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NGO)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绝对数量庞大,增长趋势明显,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分析了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及特征,阐述了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并对完善NGO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维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安徽省桐城市X村重度残疾人的调查,发现农村重度残疾人目前享有的社会救助效果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政府支持以及社会组织两个方面找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是保障人们最低生活水平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措施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救助有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从多种现象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多的不足点,如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程度低,协调手段单一等。文章将角度转向西方国家,分析西方国家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状况以及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在人类历史上饱受歧视和虐待,对残疾人的救助不同时代和国家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残疾人救助伦理观念的转变是人权进步的要求,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残疾人权利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对残疾人的切实关心,任何社会都是有缺憾、非人道的;残疾人救助应当像正常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一样,同样都是福利社会和人权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6225万,比重高达75.04%。农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形式多样的农村残疾人合作社,是我国政治发展、经济增长、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患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精神病患者无法承担其家庭及社会的正常角色和责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严重危及社会治安稳定和社会文明,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精神病患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应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帮助,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救助体制,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志培 《科技信息》2013,(21):88-89
本文将社会政策研究中的福利多元主义范式与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相结合,探讨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家庭在提供儿童救助方面的作用,最终实现儿童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相对脆弱与边缘群体,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对象之一。现有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不足以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探索“物质+服务”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回应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是新时期残疾人社会救助改革的重要思路。以Z区“暖心计划”为例,采用抗逆力视角,探索“1+6”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突出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下能力为本、家庭为本、社区为本以及专业为本的创新思路,将为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充分就业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根据2012年7月份安徽省5个县的调查数据,探讨、分析了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残疾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增强残疾人人力资本、探索残疾人组合就业新模式以及树立"四自"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孤儿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部分。孤儿的救助涉及到抚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目前,我国在孤儿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制不健全、政府工作不力、社会关注度低等。只有探明原因,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使孤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帮扶弱势群体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在深入了解弱势群体基本状况的前提下,发挥多方面力量,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促进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充分就业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根据2012年7月份安徽省5个县的调查数据,探讨、分析了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残疾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增强残疾人人力资本、探索残疾人组合就业新模式以及树立“四自”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事业中活跃着多种民间力量,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成为政府保障的重要辅助。考察中国古代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整体情形、社会条件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工作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美国和我国在20世纪初期都开展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工作发挥救助农村弱势群体,参与农村扶贫;促进平等的社会福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预防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随着当今社会变革衍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权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更加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关爱和救助,多年来一些慈善机构和热心人士虽然给予他们一定的救济和帮助,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不能不说是杯水车薪,这就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本文将对完善政府责任、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建立我国的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机制予以分析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聚焦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我们的目光通常又聚集在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少年儿童的身上。我国有1.3亿老年人,有6千多万残疾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9亿人。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至少有5.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5%。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平均指数在不断升高,人类老龄化的趋势将更加突出,弱势群体还将进一步增加。可以说,弱势群体的安全状况、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作为消防安全这一具有共享性质的特定环境, 面对这群特殊的人群尤为重要。就我国而言,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就等于保障了我国45%的人群的消防安全,也同时为我国社会整体环境夯实了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先秦时期,已形成了系统的残疾人救助思想和制度,包括国家收养,量能授事,减免赋役等几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重视,且对后世各代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周文强  袁毅 《科技信息》2010,(26):15-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重庆市残疾人健身体育运动进行研究,发现: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加强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有助于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促进残疾人的正常化和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计划体制下的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革,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