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4,(19):29-29
<正>伴随着"忍者"动漫、游戏的广泛传播,世界上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忍者"文化传播的热潮。为了加深学术界对"忍者"和"忍者文化"的研究,2014年9月6日~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的"从‘忍者’看中国、日本、韩国——其交流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得到日本三重大学的大力支持,中日韩三国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中、日、韩三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日韩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已于2006年(中国北京)、2007年(日本熊本)和2008年(韩国清州)成功举办。"第4届中日韩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9年12月9-11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滥觞于《汉书·地理志》 ,历来称为沿革地理。 1935年始用历史地理的名称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获得较大发展 ,6 0年代初期 ,权威学者开始提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的论断 ,从而推动了历史自然地理和环境变迁的研究 ,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中获得了许多成果 ,而其中以《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及《中国环境史论文集》最为重要。这种研究 ,在新世纪中将继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而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箸食制度通过日本遣隋使传入日本,可以说以箸进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进食方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筷箸虽同出一源,却发展迥异.形成了各自的筷箸文化.文章通过两国筷箸历史的考证、筷箸的外形、材质及使用方法的比较来考察两国箸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江户时期,中国医学知识大多通过书籍传到了日本,其中部分书籍凭借和刻(日本刻)版,在日本普及并被广泛接受.作者对传入的中国医书及其和刻版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因为该方法有可能历史地、量化地把握中国医学传入和被一般社会所接受的实际情况.结果如下所述有传入记载的中国医书为804种、1917次,这些均为在中国流行、部头大,并能以高价售予日本的书籍.中国医书的和刻版为314种、679次,约半数出版于江户前期,尤其集中在内容难解的"内经"及技术高难的"针灸"方面.单经(白文)本在注释本发行40-50年之后有和刻.从江户中期开始,随着医学的日本化和日本医书的出版增加,中国书的和刻版急剧减少.所有传入医书约40%有和刻版.50年内从传入至和刻的比率高达46%,这种时间差越在江户早期越短.早在江户前期,和刻版中的畅销医书已经是3卷以内的薄册,且大多与当时中国的流行医书或最新医书无关.另外,在整个江户时期,也有从大部头书中拔粹或摘编的现象,由此可窥知日本特色的小型化嗜好.据此,日本在江户时期,从自身角度接受了中国医书,并进而接受了中医学,同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立原则和现代官僚制度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行政模式,作为资本主义后发国家的日本禀承"拿来主义"的传统,在引进的同时对之加以改造.在日本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西方的政治理念与本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英主义、权威主义相交融,并在日式集团主义的社会准则基础之上构筑了日本独特的"官僚主导型"政治-行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可以使我们对这一独特的政治--行政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儒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接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接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5世纪:儒学传入,加速日本文明进程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传日本。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10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8.
郑德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147-149
蔡元培是"美术学"一词在中国近代较早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之一.考察蔡元培对这个词汇的获知渠道,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学词汇和美学学科在中国近代的最初传入情形.阅读和与日本人士交往,是蔡元培早期获取新知的主要渠道.前者使蔡元培的思想视野进一步开阔,而后者则使他获得了接近近代知识源的优势.通过这两个渠道,蔡元培较早的从教育的角度了解了"美术学"一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围绕革命精神的阐发与传承日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以此为背景,"八一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7日-28日,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八一精神研究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0.
由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绍兴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15-16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学科特点,是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课程.探讨"中国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的知识,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传统"香山帮"营造具有朴素的绿色特征。研究从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中国的特殊政治环境等历史人文地理学角度,缕析"香山帮"绿色营造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希望为探索"香山帮"绿色营造思想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深刻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识图、读图和绘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在理论建设上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进行揭示,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将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划分为1949-1979年、1979年以来2个大的阶段,对每一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例如第一个阶段是以侯仁之院士为代表,创立了从探明、复原城市所在地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与变迁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形成的"环境-文化理论"观点,除从研究城市所在地及区域之地理环境变迁来研究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外,还要结合地域文化及其传承、嬗变来研究.结论 "环境-文化理论"是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上的最新成果,将会对当前之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地理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不仅关系到社会对地理学科地位和学科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也关系到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处理。本文从学科角度透视,剖析地理课堂教学,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对学科本质问题的理解有偏差或者不深有一定关系。地理学科本质的认识是解决一切地理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创了历史货币地理学的新学科;结合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对历史地理学和货币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立足实证,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Z1):82-8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同世界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实施双语教学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培养世界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西藏大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宝镜三昧歌>"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的偈语所用的易卦变卦原则应当是"中爻互体".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曹洞五君臣位"说糅合佛理易理,阐明了佛家的"理事"关系和禅修最高境界"真空妙有",被视为"佛道大纲""虚玄大道".这种儒、佛的深层次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也坚实地奠定了禅宗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西南历史地理研究获得迅速发展,成果丰硕。但研究内容不平衡,研究方法单一,对西南区域特征体现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