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磁性薄膜的Hall电压V和Faraday旋光角度a与垂直于膜面的磁化强度成正此的事实,可以观測磁膜沿垂直于膜面的技术磁化过程(以下簡称磁化过程). 已有的实驗結果都表明,这个磁化过程具有可逆的一致轉动过程的特征,因此,一般認为,它是可逆的一致轉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朝华  邓瑞 《甘肃科技》2007,23(2):109-110
在磁性无损检测中,磁化是实现检测的先决条件,它决定着被测对象能否产生出可被测量和可被分辨的磁场信号,同时也影响着检测信号的性能特性和检测装置的结构特性。因此,针对被测构件结构特点和测量目的,选择磁化方式和磁化强度是磁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原理 铁磁质被磁化时,它能产生较大的附加磁场,並且相对磁导率M是与外加磁场相关的变量。铁磁质被磁化时,磁畴磁矩变化见图一:①铁磁质未经磁化,磁畴磁矩方向各不相同,故並不显磁性;②当加上外磁场,磁场强度H较弱时,磁畴间发生可逆变动;③在中等磁场作用下,铁磁质在被磁化时主要是在磁畴间的分界面发生不可逆的变动;④最后在强磁场作用下,磁畴矢量发生了可逆的旋转。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均匀磁化多面体的磁场,建立了包括各个磁场分量(H_(ax)、H_(ay)、Z_(a)和△T)的规格化解析式。它是由平表面围成的任意磁性体的一般表达式。由它可以简化出各种简单磁性体的公式。文中以有限长倾斜板状体磁场为例,说明了这个化简过程。本文的多面体磁场解析式,是由角点坐标和磁参数值表示出来的,鉴于它是边和面的二重累加求和,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是十分方便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Lorentz显微术观察了反应蒸镀的Co-CoO膜的磁畴结构。当垂直各向异性场H_k和磁化强度相对垂直取向比增加时,它的磁畴结构从典型的180°面内畴变成点状畴,后老是单轴垂直磁各向异性介质的一种典型特征。用VSM测量的OR的角度依赖性显示了垂直磁各向异性的Co-CoO膜中存在一定量的面内磁化强度分量。结合对矫顽力H_c,剩磁矫顽力H_(cr)和磁滞损耗W_h的角度依赖性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垂直磁各向异性的Co-CoO膜的反磁化机理是磁矩的涡旋式(Curlingmode)非一致转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IV-VI族稀磁半导体的特性。IV-VI族稀磁半导体的自发磁化、矫顽力和居里温度等性质可由载流子浓度调节。对制造技术导致的缺陷反应迟钝用常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IV-VI族稀磁半导体。作为一种磁离子和载流子能被分别导入和控制的稀磁半导体,IV-VI族稀磁半导体有利于研究稀磁半导体中的铁磁特性。给出了IV-VI族稀磁半导体由独立磁离子杂质、相邻杂质相互作用、晶格反磁性和载流子自旋密度四部分作用组成的总磁化强度的各部分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从磁性粒子的静磁场出发,分析计算了由软,硬磁性两相粒子随机混合的双相磁体中的静磁作用,计算得出:取向的硬磁粒子施加于磁体中软磁相上的静磁场,在磁化方向上的分量为1个正值,它正比于硬磁相的体积分数及其饱和磁化强度,其作用将提高软磁相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8.
磁化涡旋是微米/亚微米铁磁材料中一种常见的磁畴结构,由于它可以被用于高密度的磁性存储设备中,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随时间变化的Ginzburg-Landau方程,采用实空间下的相场模型研究了铁磁材料中磁化涡旋的力磁耦合行为,探讨了铁磁纳米圆柱体中自发磁化涡旋形态以及该结构在沿圆柱体轴向应变作用下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沿圆柱体轴向的应变对面内磁化分量的幅值和分布影响十分微弱,但对垂直于圆柱体表面磁化分量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平面外磁化分量的幅值将随着拉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又会伴随压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平面外磁化分量的增加,则更容易探测到该磁化涡旋的极性情况,从而有利于实验观察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CoCr垂直磁化薄膜的磁畴随温度的变化。垂直磁化点畴变化为面内磁化羽状畴的转变温度在升温过程中为350℃。本实验测得CoCr膜的居里点T_c约在600℃附近。本文也分析了H_k或K_u随温度的变化要比M随温度的变化更快。这支持了垂直磁各向异性根源主要来自磁晶各向异性。显微照片也显示了自发磁化点畴的尺寸要比膜表面晶粒或膜断面晶柱的尺寸都要大,并都处在单畴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分析钻孔底部磁性异常体的不同产状、不同方向的磁异常场垂直分量及水平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磁异常进行解释,能有效地判断孔底磁性体的赋存情况,估算磁性体埋深。本文对不同产状(水平、向北缓倾、向南缓倾、向北陡倾和向南陡倾板状体等)磁性体(模板)产生的孔钻孔内底部磁异常特征归纳分析,总结井中磁测钻孔底部异常规律,为异常的解释及寻找深部磁性矿体提供参考。并将这一方法对泥河铁矿ZK0301孔实测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二维磁场激励下磁纳米粒子(MNPs)的谐波分布模型,分析了特征参数对磁化响应谐波分布的影响.首先,基于郎之万顺磁定理构建了二维磁场激励下的MNPs非线性磁化响应谐波分布模型;然后系统研究了平行/垂直磁场激励下的磁化响应谐波信息分布特征,以及MNPs物理特征参数和系统参数对谐波信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磁场激励下,x轴和y轴上的磁化响应奇次谐波和偶次谐波自然分离,直流磁场对磁化谐波幅值具有调控作用,且存在最值点,可为磁纳米温度计中的高精度谐波提取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磁化涡旋是微米/亚微米铁磁材料中一种常见的磁畴结构,由于它可以被用于高密度的磁性存储设备中,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随时间变化的Ginzburg-Landau方程,采用实空间下的相场模型研究了铁磁材料中磁化涡旋的力磁耦合行为,探讨了铁磁纳米圆柱体中自发磁化涡旋形态以及该结构在沿圆柱体轴向应变作用下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沿圆柱体轴向的应变对面内磁化分量的幅值和分布影响十分微弱,但对垂直于圆柱体表面磁化分量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平面外磁化分量的幅值将随着拉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又会伴随压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平面外磁化分量的增加,则更容易探测到该磁化涡旋的极性情况,从而有利于实验观察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此处是利用改进的马夸特方法,来作物理探矿中地面磁测资料二度体的推断解释。地面磁测资料的反演问题是:以地面磁法观测数据,地质及其它物(化)探资料,来推断解释地下矿体的有关磁性参数(磁化强度,磁倾角等)和矿体的几何参数(形状,大小,埋深等产状要素)。目前,在这方面所用的方法很多,而最优化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磁膜的厚度一般都是在10■到10~3■的数量级范围内,由于它的磁性很弱,因此一般的冲击法不能测量磁膜的磁性。 Howey(1929)曾经指出,用无定向磁强计可以测量极薄样品的磁性。但是我们的经验表明,这个方法不能用到磁膜磁性的测量。原因是相对子微弱的磁膜磁矩来说,磁化线圈的磁矩太大,以致于把这个线圈磁矩在磁强计的磁针空间产生的磁埸稳定地补偿到它此磁膜磁矩的磁埸小得多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5.
Mn_2Sb基合金磁弹性相变附近具有丰富可调的磁功能性质,再加上其低廉的成本,在很多领域都具有潜在应用,然而合金有关磁致应变的研究和报道仍然非常少.本文利用合金在电弧熔炼过程中,由于快速冷却而产生强烈温度梯度,从而导致晶体生长出现高度择优取向性,制备出取向性的Mn_(1.9)Co_(0.1)Sb多晶合金. X射线衍射和热磁测量都表明合金晶粒沿着特定晶体学方向生长.等温磁化曲线表明合金发生了明显的磁场驱动变磁性相变,且变磁性行为随测量温度的降低越发明显.利用标准的电阻式应变片方法直接测量了其磁致应变效应,获得了测量方向分别平行和垂直于织构方向高达0.246%和-0.11%的巨各向异性磁致应变值.该磁致应变效应主要起源于合金磁场诱导变磁性相变附近各向异性的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混浊变质柴油经磁场强度20~100 m T、搅拌转速400~1 000 r/min、时间15~60 min和温度30~60℃的条件下磁化处理后,在19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波长200~400 nm范围内,变质柴油中的芳环和杂环化合物的特征吸光值有随着磁化强度的增大、磁化转速的提高和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温度升高到60℃的磁化处理条件不利于变质柴油的吸光值继续下降。照片显示,经60 m T、800 r/min、50℃、45 min优化条件下磁化处理的混浊柴油明显变澄清。该磁致澄清的变质柴油在室温下静置6 d后重新变成混浊状态。混浊变质柴油磁致澄清后能否继续当作发动机燃料用,磁处理对变质柴油的回炼、处理是否有积极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航空磁测的发明,使不同高度磁场的测量成为可能,并且亦有方法进行不同高度磁场的换算(即所谓解析延拓问题)。这样,分析磁场的空间分布便是很有意义的事了。磁化体磁场的空间分布的分析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磁场值的空间分布(如水平面和垂  相似文献   

18.
地面高精度磁测在八河铁矿区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法勘探作为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在寻找矿产资源,尤其是在磁性较强的矿产方面更能显示出独到的优越性.本文就金寨县青山镇八河村子矿区的磁法勘探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合地质资料对磁异常进行定性解释,以及通过定量计算得出其埋深和宽度.结果表明:该矿区有一处受构造控制的斜磁化有限延伸板状磁铁矿化体,其走向大致为北东向45。角,埋深为2~3m,板状体宽度为3~4m.  相似文献   

19.
采用垂直蒸镀的方法,在接近室温的基底上,以较低的沉积速率(R(?)5(?)/S),连续调节通入真空室内的氧气压强PO_2,成功地蒸镀出性能优良的Co-CoO垂直磁化膜。其磁特性完全适用于作垂直磁记录介质。与高沉积速率的蒸镀相比,仅是适于产生垂直磁化膜的氧气压强PO_2的范围小些,薄膜磁特性和微结构对PO_2的变化较敏感,需要更精细地控制PO_2的数值。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薄膜表面的复形表明:具有最佳磁特性的垂直磁化膜是hcp Co和fcc CoO的混合物,并形成以Co为中心,外面包围着CoO的柱状结构。当PO_2≥1.5×10~(-4)乇时,膜中出现了极少量钴的高价氧化物(如Co_2O_3,Co_3O_4),则形成以CoO为中心的CoO-Co-CoO相间的内外三层的柱状结构。此时薄膜的Ms变得较小,矫顽力H_(c⊥)和H_(c∥)也减小,磁特性开始变坏。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出露的古生界-中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区域磁异常的地质因素,对研究区典型地质剖面进行了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通过测区岩层物性测试和基于L0范数约束的磁测数据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多套地层的磁性特征和深部磁性成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观测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高达近1 000 nT的磁异常,并非完全由其含铁质泥页岩地层所引起,最高可达近5 A/m的磁化强度成像异常揭示深部可能存在侵入的基性岩或超基性岩体。这一岩体可能与发生在扬子西缘的二叠纪末大规模岩浆事件持续活动密切相关,其岩浆活动在川西北的龙门山北段作用时间可能至少持续到了早三叠世的飞仙关期。结合区域重磁异常分布规律,认为这一岩浆事件可能在整个川西北地区并非个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