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在教育上有一系列论述,他的教育理论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活中,锤炼出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风范,这是他能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伟大历史贡献的重要条件,也是他能够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和他的伟大人格风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富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是划时代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从党的十二大鲜明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到1992年视察我国南方发表重要谈话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闪跃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我们学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和他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当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保证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支柱,二者互相依存,互为目的,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的富有特色的经济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他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地运用于经济领域。自1978年以来,这种经济哲学思想,为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深入研究邓小平的经济哲学思想,对全面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东云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3):65-68,79
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准确把握了世界局势大转折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他对我国社会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科学的分析,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法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和指与人们在伟大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效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邓小平哲学思想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根本的指导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必须紧紧围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进行,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基本内容中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理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地区发展理论、民族工作理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了我国14年来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确定了90年代的伟大战略部署,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动员令。十四大通过的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虽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和系统阐明的,被称之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但却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本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作了理论和实践的直接准备。特别是在思想方法上,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从而说明:以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早萌发于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于1975年前后,成熟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理论的探索成果,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空白,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四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这一理论正式载入党章,它标志着以邓小平命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最高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与行动都要统一到邓小平的理论上来。李鹏同志也指出:十四大有两大重大意义,其中之一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建设方针.这就向我们全党提出了一项根本的长久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好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用邓小平的理论武装全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放眼未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做了精心的构思和设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二十年了,回顾这二十年的历程和辉煌成就,使我们进一步感到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道路的基石,所以最近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  相似文献   

16.
龚志伟  储峰 《凉山大学学报》2002,4(2):104-106,14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先进文化的开创性探索,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先进文化建设理论,面向新世纪,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而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走上自觉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增添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近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深地体会到邓小于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方针,就是灵活运用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入学习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才能科学把握这一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生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在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民生问题忽视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民生思想逐步形成,这不仅是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以毛泽东文化思想为基点,它的逻辑起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总问题的文化维度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时代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先进文化理论和和谐文化理论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张力,并为我们在实践中指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使我们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