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运行速度一直是用户和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从来都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以超级计算机为典型代表.美国有关专家认为,高端计算目前已经和理论研究、实验手段一起,成为获得科学发现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2.
<正>不要以为这些座落于尖端实验室里的超级计算机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很大。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和产品设计领域的标准工具,从药品生产到汽车设计都离不开它。超级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使模拟更加准确,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率。其他计算机需要几天解答的问题交给超级计算机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一,预言环境的未来,需要专家们相互交流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对全球或把地球作为—个系统的探索。例如:卫星现在能够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收集数据了;新的超级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能储存和处理大量数据组并控制错综地连结在一起的地球分系统模型。一些重大问题的非常时期,就像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水平增加一样,已经更多地关系到有关生态等系统的气象变化的潜在效应。若干条全球探索计划现已实施。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已经认识到某些地球科学努力进入一个“全球地球科学”的规划——强调大气层和海洋系统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科学家对计算前景的思考朱湘晓译“突然,我不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了。”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理查德·利普顿最近的想法。他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利普顿和其他人正想法建造与现今计算机速度相比,其速度迅捷无比的超级计算机——这是将推动科学和工业研究进入许多领域的...  相似文献   

5.
2002年超级计算机会议在德国海德尔堡结束不久,今年3月日本NEC公司的“地球模拟器”又荣登速度最快的宝座,比原本第一名美国IBM公司的“ASCIWhite”速度快出了足足5倍!这一排名囊括了世界上前500台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是由美国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得知这一结果,IBM公司并不气馁,他们正在加紧研制速度更快的“蓝色基因”超级计算机,力争把排行第一的位置给夺过来!一场美日超级计算机公司之间的极速决战就此展开……迟到一个星期的天气预报一切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发出了能…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29日。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二个研制成功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消息传出,世界为之瞩目,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他们无不坦言,“天河一号”的问世,必将加速中国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中国早一天成为科技大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在我们太阳系以外遥远的太空寻找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的“地球”是天文学研究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英国开放大学的巴里·琼斯 (BarrieJones)和尼克·斯利普 (NickSleep)最新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显示 ,银河系可能散布着数百万颗类似地球的行星 ,等着我们用改进后的望远镜去发现它们。琼斯教授说 :“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观测到类似地球的“小东西” ,但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推断出哪些外行星系最有可能有“地球”。琼斯和斯利普用计算机模型将许多“地球”放入已知的外行星系中 ,模拟它们在邻近恒星的“可居住”…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相继诞生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简称“三论”),业已成为横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兴横断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论。别开生面的“三论”思想和方法像三朵奇葩,在当代科学与哲学的百花园里竞相争艳,发挥着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综合、大统一的“元科学”作用。在当今和未来的地球科学研究中,引入“三论”科学思想与方法,势将触发地球科学的深刻变革。一、确立地球系统观与地学系统观是地学发展的必然从科学哲学意义而言,“三论”是同起一源、三位一体的。它们共同发源于“系统”的概念,现已结合为不可分离的整体。”三论”各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为地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Windows2000和WindowsXP中,右键单击任务栏,在出现的菜单中你会发现有一项“任务管理器……”。这是系统自带的一个小工具,它提供了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信息、计算机资源配置等使用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和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它还可以快速查看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状态,或者终止已停止响应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10月29日,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研制成功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可归纳为四大科学革命:(1)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组织培养;(2)原子能——原子的分裂;(3)空间时代——克服地球引力;(4)计算机革命——电子信息化。(1)和(4)项与农业研究的科学、技术学,和美国衣业未来生产力直接相关。计算机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在为农业生产和多层次的衣业研究开创一场技术革命,如服务于学院、大学、国家实验室、州农业试验站、推广服务、农场组织和农户。计算机和“计算器”正在变得微型  相似文献   

12.
战幕已经拉开,日本和美国正在为建造新一代“思维”机器而竞赛,这种机器将统治未来的信息革命……。 1981年的一天,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主任米歇尔·L·德尔道索斯(Michael L. Dertouzos)收到了一位刚从日本回国的同事的调查报告,它简要地叙述了日本人打算制造革命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和比现有机器怏100~1000倍的超级计算机。这个文件德尔道索斯党得很熟悉。“我开始着慌了,”他回忆说,“我叫了起来,‘天哪,这是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结合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必须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要求,联系我国地球科学的现状,深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取得共识。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的地球科学向何处去?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是满足于充当“资料提供者”,还是要成为新观念的提出者?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14.
凌夫 《科学24小时》2003,(12):13-15
在地球上的数字捣弄器当中,它们的性能是最强的。它们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的运算,如果让人类来做的话,可能要耗去几百万年。它们可不只是计算器,甚至也不是计算机,而是超级计算机。大约40年前,在超级计算机首次出现的时候,它们当中速度最快的全都被政府掌控着,因为政府要仰仗它  相似文献   

15.
1.早期的“克雷”Ⅰ型超级计算机在利物模尔实验室运用于原子核模拟与气象研究。 2.美国国家航空与宇航局1972年耗资三千万美元研制的ILLIACIV计算机不足十年便拆换改用以集成电路为主的计算机,耗资一千一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现通常被认为是需要高度创造性和长期不懈努力的工作,然而在最近20年里,一些人工智能科学家致力于一项似乎是“异想天开”的事业,他们使计算机模拟人解决难题的思维过程,并且大胆探索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发现,他们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BACON,这一模拟科学史上重要科学发现的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当被给予开普勒、伽利略、波义耳等科学家在历史上做出他们重要发现的真实原始数据时,它也能做出同样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一)从历史一例看天文学的实际应用在自然科学的分工里,“数、理、化、天、地、生”中的“天”,是相对于“地”而言的。天文学的研究领域是远离地球而为人类主动影响所不能及的大千世界。远离地球就远离实际,因而从“务实者”的角度看来,天文学是一门不着边际、“为科学而科学”的行当。然而,翻开中国的自然科学史,天文学却  相似文献   

18.
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复杂性科学,迄今没有一个简单理论完整解释地球系统行为.碳构造既是地球系统运行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一种研究新范式,其基本构成有碳泵、碳传送带及碳开关.碳泵是跨圈层物质能量垂向交换机制,碳传送带则是同一圈层内的水平输送机制,碳开关控制着地球系统运行状态和进化方向.碳构造是多学科研究地球系统的突破口和交叉点.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29日,随着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科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球科学正在向更宏观和更微观的两个明显的方向发展,即天体行星科学和纳米地球科学.纳米地球科学指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纳米技术与地学工具为手段,以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地球各圈层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微粒和孔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地学现象和过程中纳米尺度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