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为防止因配电线路接地故障所发生的人身间接电击、电气火灾及线路的热稳定性。现行的设计和施工中均提出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10至4.4.22条中分别详细的对几种不同接地型式的系统、明确指出应采用不同接地故障保护方式及条  相似文献   

2.
简述低压配电系统通常所包括的系统接地与保护接地的作用;分析我国工业与民用低压配电系统中普遍采用的TT与TN系统可能存在的接地故障;详细阐述了低压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手段。并就等电位联结与漏电保护器在我国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IEC及发达国家标准,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由于我国低压系统接地规范与IEC标准没有完全接轨,就当前我国低压系统接地故障保护中的某些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瑞旗 《广东科技》2013,(22):18-19
深入了解低压配电系统常见电气故障、准确识别电气故障发生模式,有助于采取措施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安全。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的组成及接地方式,深入分析了低压配电系统几种常见的电气故障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低压系统电气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用电需求愈加旺盛,配电网的设置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维护配电网的稳定运行,使中低压配电网的接地故障能够被准确地识别,此次研究针对配电网的故障类型与小波变换作为研究重点,并构建了相应的故障识别模型.结果显示,基于小波变换的配电网故障识别具有极强的准确性与高效性,电压值的误差仅为万分之一秒.故而小波变换在中低压配电网的接地故障识别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对实际建筑物电气接地系统中采用的接地类型、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接地装置的选用及等电位连接作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室外低压电源供电时,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类型应采用TT系统:当建筑物室内设有10/0.4KV配电变压器作供电电源时,接地类型应全部采用TN-S系统:为了克服建筑物内各电气装置之间的电位差,在电源进线处作总等电位连接,在电器设备故障时可能发生人员触电危险处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TN制式低压配电系统中相线断裂直接对地短路时接地故障状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长距离输电线路末端发生接地故障时,三段式的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会因为零序电压过低而拒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双端电源系统末端接地故障时的零序电压进行了分析,推导了零序电压与系统运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实际的整定计算工作中应该依据双端电源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计算零序电压最小值,校验保护有无出现拒动的可能,提前做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晓升  许晓毅 《科技信息》2011,(25):I0365-I0365
为了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保证设备和线路的热稳定性,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在国家标准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4.10条明确指出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方法,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亦称漏电电流保护)。这两种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朱洪昌 《广东科技》2011,20(20):144-145
目前,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四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本文对上述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分别计算了四种接地方式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0.
用于监视10kV配电网对绝缘的监察装置,当其发出系统单相接地信号时,我们并不能据此立即判定其真正发生了接地故障.因为由装置的接线原理知,用于发信的开口三角绕组电压等于三相电压的矢量和,当其值大于整定值时就会发信,而系统非接地故障的铁磁谐振,线路断线,互感器高压保险熔断等均可使矢量和偏移正常的零值,要确诊接地故障,还得结合三相的电压值作综合分析.同样,当系统真正接地时要判定故障相,也要对各相电压进行分析;凭想当然就会作出错误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
低压电路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若使用不当会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章从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故障及危害、接地故障保护要求和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介绍了低压线路的使用和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12.
赵尊华  薛素琴 《科技信息》2010,(29):I0359-I0359,I0368
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大量的电气设备通过电气线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由于其覆盖的地域极其辽阔、运行环境极其复杂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或发生相间故障时,系统的零序分量为零,而发生接地故障时存在一个特殊分量一零序分量,而反应零序分量构成的接地保护具有接线简单、动作迅速、灵敏度高,不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反应零序分量构成的零序保护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6~35kV中低压配电网中广泛采用的接地方式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配电网极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小电流接地电网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短时间内不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但是由于其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必须尽可能快的确定故障线路。本文对现有的故障选线方法做了介绍,讨论了现有选线方法的理论依据与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决策理论的综合判断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许强 《科技信息》2010,(23):I0373-I0373,I0395
本文对目前我国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配电线路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福全 《广东科技》2009,(14):174-175
本文对电力系统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评价了四种接地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并分别计算了四种接地方式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6.
小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电流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等电气量尤其变化的特殊性,一直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以MATLAB软件为平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故障进行建模,并利用零序电流的幅值、相位判别出故障线路和故障相,对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特性以及保护方案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压配电TN系统发生接地故障的配电线路阻抗较大时,采用以剩余电流幅值大小作为动作依据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防护措施,不能有效解决接地故障防护问题。从分析剩余电流波形的角度出发,采用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在低压配电系统内测得剩余电流信号波形,对该波形进行VMD分解后得到各剩余电流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对其进行Hilbert变换并进行积分得到Hilbert边际谱,再求该边际谱的能量熵,将其作为特征向量输入SVM进行分析,最后准确区分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结果表明:发生配电线路大阻抗接地故障时,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RCD)作为故障防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以前,路灯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一般采用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但其可靠性均较差。近年来,我们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用漏电断路器来保护路灯低压配电线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前,路灯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一般采用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但其可靠性均较差。近年来,我们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用漏电开关来保护路灯低压配电线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胡晓君  张鲁殷 《江西科学》2005,23(5):684-685,688
着重介绍了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的运用,并就故障时重复接地在降低零线对地电压、减少触电危险减轻设备损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