角像鹿、身像驴、蹄像牛、头像马,故而得名“四不像”。麋鹿起源于我国华北和华中的低温地带,栖息于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平原。喜居覆盖稀疏树木、低矮灌木丛的草地和芦苇沼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荆楚湖畔就是麋鹿出没之地。后来麋鹿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帝王的狩猎之物。野生麋鹿早已绝迹,圈养麋鹿也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在中国绝迹。1986年,世界野生动物保养基金会为使麋鹿回返故土,无偿向我国提供种源。  相似文献   

12.
寒假里,我们参加了“生态、生活、环保”冬令营。北京市东城教研中心拟出16条考察题。我们对“麋鹿苑保护区有污染吗?”这个题目产生兴趣,也产生了疑问。麋鹿苑是麋鹿实验中心,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它的周围难道会有污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冬令营营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来到麋鹿苑,远远望去,在黄色的草地上一群麋鹿静静地位立着。蓝天白云和那褐色的鹿群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没有污染呀!你看白唇鹿多雄壮呀!普氏野马真是够野的,用尥蹶子来欢迎我们;鸸鹋高傲而儒雅地向我款款走来,饲养员把它们喂得多健康呀!冬天还不愿意离开北京的绿头鸭,不怕寒冷地在没有结冰的水面上  相似文献   

13.
靳旭  侯朝炜 《科技潮》2004,(2):56-56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位于大兴区东北角,旧宫镇以南,瀛海镇以北,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西的三海子,占地近千亩。这里,既是北京市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更是一个以开展自然、  相似文献   

14.
郭耕 《科技潮》2001,(8):4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京南10公里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曾一度灭绝、后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及其生态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给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干警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麇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被猎的闪失.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期间,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冬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2种,隶属12目25科,其中树麻雀和绿头鸭为明显优势种.对鸟类的居留型和重点保护鸟类进行分析发现:当地有冬候鸟9种、留鸟21种、夏候鸟和旅鸟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22种.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冬季鸟类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1.22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328.  相似文献   

16.
麋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麋鹿属。该属仅有麋鹿一个种,因此在生物学上有其特殊意义。“四不像”这个俗名很好地说明了它的外部特征,即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脸似马非马。麋鹿角的眉枝和分枝是向后的,而多数鹿的角分枝是向前的。许多种鹿的蹄很窄小,麋鹿的蹄却很宽大、分瓣明显而像牛蹄。鹿的尾巴短小,而麋鹿的尾很长,末端还有长长的毛组成的突起,很像驴的尾巴。麋鹿的脸长,与头的比例比其它的鹿都长,近似马脸的比例。麋鹿生活在湿地环境,亲水喜水戏水。夏天,麋鹿在水中纳凉,以防止蚊虫叮咬;冬…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7,(10)
本刊讯9月16日,为配合全国科普日活动,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科学生活"主题科普活动在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内举办。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位于大兴区东北角,旧宫镇以南,瀛海镇以北,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西的三海子,占地近千亩。这里,既是北京市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更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探游及环境教育活动为特色的户外生态博物馆、国家级科普教育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位于大兴区东北角,旧宫镇以南,瀛海镇以北,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西的三海子,占地近千亩.这里,既是北京市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更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探游及环境教育活动为特色的户外生态博物馆、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2020,(3)
正2019年11月,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精心挑选了40只麋鹿运到辽宁省辽阳市,计划让它们与2012年在此建立的试验群合并,并在时机成熟后于千山辽河流域进行放养试验,希望能重建历史上的千山麋鹿群。迁地保护,又叫易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或濒危动物繁殖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麋鹿是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于1900年前后在中国消失。从1985年开始,通过再引入,我国先后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和河南原阳等地实施了麋鹿人工繁育、散养和野外放归计划,并已形成可野外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