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深田吉孝通过用鸡做实验证实,熬夜会使一种蛋白质大量增加,令生物钟紊乱,从而抑制影响生物钟周期的另一种蛋白质,导致第二天的生活节奏因此而改变。一般说来,决定生物钟周期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运用天文、历法原理和数学连分数理论,通过一些数学变换得到求解闰年问题的一种不含条件判断的算法表达式,并应用算法表达式计算水能、任意2个日期的相隔天数和任意一天是星期几.结果显示,该算法表达式计算步骤简便,求解灵活快速,通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在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过程中,将生物钟因素考虑在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生物钟原理,从时间疗法、靶向生物钟分子、干预生活方式3方面探讨了AR治疗新策略,提出时间疗法可以通过优化给药时间减少副作用并增加疗效,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有望缩短其治疗周期,提高患者接受度;而生物钟基因的破坏会增强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以维持内在生物钟稳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Goldbeter五维果蝇生理节律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系统平衡点的渐近稳定性条件,同时分析了果蝇的生理节律.在L-D循环光照作用下,当果蝇的生物钟处于渐近稳定条件时,利用摄动理论证明系统可以产生周期振荡,且当果蝇的生物钟具有周期解时,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倍周期现象.  相似文献   

5.
 生物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也叫昼夜节律,是以约昼夜24 h为周期的、在生命体中普遍存在的节律性生理生化和行为活动,是众多生物节律或生物钟的一种。美国的3位科学家杰弗理·霍尔(Jeffrey C.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Young)因发现调节生物日节律行为的基因并阐明其作用原理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工作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对了解生命的运行原理以及生命在演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治疗由于生物钟失常而导致的人类疾病和开发调控生物钟元件的药物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生物节律的研究历史,解读生物节律的分子机理,展望生物节律研究的方向,并探讨其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钟是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波动,但是其一旦遭到扰乱,会导致严重后果.因而,保持其振荡的鲁棒性与周期长度(接近24小时)的鲁棒性是生物钟的核心问题.有研究发现,生物钟网络中除了一个主要的负反馈调节之外,通常都有其他的反馈调控机制,如脉胞菌的主要反馈是转录调控,但有额外的转录后调控.我们猜想:这些额外反馈调控主要用来维持生物钟的鲁棒性.我们在原有三变量脉胞菌模型基础上,增加了额外调控项,运用Matlab数值模拟,分别对比是否有额外调控的两种情况对环境的容忍程度,得以验证我们的猜想.进一步我们求出在保持振荡时,脉胞菌所能容忍的环境变化范围的理论值,对比理论值和模拟值,引入Hopf 分叉定理进行理论分析,为理解生物钟鲁棒性机理和相关疾病原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Kloss提出的果蝇生物钟模型的在不同控制参数下的动力学行为,随后对这个果蝇生物钟模型中加入加性白噪声进行随机扰动分析.在系统处在离分岔点较远的稳定态时, 在M速度项上加入高斯型白噪声,发现系统利用噪声,产生协同效应,发生相干共振现象.并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噪音强度,使得噪声和体系之间达到了最佳匹配;另一方面,通过计算还发现系统受到高斯白噪声的扰动时,引起振荡的周期保持在24 h左右.  相似文献   

8.
新知快报     
《科技潮》2004,(9)
日本据称,生物睡眠和觉醒,每天都有一种固定的节奏,这是因为生物钟在背后控制着机体活动。日本理化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分析出生物钟类似“钟摆”作用的蛋白质立体结构,揭开了生物钟的神秘面纱。据报道,生物钟控制生理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无论人类还是特殊的细胞这一点都是相同的。研究人员以带有生物钟的最原始单细胞光合蓝色细菌为对象,利用兵库县大型放射线设施“Spring-8”,分析它的生物钟起钟摆作而形成了内在生物钟。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那些内部生物钟因时差或健康问题被扰乱而受折磨的人们。据珀德尤大学研究者詹姆士.…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0岁、已婚,以"发现尿道外口赘生物伴疼痛流血四月"人院.16岁月经初潮,周期规则,量中.1996年正常分娩一次,1999年5月第一次药流,2000年2月(具体日期不详)孕85天末一次药流,后清宫(具体情况不详)以后月经不规则,周期15~20天不等,伴经痛.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是整个周期训练的一个“特殊阶段”,赛前训练准备的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比赛的结果。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指导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可以计算出运动员体力、智力、情绪三者的周期变化,从而制定更科学可靠的训练计划,引导运动员在比赛期适时出现“运动高潮期”,获得比赛的最佳状态。结合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探讨中长跑运动员如何进行赛前训练安排,以及计算人体生物三节律的具体方法,为中长跑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