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红色30年代"诉求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它通过编纂《文学论争集》否定"旧文学"流派等方式来确证自身的"新文学"观念,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在强化"新文学"观念的同时,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也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遮蔽、重构了现代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文学"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3.
略论韩愈的“文以明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以明道"中的"道"指以仁义为根本的儒家之道,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旧说,不是抽象的空洞理论,而是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匡世正俗之良策"。韩愈从中唐的严峻社会现实出发,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我们必须具体地历史地看待"文以明道",才能给出确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言情小说进入晚清后,强调"情教"大于"礼教",支持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时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在解放"人性"方面是进步的,它也是"小说界革命"的一种形式.但进入民国后,面对残酷的现实,特别是军阀混战、政治黑暗的现状,很多作家对自己的文学主张提出了质疑,开始怀疑自己所批判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又回归传统,由蔑视封建礼教开始拥护封建礼教,他们的主张遭受了"两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走出了彻底批判与彻底否定旧秩序的代表作家李涵秋,开创了言情小说社会言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伤痕文学”和“解冻文学”都是转折时期特有的文学思潮.它们的出现都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对前一时期文学的挑战和否定,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伤痕文学”的兴起,标志着革命现实主义从恢复进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解冻文学”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旧公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校园是神圣且充满历史感动的场所,每个学校不论历史长短都面临着"新"与"旧"的融合问题。对"旧"建筑、"旧"环境的评估,对"旧"建筑、"旧"环境适应现代需求的改造等问题突显出来。普林斯顿大学经历260年的历史,其"校园填充"的理念是成功的范例。另外,校园除了需要体现历史感与时间感外,为满足今天学生的需求,不得不将公共空间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公共空间也是联系"新"与"旧"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7.
张秀英 《科技资讯》2014,12(17):31-32
基于GIS技术,针对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需要,建立"三旧"GIS管理系统和相关数据接口,为"三旧"改造的规划编制、方案评审和建设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专业的设计分析工作,对加快"三旧"改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讽刺贯穿其创作始终.研究者除了发现其艺术来源之外,也应该关注其思想和精神来源.鲁迅不只是为国人译介摩罗精神,他选择的是精神界的启蒙、改造和战斗,讽刺是其武器.他有意识地读取的"摩罗精神"的本质是叛逆、反抗、战斗精神,这符合讽刺精神所需内核,也有功利性质的一致性,并且在自己反对旧文化的文学实践中转化为讽刺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鲁迅读取的摩罗精神与他的讽刺精神在文学上存在着相关、转化、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然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法国、美国和英国出现的一场文学运动。它的最简单的含义是把科学决定论的一些原则应用到小说和戏剧中来。在美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末出现的自然主义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的艺术成就对以后的美国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至今人们依然可以觉察到它一脉相承的关系。美国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艾伦1980年来华义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曾作过这样的介绍:“在美国文学里,并没有完全放弃现实主义和自然主的传统,至少许多作家都没有放弃。必须指出,新文学仍然具有许多旧自然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前提,这当然包括社会批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自己认为的社会罪恶的看法。这种新文学并没有完全忽视美国的现实状况,而现实状况正是旧自然主义传统的决定因素。我相  相似文献   

10.
正"三旧"改造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土地集约发展要求下为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化解土地资源紧缺矛盾的一项政策,也是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举措。尽管"三旧"工作的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省市"三旧"政策的不协调及改造审批繁琐、死板,区、街道一级的"三旧"改造很难把工作做到位。本文拟在分析"三旧"改造工作的意义和面临的政策瓶颈的基础上,对厦门的"三旧"改造政策制定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厦门市的"三旧"改造和"美丽厦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赵树理的方向”。认为“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的方向”不是同一个概念。“赵树理方向”的内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政治功利的实用立场,以新文艺为基础,以民间旧形式作为“补充”的文艺形态。“赵树理的方向”的内涵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农民利益立场,以民间文化为本位,融合其他资源开创出的一种崭新的“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中的"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是文体学中重要的概念,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文体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突出”语言特征的研究和描述。“突出”存在于一切文学作品当中,但它在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突出”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突出”在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小说中的表现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被不少学者称为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专门从事文学批评,也是第一个潜心研究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作为专门学问、专门事业的人".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核心概念是"人性论",强调文学要忠于"人性"、基于"人性"、止于"人性",但对人性观念也有未解释清楚之憾.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倡导“文学革新”,主张文化“脱弃旧型入于新轨”,标举“科学学术”论与“史学即史料学”。他的“科学学术”论不从新、旧,不唯中、西,求真务实,凸显的是学术,强调的是科学与科学方法,排斥的是古今中西门户之见。历史学因为傅斯年的大声疾呼和身体力行,终于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接轨、对话的科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身兼作家、文学批评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者等身份的萨特提出了著名的"介入文学"观。文章依照此文学观的建构框架,仔细梳理三个关键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在阐释的过程中重视此文学观的哲学思辨色彩,摒弃庸俗社会批评的惯常理解,准确把握"介入文学"的确切涵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体验”为中国文艺界带来了新的生命感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异域文化,同时,它激活了中国左翼作家的强国梦想、革命欲望和建构无产阶级文化的诉求,这对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张福贵先生在其文章《从意义概念返回到时间概念》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称谓产生质疑,进而提出“中华民国文学“的概念。本文主要从遮蔽与超越、封闭与敞开、诱惑与质疑三个维度阐释“中华民国文学“概念对“直线性“、“政治性“、“现代性“等既往“现代文学史观“的理论反思和修正,以及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独特的思想个性和对文学解释回归本原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18.
"意"象"在早期的古代文论中本是单独的概念,随着文学批评的逐渐丰富发展,二者也不断被赋 予不同的内涵,它们以不同的内涵对文学现象进行品评,并最终形成"意象"这样一个抽象的文学批评理念, "象"、"意"、"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特征和美学现象,影响了整个古代文论。本文即对这三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念 进行一个追本溯源的简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对"寻找男子汉"--这一曾经作为新时期初期文坛对女性文学主题的概括性话语进行再度阐释,进而对整个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品格进行重新观照和解释.文章认为,"寻找男子汉"并不意味着女性文学在表现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而是通过对男子汉形象的塑造,解构过去人们所持有的"男性本位的创造神话",以女性独特的话语来言说和书写世界,从而摆脱"被造"的角色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