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2、5、8和11月三沙湾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23个种类,其中,隆头鱼科的卵和(鱼叚)虎鱼科仔稚鱼最多,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个体数的47.1%和97.1%.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最高,分别为1.37和1.61 ind/m~3;2月份仅采获少量鱼卵,丰度为0.03 ind/m~3;8月和11月分别仅采获仔稚鱼和鱼卵,丰度分别为0.35和0.06 ind/m~3.仔稚鱼的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幼体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与仔稚鱼丰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辽东湾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在辽东湾设置8个站位,分别于夏、秋两季采集浮游动物样品,调查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水质参数,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夏、秋两季共鉴定浮游动物28种,其中夏季22种,秋季10种.夏季优势种分别为:强壮箭虫、中华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小拟哲水蚤、糠虾、毛虾、无节幼体;秋季优势种为指状伪镖水蚤.夏季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51~4 991 ind/m3,生物量范围为85.63~433.18 mg/m3;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0~1110 ind/m3,生物量范围为0~55.5 mg/m3.夏季各站位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69~2.92,均匀度指数(J′)的范围为0.46~0.77,丰富度指数(d)的范围为0.73~1.42;秋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H′的变化范围为0~1.97,J′的范围为0~0.92,d的范围为0~0.83.浮游动物丰富度、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季节潮白河流域水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20年9月(秋)和12月(冬),2021年3月(春)和6月(夏)对12个水库监测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开展调研。4个季度共采集并鉴定浮游动物67属90种,其中夏季种类最丰富,春季最少。水库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夏季达到峰值,均值分别为231.5 ind./L和0.199 mg/L;春季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60.8 ind./L)和生物量(0.075 mg/L)均最低。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夏秋两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密度组成均以轮虫为主,冬春两季则以原生动物为主。侠盗虫在水库四季均为优势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亚硝酸盐氮和总有机碳均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丰富度则与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亚硝酸盐氮、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较全面地揭示了不同季节潮白河流域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变化规律,可为流域内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三沙湾夏、冬季节温、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8月和2013年1月在三沙湾开展的2个航次调查所获得的温度、盐度资料,分析三沙湾夏季和冬季温度、盐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冬季节在湾口均为低温高盐水、湾顶为高温低盐水,这主要是受陆地径流的影响导致的;但是湾顶与湾口的温、盐差异在冬季相比夏季要小很多,温度差在冬季变小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导致的,而盐度差变小则是由于浙闽沿岸水在冬季向南转向经潮流进入三沙湾导致的;温、盐的垂直分布图表明三沙湾冬季海水混合相对均匀,混合层深度比夏季要深,这与季风强度的季节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依据2013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金塘港区2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大型浮游动12类40种,秋季大型浮游动种14类38种,春秋两季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岸常见种类。春季和秋季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完全一致,秋季的丰度和生物量远远小于春季的丰度和生物量。春秋两季多样性指数均偏低。  相似文献   

6.
于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笔者对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后生浮游动物44种,其中轮虫22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10种;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较低(物种数S=19和21,Shannon-Weiner指数H'=1.50和2.11),夏秋季较高(物种数S=34和24,H'=2.03和2.75);主要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萼花臂尾轮虫(Y=0.77),春季角突臂尾轮虫(Y=0.11),夏季前节晶囊轮虫(Y=0.32),秋季螺形龟甲轮虫(Y=0.30);后生浮游动物丰度在64.9~854.63 ind./L之间,平均为442.49 ind./L,丰度季节变化显著,但空间分布差异不大;轮虫丰度占据优势,后生浮游动物趋向小型化;后生浮游动物多样性与营养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相似,但与生物量的评价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上海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上海市青草沙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动物38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13种,优势种为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中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浮游动物各样点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8.46~97.71ind./L,平均生物量为0.284~19.470mg/L.结合分层聚类(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尺度分析(MDS)的结果,青草沙各样点被分为4组;通过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可知,pH值、总氮与青草沙水库浮游动物的密度呈显著相关,其他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密度影响不显著.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表明,库区水质属于中度污染,结合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综合评价,提示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水体环境稳定性有所下降,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预控和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1979—1981年九龙江口的样品,初步鉴定154种浮游动物。大多数为暖水性河口和沿岸种类,呈现本河口亚热带低盐水域类型。本河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总个体数及种数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种数随盐度上升而提高,而在A、B、C三站中,生物量及总个体数有随盐度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据它们的分布及来源大体上可分为淡水、河口、沿岸和外海四个生态类群。此水域浮游动物的季节分布主要受温度和海流影响,而平面主要受盐度和潮流影响。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和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可作为本可口的指标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2016年毎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3年共鉴定大中型浮游动物165种,隶属7个门的17个类群;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是每年夏季优势类群;调查区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大致呈现近岸低、远岸高、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数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是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年际更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度、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数平面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复杂的水文环境及台风过境的剧烈影响可能是造成该区域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2020年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中、后期对黄河口海域7个断面23个监测站位进行的3个航次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及同步调查环境因子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共采集浮游动物34种,隶属于9个门类,其中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种类数最多;强壮滨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糠虾幼体(Macrura mysis larva)是海域的绝对优势种;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58.09 ind/m3、22.12 ind/m3和11.13 ind/m3,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254.13 mg/m3、262.12 mg/m3和8.50 mg/m3,总体呈现近岸高于远岸的分布特点;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低;对浮游动物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浓度和水深。研究表明:2020年调水调沙工程实施期间黄河口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优势种更替明显,调水调沙工程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大于断面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滴水湖浮游动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6年2月~2007年2月对滴水湖进行调查采样,研究了该湖泊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通过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39种:轮虫27种,桡足类10种,枝角类2种.优势种有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rotundiformis complex)、中型六腕轮虫(Hexarthra intermedi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疣毛轮虫(Synchaetasp.),不同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不同.浮游动物生物量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围垦对潮间带潮沟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崇明东滩选取3条围垦潮沟共9个站点进行两年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特征参数在围垦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围垦后潮沟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主要是桡足类物种的减少;围垦前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则以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较围垦前丰度明显降低,生物量则相反;且季节变化趋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围垦工程阻断了潮沟与潮沟外长江口水域物质、能量的交流,导致围垦潮沟内水体的盐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围垦时在坝下修建通水管道等以沟通内外水系,另在被围区域可利用原有潮沟投放水产养殖动物,这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别是为崇明东滩水鸟提供不同的栖息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内河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周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在福州市内河的主干道设置12个采样点进行为期一周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研究,共检出浮游动物263种,其中原生动物139种,轮虫95种,枝角类22种,桡足类7种.确定了内河的常见种和优势种,主要有绿眼虫、梨形四膜虫、多小核草履虫、瓶累枝虫、螅状独缩虫、红眼旋轮虫、懒轮虫、长足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和发头裸腹淹等.分析了内河12个采样点浮游动物数量和质量浓度的周年变化,没有得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浮游动物出现的种类数和水温密切相关.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多以耐污种类为主,这表明福州内河的水质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比10年前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19年秋季在日照岚山港附近海域6次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该海域同期悬浮物监测结果,分析其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组成、种类数量、丰度、生物量以及香浓-威纳指数的变化,并初步探讨日照岚山港围填海工程对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9年日照岚山港附近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和其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秋季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状况,并初步探讨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围填海工程的关系,本研究以2019年11月在该海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2010年、2013年、2016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2019年11月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共发现浮游动物31种,平均生物量(湿重)为66.0mg/m3,平均丰度为35.8ind/m3,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平面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呈近岸高、远岸低,港区内低、港区外高的趋势;调查海域的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薮枝螅水母Obelia spp.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多样性指数为0.41—3.01,平均为1.61。综合分析2010—2019年4次秋季的调查数据,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有所波动,节肢动物所占比例先降低后升高,腔肠动物所占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种类数和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在波动趋势上与所在海域围填海工程的建设进展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但浮游动物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调查海域围填海工程持续建设响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海草床是近海重要、高产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本文以渤海辽东湾觉华岛海域海草床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8月和10月开展了海草床夏、秋两季的典型生物群落调查,阐明了该区域海草(鳗草(Zostera marina 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差异,揭示了海草床典型生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觉华岛海域鳗草在夏季的茎枝长度、茎枝密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秋季(P<0.05);海草床内典型生物群落夏秋两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在1.09~1.77、0.46~1.17、0.65~0.88间波动;其中浮游植物的H'在夏季低于秋季,而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均呈现相反趋势.RDA分析表明:沉积物沙含量、水体无机氮和pH是该区域海草生态学指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水体总磷、无机氮和溶解氧是海草床内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特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区小型河道生物组成特征及食物链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对上海市城区4条小型河道(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和朝阳河)中的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得浮游植物268种,浮游动物157种,大型底栖动物21种,高等植物10种,鱼类13种.浮游植物包括绿、裸、硅、蓝、黄、隐、甲和金藻8个类群,其中以绿、裸、硅和蓝藻数量最多;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94种(不含植鞭毛虫)、44种、13种和6种;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幼体各2种;鱼类包括7科,分别为鲤科、鳉科、塘鳢科、斗鱼科、(?)虎鱼科、鳢科和合鳃鱼科,其中鲤科最为丰富,占全部鱼种的53.8%;高等植物包括沉水植物4种、挺水植物4种及浮叶植物2种.曹杨环浜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高等植物的种类均最为丰富,且浮游植物和鱼类的组成较均一,无明显优势种,高等植被密度大,以沉水植物为主;横港浮游生物种类最少,脊椎动物仅见外来小型鱼类食蚊鱼,高等植物则以挺水植物为主,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午潮港和朝阳河的浮游植物以蓝绿藻为优势种,高等植物分别仅1和2种,且密度小、覆盖率低.4条河道的生物食物链结构都趋于简单化,且能量输出方式较为单一.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要因河道而异,适当改善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结构,增加物种丰富度,促进食物链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
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0-12月期间,对浙江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共鉴定浮游动物23种,其中轮虫11种(占48%),枝角类6种(占26%),桡足类6种(占26%),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priodon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特异中剑水蚤(Mesocyclops dissimilis).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78.0~297.3 ind./L,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044~8.924 mg/L.依据同步测定的理化指标,运用化学评价指数(Pb/n)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PI)对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分水江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的水质属中度污染型,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必要的巩固治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双桥鱼场,经三年来研究,鉴定出浮游动物84种,其中轮虫29种。虽然轮虫仅占浮游动物数量的16.87%,但在生物量上,却要占到浮游动物生物量的72.80%,说明轮虫明显地左右着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动。从浮游动物年变动规律分析,一年有1~2次高峰,生物量的高峰多出现在6~7月,占总调查高峰次数的60%。本文还从水质、水温、饵料等因素,分析了对轮虫生物学上的影响,探讨了轮虫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浮游动物等转化鳙鱼鱼产力的估算值与其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南京玄武湖Ⅰ,Ⅱ,Ⅲ,Ⅳ站从1987~1988一周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的调查结果.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它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61%,占总数量的97%以上,占总生物量的61%.根据污水分类系统的划分.通过对各站浮游动物种群和数量变化.以及指示种的分析,可有效地评价水污染情况.还与1978年抽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10年来,浮游动物的种类.特别是原生动物的优势种发生了演替.浮游动物的种类在减少,而个体数量在增加.说明污染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