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特征,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从纵向角度对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的时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利用ARCGIS 10.1从横向角度对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密切,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从时序特征来看,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逐渐从拮抗期、磨合期向协调期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各市耦合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不高,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找出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区域核心城市东营和滨州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2—2016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以及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敏感性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东营和滨州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研究区域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历了从中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5个阶段,应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和滨州的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城市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为促进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 自相关等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8年38个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影响因素.[结果]1)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子系统综合得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两个子系统得分时空变化不同步;2)各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县耦合协调度最大值由2009年的0.38增长至2018年的0.52,2018年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均值较2009年上升26.9%,经济发展较快和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区县耦合协调度较高;3)"一区两群"各区域间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波动减小,区域间泰尔指数减小66.7%,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增大,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内部差异减小,各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区域间差异;4)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呈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度全局Moran'I指数仅在2013年大于0且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5)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发展类型逐渐趋于"经济先行";6)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市场化水平持续具有较强影响力,对应指标Q值在研究期内一半以上年份大于0.5,产业结构优化度、气温和降水对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应指标Q值分别从2009年的0.215 9,0.126 6,0.191 6波动增长至2018年的0.588 0,0.361 7,0.505 5.[结论]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总体处于失调水平,但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今后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发展,提升市场化水平,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反应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在微量波动中稳定上升,城市化综合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作用强度进入了颉颃阶段,耦合度值差异相对不大。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高度协调耦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构建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静态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2008—2017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8—2017年绥化市土地利用指数呈逐年上升状态,生态环境指数呈波动式上升,协调度处于中级或高级协调,协调发展度经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协调"的过程,总体处于协调状态,但协调程度不高;2)从空间上看,2008和2017年绥化市各县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指数均存在地域差异,协调度地域差异较小,协调发展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望奎县由勉强协调发展向中级协调发展转变,绥棱县由勉强协调发展向初级协调发展转变,其他县市均保持原有发展状态;绥化市今后要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对建设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构建贵阳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发展趋势,并借助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揭示二者协调发展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2000—2014年贵阳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呈现出线形上升趋势,并逐步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发展;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同,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弹性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状况.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等5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生态弹性度模型定量分析湖北省生态弹性力的变化,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程度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弹性度指数由2000年的81.64%增加到2020年的84.16%,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缓冲有所提高.在空间格局上,各区域间生态弹性度差异明显,表现为以东南、西北地区为高值区,以中、西部地区为低值区,且呈团块状分布.湖北省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值呈平稳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上升到0.775,处在中级协调阶段.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视角探究湖北省生态弹性力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综合指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大体呈现2个阶段的变化趋势,2004~2013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城市化仍滞后于人口城市化;2013~2016年,人口城市化呈波动趋势,土地城市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乌鲁木齐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平稳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经历不协调发展、磨合发展、转型发展、中度协调发展和高度协调发展的转变趋势;城市发展类型经历了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同步型和人口城市化滞后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区域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动态变化,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发展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武隆区2009—2015年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变化特征。【结果】2009—2015年,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均不断提高。其中,2009—2011年旅游发展质量指数增加相对明显,随后几年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与城镇化在多数年份为中度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值为0.332~0.582。旅游化与城镇化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综合评价指数从0.231增加到0.682。【结论】近些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均不断提高,二者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协调好土地利用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需求,探究如何促进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遵义市为研究区,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遵义市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2008—2017年,遵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两个阶段5个发展特征;协调发展类型由土地利用滞后型转变为社会经济滞后型。遵义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较好,针对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强度低于土地利用强度的情况,建议合理地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注重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更好地提升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选用吐鲁番市2001-2013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指标数据,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用综合评价函数计算综合得分、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平稳发展的4年(2001-2004),生态环境得分远高于土地利用,土地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第2阶段,波动较大的4年(2005-2008),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发力度加大,产业结构开始转变,协调性也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第3阶段,逐渐增长变好的5年(2009-2013),2013年的协调度高达0.983,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稳步增长的同时在更加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值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建构产业结构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2002—2014年吉林省两种尺度下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形成了产业结构主导型和城镇化主导型两个时期.(2)2002—2014年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从空间尺度看,地市级耦合协调度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市县级在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显著,经历了散点分布、带状相间分布和成片联动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区域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动态变化,为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发展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武隆区2009—2015年旅游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变化特征。【结果】2009—2015年,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均不断提高。其中,2009—2011年旅游发展质量指数增加相对明显,随后几年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武隆区旅游化与城镇化在多数年份为中度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值为0.332~0.582。旅游化与城镇化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综合评价指数从0.231增加到0.682。【结论】近些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均不断提高,二者在时序上的整体协同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例,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和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构建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6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紧凑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紧凑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度二者整体水平较低,但都有上升的趋势,且二者各自内部差异也在增大;(2)河南省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集约度协调性水平不高,2012年许昌市和郑州市分别为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到2016年仅有郑州市达到初级协调,洛阳、新乡、濮阳和周口4市达到勉强协调;(3)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集约度协调发展关系的整体情况变化不大,大多数城市在2012年和2016年均保持着城市紧凑度超前或土地利用集约度超前状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分析2004—2013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同.2004—2013年间,四川省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而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出现下降.二者耦合协调度则呈现出持续增长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680 6,处于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信息熵和SSM模型分析2010-2018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差异,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旨在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无序方向演化;(2)“三大片区”不同地类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分别为主城区呈低值区状态,近郊区呈现中高值区—高值区状态,远郊区呈中值区—低值区状态;(3)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整体呈现波动增长再稍有回落的趋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的转变;(4)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经历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程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总体往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判土地开发与利用效益的协调关系及其是否合理有序,本文在明晰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剖析1997—2017年山东省17地市的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特征来看,1997—2017年山东省土地开发度、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开发度超前于土地利用效益,生态效益的逐步下降阻碍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升;(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土地开发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益呈现东北-西南的梯度化差异,高值集聚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协调发展程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表现出集群化和梯度化特征,协调发展速度整体上均有所提高。本文根据土地开发度、土地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类型,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5种类型,并提出优化耦合协调度的差异化对策和建议。结合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协调机理,探究土地开发与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期在科学管理土地开发的同时,为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测度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度间的耦合协调性,能够为促进产业分区集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决策与指导.采用四川省21个地级行政区2007, 2012和2017年指标数据,在测度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进行分区优化.(1)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但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明显优于西部;(2)两系统间以中、低度耦合协调为主,时间序列上表现为提升趋势,空间上形成以绵(阳)—成(都)—攀(枝花)为界,"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3)产业发展分区优化策略可分为I类辐射带动式、 II类优质提升式、 III类产业转型式和IV类绿色产业式4种类型.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间的正向交互作用,结合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策略,是实现产业与土地优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基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山东省17市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7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度较好,分值区间为0.71-1,协调性较好,然而,山东省17市的协调不是真正的协调,也不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因为其协调发展度分值均处于0.5以下,分值区间为0.238-0.498,协调发展类型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和中度失调衰退类三个大类;山东省17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分区有东部沿海各市协调发展度普遍高于西部和内陆地区,协调发展度分值分布有明显从西向东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慈溪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和信息熵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该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地类区位指数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等.结果表明:(1)慈溪市部分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一些镇和街道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完备,个别镇和街道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比例过大,未来耕地被挤占的可能性非常大.(2)慈溪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状况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而且各镇(街道)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普遍较低.全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程度整体上偏低.(3)慈溪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程度与区位、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优势度和均衡度上差异较大.(4)慈溪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特征和产业结构等,它们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机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