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阅读导航】我们发现那些批判性、匕首式、战斗性的革命文章大多数只不过是鲁迅先生的游戏文章。在百度里地毯式搜索后,终于找出了这个不一样的鲁迅——潇洒、轻松、生活化的神情气度。我们需要了解很久以来被符号化了的鲁迅。当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鲁迅,人间的鲁迅后,我们会更为崇敬。  相似文献   

2.
鲁迅改诗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鲁迅先生认真修改诗文的经验时曾赞扬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整个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再现了那一历史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风貌,而且塑造了一大群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但是作品也有不足的一面,仅就受到人民群众无限崇敬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来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哪些描写是“近妖”,  相似文献   

4.
在风云激变的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对《水浒》作过一段“终于是奴才”的论述。在“四人帮”肆虐的七十年代中叶,我国展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评《水浒》”运动。全国大小宣传机构都毫无例外地引用了鲁迅先生这一论述。当时的《红旗》杂志认为,鲁迅先生这段论述“完全正确”。我们一些同志便完全根据这一口径来大写文章。这样一来,“奴才”一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在根本上他是思想家。鲁迅对于性问题的关注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必须从其思想深处找答案。鲁迅一生写了不少文章,都鲜明的折射出他深刻的性教育和性学思想内涵。通过阅读他的大部分文章,我们发现鲁迅对于神权、君权、父权、夫权都有着切肤之痛,而对于遭受权利压迫的弱者及下层人民、妇女、儿童有着深深的同情。他强烈的反对旧封建礼教,呼吁还人以人性,解放人性。鲁迅早在1909年,就努力倡导和普及科学的性知识,还主张父母洗澡是应不避讳儿童,应该从小让孩子看到和熟悉人体,最早走上学校讲台的性教育实践者。鲁迅先生的种种不畏封建礼教,大胆宣传性教育思想的行为和精神都深受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墨西哥画家理惠拉,我国人民并不感到陌生。早在1931年10月,鲁迅先生就曾经在《北斗》杂志上把他和他的作品《贫民之夜》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同时鲁迅先生还写了一段简短的文字: “理惠拉(Diego Rivera)以1889年生于墨西哥,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阅读有关鲁迅的回忆文章和整理堆积的旧报刊中,发现了鲁迅残简二则,均为新版《鲁迅全集》书信部分、《鲁迅书信集》所未收,马蹄疾同志《鲁迅残简辑考》也未辑录,故特抄出,以供参考。其一,鲁迅先生离厦门赴广州时,曾函告外地友人,以下是写给一位友人书信中的残存部分: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名著《祝福》自从发表以来,特别是选入中学语文作教材之后,研究这篇名著的文章,真是年年皆有,从未间断。而其中不少的论著,都集中于研究《祝福》的记叙手法。他们认定:“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并不把这个结局(指“备受人世种种折磨的祥林嫂,终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默默地结束了悲剧的一生”这件事——笔者注)写在情节发展的结尾处,而是别出心裁地把它安排在小说的开头,从全篇来讲,用的是  相似文献   

9.
作文章本无定法新老八股都不要如何写好科普文章?这是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正如有人问鲁迅先生如何写文章一样,鲁迅先生说文无定法,所以没有这样的教科书。当然也有一些科普作家提倡科普文章的格式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而另有一些科普作家则认为按照固定格式写科普文章就会千佛一面,走向僵化。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拜读了鲁迅先生有关教育教学的论述和实践,这些论述和实践虽然只是零星散布在其文章的字里行间,先生也并无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但他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思想精深,不仅不逊色于近代、现代教育史上的任何一位教育家,而且先生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卓越的实践决不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能达到的高度.用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去指导新课标下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伤逝》,自发表来一直为人们关注,也获得了高度评价。可是相关的评论文章多停留于宏大话语和文本"外部"问题的探讨上,很少从细部去阐述鲁迅作为"伟大文学家"之所在。潜心细读《伤逝》,它那玄妙精巧的双层标题、独特精深的单句开头、显隐交织的"手记"体叙事视角、意蕴丰赡的开放式结尾呈现了经典文本的建构策略——以现代叙事解构传统,彰显了鲁迅先生作为现代小说奠基人精湛的叙事技巧,也见证了他不愧为文学大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种世界性思潮,对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也曾受到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并且对它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接纳吸收到分析批判,再到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作为战斗的武器,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这一转变过程我们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高度浓缩的创造形象、表达感情的立体语言。“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比喻在修辞学领域中始终放射着奇异的光彩。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更是运用比喻来加强艺术表达效果的巨匠。一提起鲁迅先生笔下的比喻,人们往往想到他的杂文。的确,先生杂文中的比喻运用,可谓妙语联珠。以狗喻人,既有貌似公正、笑容可掬、独自得了中庸之道、不偏不  相似文献   

14.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一部知名度很高的小说,它的问世,在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曾这样高度评价——“《呐喊》集中较长的一篇当然是《阿Q正传),它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盏誉的作品”。连素与鲁迅对立的陈西滢看了《阿Q正传》后也不得不折服,论断“阿Q不仅是一个典型,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的不朽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拜读了鲁迅先生有关教育教学的论述和实践,这些论述和实践虽然只是零星散布在其文章的字里行间,先生也并无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但他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思想精深,不仅不逊色于近代、现代教育史上的任何一位教育家,而且先生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卓越的实践决不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能达到的高度。用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去指导新课标下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在根本上他是思想家.鲁迅对于性问题的关注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必须从其思想深处找答案.鲁迅一生写了不少文章,都鲜明的折射出他深刻的性教育和性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藤野     
鲁迅与藤野先生跨越国界的情谊,是中日友好交往的丰碑,是时代的标志,给中日人民以及中日文化的广泛深入交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呐喊》、《彷徨》研究有关《狂人日记》、《伤逝》的论述最为醒目;总论《故事新编》的文章多从文体角度入手,以汤哲声、陈林侠、房伟的文章为代表;李今、刘进才、孙玉石针对胡尹强《鲁迅:为爱情作证》一书发表了针锋相对的看法;有关《藤野先生》的论争构成《朝花夕拾》研究中的热点;朱正的鲁迅杂文重读,戈双剑、杨晶关于鲁迅日记的语言考察,孙郁《鲁迅的译介意识》,邢植朝、袁盛勇、崔云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于鲁迅作品的整体解读,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野草》是鲁迅一九二四年九月——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一本散文诗集。它反映了鲁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和胜利发展时期对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理解;反映了鲁迅当时坚持不懈的对敌斗争和严肃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因此,这部散文诗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探讨鲁迅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过许多鲁迅作品,再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众多的人物: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狂人、人力车夫等,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但我们还要注意一个人——“我”。再议“我”的非虚构色彩与典型性,可以有利于读者深入领会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借鉴鲁迅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