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利用分解能力合适的浸取剂分离提取土壤中活动态铀元素并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法测定了已知砂岩型铀矿床(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和未知试验区(松辽盆地某处)上覆土壤及背景区土壤中铀全量及活动态铀含量。结果表明,已知砂岩型铀矿床附近土壤中活动态铀含量异常十分明显,可达到背景值的几十倍,铀总量的异常与背景值的差异较小,只有两倍左右。在未知试验区开展实验的结果也显示了较强的活动态铀含量异常。因此,元素活动态提取技术是寻找隐伏砂岩型铀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有效的获取砂岩型铀矿矿集区铀矿异常分布信息,以砂岩型铀矿异常的测井响应特征为理论依据,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和学习能力,以已知铀矿矿化层信息为学习样本,构建3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某铀矿矿集区铀矿钻孔测井数据进行异常层和矿化层的识别提取,并将模型识别结果与已知矿化层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达86.55%,效果较好,矿化层的识别结果同已知矿化层信息重合度高,同常规的铀矿异常识别方法相比更加接近铀矿异常分布的形态。此方法能快速有效的获取未知孔的异常信息、降低人为解释工作带来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优势明显。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铀矿勘察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川北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能谱测量,用U,Th,K元素的丰度和比值,获得铀富集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通过伽马能谱法(测U,Th,K)和X射线荧光法(测As,Ba),区分含铀浅色砂岩和不含铀浅色砂岩,区分红色砂岩(红色泥岩)与浅色砂岩,缩小川北砂岩找铀矿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中新生代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沉积特征,产出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赋矿载体多为中细砂岩.为了查明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类型以及赋存状态,通过电子探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铀矿物类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铀矿物类型主要有铀石、水硅铀矿、沥青铀矿、钛铀矿、菱钙铀矿和铀钍矿,以及铀的碳酸盐,主要与石英、长石、黄铁矿等共生,以及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形式赋存于砂岩中,铀矿物的沉淀、富集与砂岩地层中pH值和Eh值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巴彦乌拉矿床是二连盆地开发的第一个砂岩型铀矿床,在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铀矿体分布与铀矿物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形态受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连续、稳定,埋藏深度浅,平米铀量与铀品位总体稳定。铀矿物赋存形式为吸附态铀、铀矿物及含铀矿物,铀矿物类型为沥青铀矿、铀黑、铀石及铀钍石。这些特征十分有利于该铀矿床的地浸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粤东地区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矿体产状、含矿主岩、铀矿层内部结构、矿石的矿物成分、铀的存在形式、铀的分布状态及含矿主岩化学组分与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结合盆地演化、沉积相与成矿作用研究,提出了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三阶段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砂岩型铀矿床上覆沉积盖层较厚,地表放射性异常微弱,找矿难度较大,迫切需要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铀矿预测。通过对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上方的重、磁异常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重力勘探可以有效地识别古河道位置与隐伏凸起等地下地质信息,有利于缩小铀矿勘探靶区;而与铀沉积富集密切相关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上存在明显的弱磁异常,故磁法勘探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作用。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有效利用重、磁勘探的优势,对预测砂岩型铀矿床勘探靶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然高勒铀矿床是东胜铀矿田内新发现的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取了矿床内钻孔岩芯样品21件,通过等离子质谱、荧光光谱、电镜扫描等分析方法,对矿体上部的绿色砂岩、矿体下部的灰色砂岩和含矿的灰色砂岩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铀矿物与黄铁矿、粘土矿物等共生组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内铀矿物主要为铀石;黏土矿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铀成矿过程中可吸附铀元素,使铀富集成矿;钇元素可以作为塔然高勒铀矿床内铀矿化的指示元素,钼元素可以作为铀矿化的参照元素;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铀矿石中,与铀共生。本研究成果对铀矿床的下一步勘查和铀矿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松辽盆地区域地质背景、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性及区域铀源特征、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产出的层位及其特点 ,在讨论铀矿化形成条件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了含铀层的沉积相特征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古水文地质特征及氧化 -还原地球化学分带对铀矿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铀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多个大型铀矿床,目的层均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白垩系地层在空间位置上与侏罗系地层相邻,且下白垩统在盆地中相当发育,出露广泛,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大型的铀矿床。本文从白垩系地层岩性特征、铀源分析、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还原剂因素五个方面分析该地层是否具备铀成矿条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砂岩透水性优良,北部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并且北部发育广泛的花岗岩体群,铀背景值满足砂岩型铀矿成矿要求,早白垩世时期盆地内发生明显构造活动,华池环河组的沉积砂体接受氧化作用充分,在遇到深部运移的油气时,U6+便被还原成U4+,在合适的位置沉淀、富集,形成铀矿。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 考虑研究成本及环保要求, 选用价格低廉且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 酒石酸、 水、 鼠李糖脂、 草酸及富里酸6种淋洗剂, 对高质量比Cr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 首先考察土壤中不同陈化时间Cr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其次筛选淋洗剂并优化淋洗条件; 最后考察多种复配淋洗组合, 确定最佳复配淋洗剂. 结果表明: Cr陈化时间对总Cr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而对Cr(Ⅵ)去除率影响明显; 不同淋洗剂对总Cr和Cr(Ⅵ)淋洗效果不同, 草酸和柠檬酸均可有效去除总Cr和Cr(Ⅵ); 对总Cr和Cr(Ⅵ)去除最优的淋洗条件是0.5 mol/L草酸或柠檬酸、m(固)∶V(液)=1∶10, 淋洗1次; 在最优淋洗条件下, 对土壤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含铜难处理金矿选择性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含铜难处理金矿进行了碘化法和石硫合剂(lime sulfur synthetic solution,LSSS)法的选择性浸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碘单质质量浓度为8g/L,浸出时间为2h的条件下,碘化法浸出金的浸出率为88.1%,而且铜的浸出率不足1%。在石硫合剂质量分数为25%,浸出时间为6h的条件下,LSSS法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73.5%。对比碘化浸出和石硫合剂浸出效果可知,碘化法对该含铜难处理金矿不仅浸出速度快、浸出率高而且铜几乎不被浸出,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浸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 考虑研究成本及环保要求, 选用价格低廉且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 酒石酸、 水、 鼠李糖脂、 草酸及富里酸6种淋洗剂, 对高质量比Cr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 首先考察土壤中不同陈化时间Cr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其次筛选淋洗剂并优化淋洗条件; 最后考察多种复配淋洗组合, 确定最佳复配淋洗剂. 结果表明: Cr陈化时间对总Cr去除率的影响较小, 而对Cr(Ⅵ)去除率影响明显; 不同淋洗剂对总Cr和Cr(Ⅵ)淋洗效果不同, 草酸和柠檬酸均可有效去除总Cr和Cr(Ⅵ); 对总Cr和Cr(Ⅵ)去除最优的淋洗条件是0.5 mol/L草酸或柠檬酸、m(固)∶V(液)=1∶10, 淋洗1次; 在最优淋洗条件下, 对土壤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西北某铀矿山铀矿石浸出性能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西北某铀矿山工业堆浸试验所需试验参数,对该铀矿矿石进行了搅拌浸出条件试验和-5 mm、-10 mm两种不同粒级的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该铀矿石浸出性能较好,酸耗较低,适宜采用酸法浸出;2)氧化剂对酸法浸出的作用不明显,而对碱法浸出有一定的效果;3)铀矿石粒度对铀的浸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含铬污泥酸浸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和盐酸溶液均可以用来浸出电镀污泥中的铬,硫酸浸出效果优于盐酸。硫酸浸出时,在固液比为1:20,温度(50.0±0.5)℃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浸出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氧水还原浸出非洲氧化铜钴矿,研究了还原剂用量、初始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参数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氧水与铜钴矿计量比为0.2 mL/g、浓硫酸与铜钴矿质量比为0.46、液固比为5:1(mL/g),在温度75℃下浸出2 h,钴、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9.50%,99.42%。  相似文献   

17.
外场技术在氧化锌矿浸出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微波,氧压浸出,超声波等外场技术在氧化锌矿浸出工艺中的应用.研究实例表明,上述技术均可显著地减少操作时间并提高效率,是氧化锌浸出中的高效绿色之路.同时指出生态设计是特殊冶金技术发展的新模式;而且将微波,超声波等外场技术应用于氧化锌矿浸出的工艺中,这遵循了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选矿的方法研究了氧化铜矿形态学特征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硫酸为浸出剂对某氧化铜矿的两种矿样进行酸浸试验.分别研究浸出剂用量、浸出时间以及料层厚度等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原矿和尾矿中铜的形态学特征,即A矿样中铜矿物以薄膜的形式覆盖在脉石矿物表面;B矿样中铜矿物呈颗粒状与脉石矿物共生.酸浸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A矿样的铜浸出率要远高于B矿样.这是因为A矿样中铜矿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硫酸的接触面大,反应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9.
硫脲法浸取硫化金矿的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硫脲法浸取硫化金矿的最佳条件、回收方法和硫脲的循环使用等问题。原矿经磨细,焙烧,用稀酸预浸出铜后,在常温,硫脲浓度10克/斤,硫酸铁浓度3.3克/升,pH值为1-2条件下,浸取两小时可以得到接近100%的浸取率。选用钢屑回收浸取液中的金,回收率大于96%,且硫脲不受损失。实验发现,硫脲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这样可以部分解决硫脲法浸金过程中硫脲消耗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钼泥是冶炼钼铁飞扬的烟尘经水淋洗沉淀物 ,除含有一定量的钼外 ,还含有大量的石英石、硅酸盐、铁、铜、钙、镁、铝、铅等。从钼泥中提取钼 ,就是废物利用 ,化废为宝。但是 ,由于这个工艺过程复杂 ,达到很高的提取率很难 ,因此迄今为止 ,国际国内没有这种实验成功的先例。经过反复实验 ,用先酸后碱浸法 ,由钼泥中提取钼的提取率达到 99%以上 ,该项实验的成功 ,每年可节约5 0 0多万元资金 ,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