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不仅影响当前 ,而且牵涉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必须在考虑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环境保护需求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资源的优势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的价格优势 ,弥补我国资源供需体系的不足 ,逐步建立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中国双向式自然资源供需体系。本文讨论了建立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及其必要性与可能性 ,以及中国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转变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一、中国资源供需体系面临的四大挑…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经觉察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以及创造的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三大资源,若不加保护地滥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拟定《中国21世纪议程》,加以实施;同样,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均资源量低、自然资源相对紧缺 ;而对资源的需求量却不断上升和扩大。因此 ,我国自然资源供需不足、形势严峻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尽管有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可供选择 ,但从根本上讲 ,应尽可能地扩大国内资源基础。[1]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是我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磷矿、钾盐以及草地、森林、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等的富集区 ,也是我国资源开发的战略后备基地。从长远的战略观点来看 ,要解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 ,除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节约型生产技术体系、降低生产…  相似文献   

4.
高层视点     
牛文元:21世纪中国面临六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指出,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遭受以下六大基本挑战。首先是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三十年到四十年将相继来临,也就是人口总量现在已经达到十三亿,而每年平均还要以一千万左右的新生人口在未来的二十多年当中增加。其次是能源和自然资源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利用。据了解,200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总贡献是4.3%,但是我们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牛文元指出,这种高消耗使用资源的粗…  相似文献   

5.
墨轩 《科技智囊》2000,(2):4-16
激活与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建立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先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21世纪的中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时代进步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更是未来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及发展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曦 《科技资讯》2006,(30):32-33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艘巨轮,迎接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炼油加工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炼油业必须在体制、资源、规模、结构、质量、技术、建设、法规和重组等方面进行新的跨越,才能屹立于世界同业之林。本文结合炼油企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炼油企业战略结构调整的结构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炼油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途径的决策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着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重大挑战,迫切需要探索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新型磁性多功能材料.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对稀土需求的快速增加,中国稀土资源的压力逐渐加大.大力开展稀土磁性多功能材料的探索和研究,是充分发挥稀土战略资源重要作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加入WTO后,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中国体育产业实际,作者提出了21世纪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攸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在后京都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中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工业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世界石油峰值及我国油气供需预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立足国内为主、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战略,以及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