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测算居民休闲幸福的现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居民休闲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是采用层次分析与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此构建评价模型.最后,选取泰安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构建的居民休闲幸福指数测算的多目标线性加权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
以包含杭州在内的长三角27个城市为样本,按照系统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杭州和长三角地区城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杭州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相对性和规模收益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对影响杭州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三角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别从大气、水、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状况的4个维度,构建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状况评价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对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影响最主要的是危险废物产生量.其次,利用GM(1,1)模型对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危险废物产生量进行预测,得出长三角地区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在未来3年中近似呈指数增长.最后,对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洲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019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长三角27个城市22个评价指标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绍兴和杭州,与其他城市比较,这三个城市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鉴于此,本文最后给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河建设已成为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为评价长株潭地区居民对河流的幸福感受程度,同时给湘江幸福河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从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优质水资源、绿色水产业、宜居水环境5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幸福河评价体系,采用G1-CRITIC确定组合权重,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变异性和冲突性,最后利用正态云模型综合概率论和模糊集理论确定隶属度,得到最终得分;以万丰河、涟水河、浏阳河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浏阳河幸福度优,万丰河、涟水河幸福度良好;万丰河幸福度限制因素为防洪标准达标率、新型施肥技术覆盖程度;涟水河幸福度限制因素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污水集中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率;浏阳河幸福度限制因素为防洪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宜居城市概念的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城市宜居性综合指数,从城市自身发展基础和居民感受两个角度对南阳市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南阳市区整体宜居性水平较好,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状况满意度、居民就业、公共空间建设等是宜居城市建设的薄弱方面,并提出了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的概念内涵基础上,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厘清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房价关联关系对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长三角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关联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间房价存在关联现象,构成较为稳定的关联网络,但关联度还不高。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是网络的中心,影响长三角地区房价变动,苏北地区和安徽大部分地区位于网络边缘,房价影响力不足。城市间房地产投资、居民购买力、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例以及省份差异对城市间房价关联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长三角房价关联网络特征提出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政府作用、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对外开放6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在公共因子和综合因子上进行排名,并从经济总量与发展潜力、人民生活水平、环境设施、经济增长四方面对合肥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了解合肥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所处层级,据此对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经济城市的经济指标,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长三角经济圈内16个主要经济城市进行经济实力的综合排名,通过综合排名得出中心城市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具有经济"重心区"的经济地位;再引入经济辐射—电场力模型定量的量化衡量上海对其余15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得出上海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呈现向外递减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希庭教授等人编制的《城市幸福指数问卷》量表,对319名常州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现状以及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的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常州地区城乡居民总体幸福指数较高;(2)常州地区城乡居民在领域幸福指数上经济生活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度、环境生活满意度以及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均值以上,并且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3)常州地区城乡居民在总体幸福指数及在生活满意度、经济生活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这三个领域幸福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满意度、健康状态满意度以及环境生活满意度上,城乡居民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邢洁  刘芳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3):97-100
在借鉴国家和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立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区域进行了人才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用MATLAB网络环境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内5个重要区域的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排序,明确了滨海新区人才竞争力水平,为提高滨海新区人才竞争力水平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的经营项目、经营优势、经营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用以反映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的经营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影响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长三角主要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余暇时间与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江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和促进居民扩大休闲体育消费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对创新在国家和区域建设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从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出现和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兴起两个角度论述了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南京、杭州3个城市的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至少2个一级指标水平和总水平上,南京多年领先于其他2个城市但三者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通过对合肥市创新指数的逐年比较,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物流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借此从物流发展区域的经济水平、社会消费能力、物流产业的发展基础、物流人才水平及信息技术水平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模型获取指标权重,并采用熵技术对权系数予以修正,对西部地区12个省会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基于综合得分,将各城市分为4类,结果表明:重庆市物流业最具竞争力;成都市物流竞争力较强;西安、昆明、南宁这3个城市物流竞争力一般;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贵阳、银川、西宁、拉萨这7个城市物流竞争力较弱.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主副多中心"的区域物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选取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舒适度指数K,作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湖北省13个地区各月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伞年有7~11个月不等的气候舒适期,每年的4月~5月和9月~10月是旅游的最佳时段.由于地理位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各个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长三角各区县农业经济数据,借助VSD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GWR模型等,对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暴露性指数显著降低,适应力指数显著提升,敏感性指数变化较小;2)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脆弱性的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降低,2000—2019年高脆弱和较高脆弱的区县级数量占比由38.02%降至12.78%;中脆弱的区县级数量占比由60.70%增至77.96%;较低脆弱和低脆弱的区县级数量占比由1.28%增至9.26%;3)恩格尔系数对区域粮食安全脆弱性有正向驱动作用,人均GDP和农业就业人员比例对粮食安全脆弱性呈负向驱动作用,各驱动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相关政策制定要因“时”因“地”制宜,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 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全球所共同面对的核心议题.城市作为最大的碳源和最具减排潜力的区域,迫切需要低碳化转型,建设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低碳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构建了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模型,并选取了北京、济南、兰州三个城市作为实证对比研究,检验了评价模型的实际效果,对三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