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夏霖 《大自然》2014,(6):28-31
<正>荒漠或许意味着浩瀚、荒芜和死亡,但绝不等同于生命的禁区,其中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鲜活生命,更让我感叹生命的坚强与美丽。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我有幸走遍中国七大沙漠,有机会接触到荒漠中特有的、遍布北半球荒漠的庞大家族—跳鼠。荒漠或许意味着浩瀚、荒芜和死亡,但绝不等同于生命的禁区,其中丰富多彩的鲜活生命更让我感叹生命的坚强与美丽。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我有幸走遍中国七大沙漠,有机会接触到荒漠中特有的、遍布北半球荒漠的庞大家族——跳鼠。顾名思义,"跳鼠"最主要的特质在于跳跃能力,它以强大的后  相似文献   

2.
王丽  郅臻 《创新科技》2010,(4):37-39
<正>内蒙古从东到西分布着五大沙漠,仅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就与欧洲小国比利时相当。因草场日益沙化,这里的沙尘暴能一口气刮到首都北京。而治理荒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又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顽症"。一个叫吴子申的人,却想到了一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上最有名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及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北极),大到可以塞进两百六十一个台湾,可这里却养活不了太多人,只能喂养一个台北市的人口,因为这里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干湿撒哈拉"撒哈拉"一词的原意是沙漠,虽然名叫"沙"漠,实际上撒哈拉沙漠绝大部分是岩石覆盖的荒漠,只有较小部分由沙丘覆盖。最近一次的冰河期间,撒哈拉沙漠的范围比现在更加广大,向南超过了今天的沙漠边界。冰河期的低温,使接近赤道的  相似文献   

4.
李斌 《科技潮》1999,(12):58-59
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新疆,占据了全国沙漠的2/3。大大小小的上千块绿洲,被连绵不绝的沙丘和荒漠戈壁所分割包围。1900~1901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对塔里木盆地南缘进行了历史考察。后来他这样写道:"盆地南端,沿昆仑山麓,自叶城以至罗布泊附近,仅和田绿洲颇为重要。余多则被‘真沙漠’所隔开。"据藏文资料记载:传说在远古时代,和田这个地方的"海子"很多,水面广阔,树木繁茂,环境优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比现在小得多,塔里木盆地四周的绿洲则比现在大得多。和田绿洲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土家族《摆手歌》中记载的《制天制地》和《雍尼补所》两则创世神话,在叙事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人类一开始就与宇宙同在、与神同在;最终形成为"社会人",经历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由此凡是对氏族的繁衍、生存有利的事情就被认为是善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恶的。这些叙事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谈到荒漠保育,可能很多读者都不太理解。荒漠,从字面解读即荒凉的沙漠,它需要保护吗?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两对概念。荒漠和沙漠,在英文里都是desert,意思是大片的水分较少且植被稀疏的土地。中文的解释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前苏联专家按照基质的不同,把荒漠分为五类,即石质荒漠(也称岩漠、石漠)、砾质荒漠(也称戈壁、砾漠)、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7,(3)
正长期以来,沙拐枣仅被视为荒野上一种不起眼的灌木和滩柴。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绿洲一些风沙口,大量杨、柳树陆续干枯死亡,而沙拐枣依然茁壮成长。沙拐枣有何神奇的魔力,不仅在沙漠中生存下来,还将沙漠装扮得五彩缤纷?沙拐枣灌丛又是如何成为荒漠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利用小说叙事构筑了一个"灵"与"肉"冲突下的人文寓言,寓言的形象性决定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属于精神理念的人物,特丽莎是肉体的象征。托马斯与特丽莎相遇,流浪被限制了,有了羁绊;而特丽莎的忠贞被限制了,有了裂痕,两人在这样的处境中寻回失去的"人",即作为灵魂与肉体的交织体的人。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完成的诗意回归及伦理道德的回归,与他本身的反道德意识形成悖论,这也是福柯等人的最终悖论。  相似文献   

9.
<正>初次见面,苏靖雯微笑着递给《华东科技》记者一张卡通名片,略带神秘地说,"扫一扫上面的图片有惊喜哦!"一张"会动"的名片……这一切从何而来?2016年,AR明信片作为时尚科技新品,成为文艺小清新们的新宠。时记Timeory——一个AR时空影像交互平台,随之走进大众视野,随时随地分享"会动"的时光记忆。这,似乎有点意思儿。理想的雏形源于喜好,更忠于梦想2016年1月,在英国生活工作了8年的苏靖雯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即创立了上海尤卡城信息  相似文献   

10.
食和性都是人最原始的生物本能,也同时紧密联系着人的社会文化属性和体现着人性和人的价值。刘恒的短篇小说《狗日的粮食》和中篇小说《伏羲伏羲》被认为是分别对生存欲望和性本能的表现;在我看来,在《狗日的粮食》里,刘恒并没有脱离"性"而写"食",反而将"借性写食"作为了这篇小说的一个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志卖刀"是《水浒传》中的著名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一个发生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的真实事件。其理由有三:一,《宣和遗事》明确记载这个故事发生在宣和二年(1120)初春,地点在颍州;二,结合主人公的身份和宋代水路交通、地理方位等各方面情况看,《宣和遗事》的记载是合乎情理的;三,《水浒传》把"杨志卖刀"说成是发生在开封的故事则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孟子》等儒家典籍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这表明我们祖先对麒麟的认识最迟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就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一说;而《春秋·公羊传》中也提到:鲁哀公十四年,在  相似文献   

13.
结合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TRENDYv2模型模拟净初级生产力、GRACE陆地水储量变化(ΔSTW)及网格气候数据集,借助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1982—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区域不同类型荒漠植被各季节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升温导致SREB在1993—2015年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少,2003—2015年陆地水储量下降,且ΔSTW下降趋势增大,干旱加剧.2)不同类型荒漠植被生长存在差异,沙漠、半沙漠及荒漠灌丛区植被在1982—1992年呈增加趋势,1992年后降低;荒漠与苔原区植被仅在1992年前的生长季增加;沙漠与半沙漠区和荒漠草原区植被变化不显著.3)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引起的干旱胁迫是导致植被减少的主要因素,生长季前期降水有助于荒漠植被生长,促进作用从春季持续到夏季,秋季减弱.   相似文献   

14.
1995年8月,一条百字新闻在《新疆军垦报》上刊出后,飞速在天山南北引起轰动:有人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竟发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天鹅。不少人说这绝不可能,因为这种珍禽仅能生长在湖泊或有水草的地方,一离开水就完了。那么,在热浪灼人的大沙漠里到底有没有白天鹅?它们又是怎样生存的?为解开这  相似文献   

15.
"窗"在《雷雨》中反复出现,共计80次。大体说,《雷雨》共有三扇窗。一扇是禁忌之窗,即周公馆的那扇窗;一扇是情欲之窗,即鲁贵家四凤的那扇窗;还有一扇隐藏在文本的叙述里,即周家在无锡时的那扇窗,暗含了侍萍对自由的渴望。但在"雷雨"这一共同的外部环境下,三扇窗之间有了内在的联系,共同成为一扇命运之窗。这扇窗意味着毁灭与死亡。  相似文献   

16.
荒漠广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从新疆经甘肃西北部至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连成一片,其总面积接近国土面积的20%。我国的荒漠是中亚荒漠的一部分,有沙质荒漠和砾石荒漠两种类型。荒漠是干旱气候条件的产物,其主要环境特征是干旱少雨,个别地区终年无雨;蒸发量大,是降水量30—70倍;风沙大而频繁;冬季严寒,夏季炎热且昼夜温差大;植被低矮而稀疏,以多年生的旱生和超旱生类型为主。荒漠是地球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一些地区被称为“死亡之海”,但自然选择的法则还是造就了适应这一环境生存的各类生物,其中跳鼠就是完美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有人类文明的出现,女人从此就沦为最底层,生存的权利泯灭,永无天日。《金瓶梅》《红楼梦》两书的归女观,就是对女人的命运的关切和呼喊。《金瓶梅》出以公心揭示了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却因对统治者假学道面目的曝光而被粗暴地冠以诲淫的恶谥,明令加以禁毁;《红楼梦》则将“男尊女卑”来一个历史的颠倒,而被视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且遭到诽谤嫉恨。这艺术双壁,既是观照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生存的“细胞形态”,又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它们是蟾蜍家族中的实力派兼偶像派。身披炫酷的迷彩服,行踪遍及半荒漠、盐碱沼泽、林间草地和高寒湿地;冬眠时,皮肤能开启低氧低温模式;遇险时会用气功御敌,实在不行就装死逃生;为了追求伴侣,它们还会一展歌喉,浪漫相拥……中国人对蟾蜍并不陌生,自古民间就有许多关于它的传说。"刘海戏蟾蜍"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淮南子》曰:"月照天下,食于詹诸",认为月亮由圆转缺,皆因吴刚所伐、蟾蜍所食而致。但现代人对于蟾蜍的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族别,古书无明确记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考证屈原的族别,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即弄清了楚的族别,屈原的族别自然就清楚了。一、楚的族别问题。屈原在《离骚》中这样自我介绍:“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帝是谁?不少书说高阳帝是颛顼。翻开《大戴礼记·帝系》,那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旅行在“绿色的走廊”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一周以后,就向埃及南方的卢克索飞去。人的视界逐渐扩大了,这时才感到在开罗所见的苍郁繁茂的景色,只不过是荒凉的沙漠里的一个斑点而已。从飞机上看来,整个埃及好像是在黄色的盘子里托着一片巨大的银杏树叶子。这片叶子就是尼罗河和它在入海处的三角洲。它的西边是世界上最干燥炎热的利比亚沙漠,东边是阿拉伯沙漠,直到红海海岸。沿尼罗河的地形是很奇怪的。从开罗向南,两侧都是平坦的沙漠,远处有沙石的山脉,但愈往南,两边的山愈向河流逼拢,直到阿斯旺,两边的山已经直逼河岸,这就形成一个修筑水坝的自然的峡口。尼罗河,人们通常称它作沙漠中的绿带,或绿色的走廊。我们曾沿着这条走廊从埃及最南部的阿斯旺到北部的开罗。从这次旅行中,我们真正感觉到从沙漠手中夺取土地在埃及有多么大的意义,而这场斗争又是多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