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Intra-site spatial analysis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a site, and the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arly human living and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it. We examined features and cultural remains recovered from Locality 2 at Shuidonggou, a Late Paleolithic site, focusing on early occupants’ survival behaviors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as indicated by evidence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site. Three-dimensional data from unearthed remains (including lithic assemblages, faunal remains, ornaments, etc)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intra-site use patterns of Cultural Layer 2, which yielded seven earth-pit hearths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artifacts and bones. We discuss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group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functions of the living spa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earth patterns and the ostrich eggshell ornaments surround the hearths. In conclusion, Cultural Layer 2 of SDG Locality 2 appears to have functioned as a base camp for ancient foragers, where occupants produced tools, as well as preparing and consuming food.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176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two handaxes (bifacial large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laterized sediments of terrace 4 of the Youjiang River at the Nanbanshan locality of the Damei site in the Bose basin, south China.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Paleolithic stone artifacts discovered from other sites in this basin. The handaxes, picks and other stone artifacts are associated with 155 tektite pieces foun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ayer. These fresh, unabraded and sharp-edged tektites were buri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airfall event. This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Bose stone artifacts and the tektites were deposited simultaneously around 0.8 Ma. More stone artifacts were also unearthed above the tektite layer, indicating that early humans in the area survived the event.  相似文献   

3.
汉阳铁厂是我国近代唯一的钢轨制造企业,也是我国以现代钢铁技术引进来实现重工业化早期的唯一代表.通过剖析汉阳铁厂的钢轨生产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的这段历史,揭示我国钢铁工业化早期的若干特性,理解我国现代钢铁技术及其工业化是如何发端的.  相似文献   

4.
Optical dating of the Jingshuiwan Paleolithic site of Three Gorges,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 tional zone betwee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nown as an important area for studying human origin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in China. In the mid 1990s, a large scale Paleolithic …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并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图书馆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营釜石铁厂(1874-1882年)与中国青溪铁厂(1885-1890年)的技术引进是近代西方钢铁技术向中日两国转移的开始.在对两家铁厂的技术引进过程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两家铁厂停炉失败的原因、技术引进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对于日中两国钢铁技术近代化进程的不同意义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讨论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差异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7.
局部敏感鉴别分析(LSDA)是一种基于向量学习的提取特征的算法,该算法使得属于同一类的相邻数据经投影后尽量靠近,但不同类的邻近数据则相远离.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小样本问题,通常先利用PCA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再使用LSDA算法提取特征.然而,这种方法会丢掉一些重要的鉴别信息.提出了最大边距局部敏感鉴别分析(MM-LSDA)算法,直接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避免了鉴别信息的损失,同时使得同类中的近邻数据尽量靠近,而不同类之间的样本远离.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的仿真实验表明此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农业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管理的高端工具,农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农业监测预警与现代农业发展相伴相行。综述了农业监测预警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了农业监测预警过程中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数据应用与服务等主要内容及其难点,提出了农业监测预警中不确定状态下的数据感知、微数据与大数据条件下的参数规律以及复杂系统中的影响力纠缠等主要科学问题,围绕农业监测预警中的标准化技术、先进数据采集技术以及智能分析系统开发等重要技术,提出了未来农业监测预警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应用,加快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文中结合作者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实践,对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一处早期蜀文化古遗址群,在七十余年的发掘历史中,先后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出土的具有音乐声学性能的器物,与战国时期蜀乐器和商代乐器之间有相似之处,并表现出蜀音乐文化自身的特征。通过考证与分析研究,这些器物的乐器功能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西藏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和素质,同其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素质,有利于促进现阶段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质量。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地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整体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西藏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学校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责任及其素质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肿瘤微波热消融技术是20 世纪70 年代现代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用于实体脏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小肝癌的治疗领域其疗效已可与外科手术媲美;在肺癌、肾癌等领域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甲状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等部分良性肿瘤患者也因该技术的发展而受益.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肿瘤治疗领域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出发,分析了视听设备从模拟技术发展到数字技术这一技术特点,从而提出21世纪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构建和设备配置的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情报是当今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该文从三个方面阐明了科技情报服务在大学图书馆的重要,提出了科技情报服务是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天职概念,以期引起大家对大学技情报服务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收集到的一些文献,总结了从19世纪初至今,现代分析技术在金属钱币研究中的应用.显示出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对钱币研究的深度也随之增加.分析结果对探索古代钱币制作技术、原料来源以及金属钱币的保护具有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广东甘蔗栽培技术的分期,以民国初至20年代末为前期.期间,甘蔗的传统栽培技术几乎完全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近代技术的渗透非常缓慢,对传统技术的影响相当微弱.“原生形态”的甘蔗传统栽培技术大致停留在清代的水平,其中耕、除草,耕作保墒,补苗、防治病虫害,甘蔗与其他作物间作轮种方式等,都是广东珠三角区极具特色的栽培技术.从本质上说,广东甘蔗传统栽培技术的原生形态只是处于经验农学阶段,但在民国广东“糖业复兴”动动中,被吸收、传承,构成民国时期广东地区甘蔗栽培技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参考有关学者提出的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原则,结合可得到的可用数据,以直接简明的指标,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对我国农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阶段性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从1995—2009年我国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阶段性演变分类结果,说明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状况对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影响显著,可为我国农民家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提供参考,以便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发生的现代物理学革命,建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成了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转变.本文通过对物理学革命的回顾,讨论了物理学革命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了现代声像服务的模式,分析了现代声像服务的内容、条件,并对现代声像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宋传超  王庚 《山东科学》2013,26(2):92-97
本文将位置敏感哈希算法(LSH)应用于图聚类,提出了概率化的图聚类法(PGC)。利用LSH技术比较图中各结点邻居集的相似度,并结合贝叶斯统计推断进行验证,在线性时间内找到图中最紧密的、非精确聚类。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图尺寸的增大PGC扩展性更强,在现实世界数据集上PGC比PageRank Cluster 聚类速度快约1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