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唐启益 《科技信息》2007,(20):296-296,222
为适应藤县抗旱工作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干旱灾害特点从而制定应对干旱灾害应急对策,落实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2.
尹玉先 《河南科学》2004,22(3):419-421
旱灾造成的损失不能仅从农业粮食减产单方面来估算,要把旱灾对农业、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所造成的显性和隐性损失进行科学评估。抗旱要处理好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及生态用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建立自动化的干旱监测和快速评估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定量化的大面积监测,实现灾害信息的接收、处理、分析和发布的全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旱灾危机管理集中于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或灾后的恢复与重建,而旱灾风险管理则包括准备、预测、早期预警、回应、恢复等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危机管理到风险管理的转变是现代化干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减少旱灾损失,抗旱保粮,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管理理念的变迁,政府部门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也应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密切配合,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干旱灾害安全网。干旱灾害安全网的构建对转变抗旱工作理念、加强干旱管理体制、明确干旱管理职能和提高干旱管理水平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干旱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帕尔默旱度模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徐州市自然旱度评估方程,与此同时,建立了模拟农业干旱的数学模型,模型依据农作物的缺水率来分级判定旱情程度、模拟农业旱情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模拟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的具体情况定量估算旱灾范围、灾情损失及灌溉效益,客观地评估农业旱情和抗旱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仑 《大自然》2009,(6):1-1
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旱灾对经济和社会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其他各种自然灾害之总和。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湿润地区,都避免不了严重干旱的发生,但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受干旱危害最大的通常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旱地农业。  相似文献   

6.
山仑 《大自然》2011,(5):1-1
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人类面临的第一个生态问题就是水分不足。旱灾所造成的农业损失约相当于各种气象灾害总和的6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干旱有明显加重趋势。历史上我国平均每4年遭遇一次重旱,  相似文献   

7.
针对漳州市曾经发生严重旱灾的主要情况和抗旱措施的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抗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贵州科学》2021,39(2)
旱灾是影响贵州山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科学评估农业旱灾风险对抵抗干旱、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乌蒙山区毕节市为例,在综合考虑旱灾四阶段"诱发、孕灾、成灾、救灾"特征的基础上,从水分、综合环境保水能力与用水情况、农业脆弱性和救灾保障四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在县域尺度对毕节市旱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毕节市旱灾风险较大,平均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综合旱灾风险由西部向东部递减,旱灾高风险区占全市面积的48.24%,主要分布在赫章县、威宁县与七星关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低等风险区各占22.17%、18.92%、10.67%;从旱灾发生的阶段来看,毕节市诱发期和救灾期的风险较大。今后应加强旱灾预警和救灾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 水灾和旱灾,直接威协着农业生产。解放以来,虽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广大群众积极地开展了: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顽强地展开了防洪抗旱的斗争。但是,江西全省各地,直到目前为止,每年都还有程度不同的水涝和干旱发生,给农业增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其所以致此之由,就自然条件而论,降水因子实居首要地位。因此,从气候学观点来讨论江西降水量情况,就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2.
桂中旱片的旱情时空分析及其脆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地区降水不少,但旱情严重,成为广西的著名旱片之一。该文在概述地质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桂中旱区的旱情时空分析,进而揭示其成因机制;并根据干旱类型、旱灾脆弱度以及便于地下水利用进行桂中旱片的综合区划;秉承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抗旱与脱贫致富相结合原则,指出其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WIDEPLUS-CT型投入式静水压力传感器、GPRS100无线传输模块,对地下水位、土壤墒情远距离监测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集"土壤墒情"、地下水位信息二位一体的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壤墒情和地下水变化情况,逐步提高土壤墒情"地下水自动监测能力和旱情预测预报水平,为抗旱决策提供墒情旱情和地下水信息,预防和减少旱灾损失,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大旱发生概率及严重干旱发生年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御旱灾、减缓损失,开展大旱发生年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采用统计方法和优化的GM(1,1)模型对浙江省未来干旱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在未来50年中,大旱年至少发生1~5次的概率分别为0.9207、0.8051、0.6217、0.409、0.2177;预测未来浙江省严重干旱年可能发生在2009年左右。从影响浙江省水资源的因子着手,提出了缓解旱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秋—2010年春,四川川西南山地,以攀枝花为代表的秋冬春特重旱灾,是中国西南大旱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这场特大干旱发生的天气背景和异常成因,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研究发展以资料融合与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客观定量化天气气候监测预报技术,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本文采用攀枝花1965—2010年所属台站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并依据旱灾气候背景、气象干旱指标和灾情评估规定,对该区域该时段特大干旱发生发展规律及成因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干旱是在攀枝花干季气候背景下,因长时间少雨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旱灾程度深的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石河子垦区灌溉面积发展变化、历年旱灾成因、特点、损失、抗旱工程建设过程,分析了供水管理和灌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垦区进一步改进水利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旱过程系统与干旱指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干旱过程系统、干旱指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用干燥度,旱迷指数和干旱度研究旱灾,建立了旱灾测防系统,及其结构框架,并提出了用旱灾测防系统减消旱灾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18.
马吉海 《甘肃科技》2013,29(2):137-138,78
干旱是王益区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素有"十年九旱"之说,从1990年至2004年,全区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666.66hm2,成灾面积266.66hm2,分别占全区播种面积的41.67%和14.58%。为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取得好收成,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水用于农作物的抗旱灌溉。据计算,2005年全区农业用水量高达2.3万m3,占全区年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二。王益区又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县区,干旱缺水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持续发展。因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对于抗御旱灾威胁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云南省2009—2013年连年旱灾为例,利用气象数据和报刊资料分别构建了逐月的气象干旱演变序列和逐日的社会应对行为次数序列,通过序列的对比分析得出:4年间气象干旱持续发生,旱情不断叠加,缓解困难,其中以2009—2010年的旱情最为严重;旱灾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由大气环流异常配置引起.社会应对行为的多少与气象干旱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相关性,随着时间推进,社会对干旱的敏感性逐渐增加、从初期的滞后(2~3个月)应对变为及时应对;政府在抗旱救灾中起主导作用,其应对行为占所有行为的79%,第一年以短效应急行为(统筹部署)为主,随着干旱持续,长效减灾行为(水利建设)增加;社会组织主要的应对行为主要是捐赠;灾民个体应对相较而言能力有限,其行为不能通过报刊信息得以全面反映.政府应在后续旱灾防范工作中加强生态建设和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丁淼 《科技信息》2012,(30):484-485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子,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影响最大。通过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运用传统抗旱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可以尽量减少干旱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抗旱的研究状况,探讨了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基因工程、基因组研究等技术改良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抗旱措施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