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黄海QC_2孔晚更新世ESR年代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业渝光 《科学通报》1993,38(4):352-352
用沉积物中石英E’心测定沉积物ESR年龄最令人困扰的问题是,E’心的ESR信号经阳光照晒后不但不消褪反而增长,这就难于满足沉积物测年方法建立的前提,测出来的ESR年龄可能不是沉积物沉积时的年龄。石英Ge心ESR信号受光晒后可以消褪为零,Gr(?)n认为这个信号具有测年的极大潜力,有人曾用它测过海滩砂和断层的ESR年龄。鉴于石英Ge心的这种ESR特性,我们进行了用石英Ge心测定沉积物ESR年龄的实验研究,同时对所测得的ESR年龄的可靠性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兰黄土的粗颗粒石英热释光断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演俦 《科学通报》1988,33(1):47-47
通常采用细颗粒(4—11μm或2—8μm)技术作黄土的热释光断代。为探讨黄土热释光断代的另外的方法,1984年我们进行了用粗颗(90—125μm)石英热释光技术测定黄土样品年龄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华北晚第四纪沉积物细颗粒组分红外释光与绿光释光测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华  卢演俦  陈杰  尹功明 《科学通报》2000,45(21):2332-2337
对华北地区不同类型的第四沉积物中31个样品进行了同一套细颗粒测样长石波长330~480 nm的红外释光(IRSL)信号与主要是石英(340 ± 25) nm波长的绿光释光(GLSL)信号的测年对比试验, 拟探讨评价沉积物细颗粒光释光测年可靠性的一种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 约80%的样品IRSL测得的DE值和年龄与GLSL测得的结果在1~2个标准差范围内一致. 风积黄土样品的这种一致性尤其明显, 而水沉积物样品则差些. 鉴于细颗粒长石的IRSL与石英的GLSL对剂量响应不同, 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和光晒退行为, 从这两种光释光信号得到的DE值各自独立, 其一致性有可能作为沉积物样品OSL测年值可靠性的一种自检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QA-I剖面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石英颗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粒度测试, 并与第四纪典型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 QA-I剖面石英颗粒以次棱角状和棱角状为主, 与第四纪黄土一致; 粒度以小于50 μm的粉砂级组分占绝对优势, 最大粒径小于120 μm, 进一步支持QA-I剖面为典型风尘沉积. 古土壤层的石英和全岩粒度均小于黄土层, 指示它是加积型古土壤, 具有季风环境下土壤的典型特征. 本研究为中新世黄土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马兰黄土的形成年龄 Ⅱ.洛川剖面的热释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虎侯 《科学通报》1986,31(5):372-372
黄土中石英晶格里贮存的能量所表现出的热释光信息可以用来测定黄土形成的年龄,它的依据是石英晶格中的能量经阳光曝晒之后会减弱这一实验事实。这样,就能利用热释光技术,确定石英作为黄土组成成分的起始时刻,从而提供了计算黄土年龄的起点翻。这一概念的确立使利用热释光技术测定黄土年龄具备了以下的理论基础: 1.明确了计算年龄的起点。黄土里的石英晶格中能量积累的过程可以用图1来描述,图  相似文献   

6.
在ESR测年时,为了求取样品的累积剂量,通常采用附加剂量法.当用γ源以不同的剂量人工辐照样品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中一些E’心的ESR信号也随之增大直至饱和.前人对此已做过了许多研究,而且建立了一些模型并在理论上做了阐述.这些理论认为在通常的条件下晶体中的电子大部分处于价带,在电离辐射作用下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短时期内在晶体中扩散开,直到它们在缺陷中心  相似文献   

7.
石英E′心的异常辐照剂量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渝光 《科学通报》1995,40(5):478-478
<正>在ESR测年时,为了求取样品的累积剂量,通常采用附加剂量法.当用γ源以不同的剂量人工辐照样品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中一些E’心的ESR信号也随之增大直至饱和.前人对此已做过了许多研究,而且建立了一些模型并在理论上做了阐述.这些理论认为在通常的条件下晶体中的电子大部分处于价带,在电离辐射作用下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短时期内在晶体中扩散开,直到它们在缺陷中心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金矿带ES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毕献武  胡瑞忠  何明友 《科学通报》1996,41(14):1301-1303
近年来,电子顺磁共振定年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开辟了新的途径.国内外已有学者采用顺磁共振计时技术确定了成矿时代较新(<100 Ma)的铀矿床的成矿年龄,取得了与U-Pb法相似的年龄结果.本项研究中,作者选用金成矿期的石英作为测定对象,对哀牢山金矿带的老王寨金矿、墨江金矿和大坪金矿进行了ESR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金矿床成因的时代制约关系.1 方法原理及测试结果用ESR测定地质年龄的方法,是基于对样品天然辐射损伤的检测.地质样品在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因遭受天然α,β和γ以及其他射线的辐射产生晶格缺陷和俘获层被填充,从而形成可被ESR所探测的顺磁中心(E').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α石英中由辐射作用形成和积累的E'中心的浓度与天然辐射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确定α石英中E'中心的浓度,便可达到测定年龄的目的本项研究用于ESR测试的样品,均为采自各矿床主成矿期石英脉中与金共生的石英,测定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9.
前处理方法对黄土沉积物粒度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鹿化煜  安芷生 《科学通报》1997,42(23):2535-2538
中国黄土堆积的粒度变化是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较好的替代性指标,黄土沉积物粒度测量已成为第四纪东亚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在工程建设上它也有重要的应用。但是,国内外对用于粒度测量的黄土古土壤样品前处理还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使测量结果难以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信性。在这里我们报道采自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一条大断面上的黄土古土壤样品利用不同方法前处理后进行粒度测量的结果,并与化学提纯的石英样品测量结果对比,分析各种前处理方法对粒度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孟香琴 《科学通报》1986,31(19):1500-1500
辐射加工是辐射研究和辐射工艺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这个领域涉及面广而且相当活跃。为保证辐射加工的产品质量,需要在辐照时进行有效的剂量控制。这就要求有比较好的剂量测量手段。从目前常用的几种高剂量测量方法来看,丙氨酸/ESR自由基剂量测量法明显比其他方法精度高、量程宽。这种剂量测量法依据的是电离辐射在晶态丙氨酸中诱发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
赣北红土与北京邻区黄土及沙漠砂的粒度特征对比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熊尚发  丁仲礼  刘东生 《科学通报》1999,44(11):1216-1219
沿着东亚冬季风主要路径之一,采集了自浑善达克南端的沙漠砂,北京附近的黄土与古土壤到赣北九江的红土样品,对这些样品所致粒度分析表明,赣北红土的粒度特征与北京邻区黄土沉积中的古土壤层相似,频率曲线具有多峰特点,而黄土与沙漠砂粒度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从粒度参数看,沙漠砂,黄土,古土壤和赣北红土具有沉积土上渐变过渡性,赣北红土具有远源风成堆积的粒度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说起晒被子,人人都会.但如何晒得恰到好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要使被子晒得松而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时间 一般来说,棉被在阳光下短时间地晒一下,棉纤维就会膨胀起来.比如冬天,从上午11时开始晾晒,只要晒3h就可以了.其他季节晒2h即可.因为时间再长,棉纤维也不会再膨胀,所以无需多晒.另外,晾晒1h左右最好翻一下,这样能够让被子更好、更全面地被晒.  相似文献   

13.
黄土-古土壤中石英颗粒的粒度分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孙有斌  鹿化煜  安芷生 《科学通报》2000,45(19):2094-2097
通过对黄土-古土壤全样及分离的石英样的粒度分析,发现经历了不同程度风化成土和成壤作用的黄土-古土壤全样的粒度总体变细,并且不同粒级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从全样中分离出的石英颗粒,由于基本剔除了后期成壤作用的产物,可能较好地指示了原始粉尘的粒度组成,其粒度参数应是东亚冬季风强度的一个较好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永炎 《科学通报》1982,27(2):102-102
黄土的微结构是在黄土物质沉积时及沉积后的成土作用过程中形成者.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黄土成因、黄土工程地质性质等有关的理论与生产问题.我们对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十二个黄土剖面不同时代的黄土微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文是这次工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李春来 《科学通报》1994,39(14):1309-1309
磁化率特征作为古气候的代用指标已广泛应用于黄土的研究中.黄土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古气候分辨率,而洛川黄土剖面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与研究,为验证撞击效应对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工作通过对微玻璃陨石赋存层位进行高密度取样(3—5cm),以尽可能高的时间分辨率(~300年),研究该界线层位黄土样品的磁化率特征,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南缘上新世至早更新世风成黄土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南缘上 新世至早更新世阿图什组和西域组中的粉砂岩夹层的沉积特征、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结合古环境综合分析,认为这些粉砂岩条带为风成成因。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成沉积(黄土)至少开始上新世早期,塔里木盆地地区与现代相似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尤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洛川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9,自引:3,他引:99  
鹿化煜 《科学通报》1997,42(1):66-69
中国黄土堆积记录了第四纪东亚古季风气候变迁历史,黄土古土壤的粒度作为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从黄土中分离的石英粒度可作为较好的冬季风强度指标外,在黄土全样粒度指标的选用上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现在常用到的就有“中值粒径”、“粗细颗粒比值”、“粗颗粒含量”等多种,究竟哪一个粒度指标可以作为较敏感的古气候变化代用指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以倒数第2次间冰期(S2)以来洛川黄土堆积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侯碧辉 《科学通报》1990,35(20):1547-1547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和核磁共振(NMR)方法都检测到几乎所有体系的高T_c超导氧化物在其零电阻转变温度T_c附近及T_c以下都有一个很强的非共振低场信号。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样品处在正常态时对电磁辐射信号有一定的损耗吸收;处在超导态时这种吸收明显减小,但若样品处在直流磁场中(特别是外场H大于样品的超导下临界磁场H_(cl)时),吸收  相似文献   

19.
马长信 《科学通报》1991,36(19):1518-1518
赣皖交界地带的障公山复背斜核部,出露了一套厚度大于3772m的海相细粒碎屑沉积变质岩系,划归古元古宙障公山群,在其中下部的细碧岩、角斑岩夹层中,分别取了一组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年龄样,所取5件样品原始重量为50—100g,样品由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测试。 首先将全岩原样粉碎到—200目,再准确称量0.4g样品,之后用α-羟基异丁酸做洗脱剂(浓度为0.22mol,pH=  相似文献   

20.
尹功明  赵华  尹金辉  卢演俦 《科学通报》2002,47(12):938-942
对大荔人化石埋藏地点的地貌、沉积地层剖面层序的调查和气候年代学研究表明,大荔人所在地层剖面是由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和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组成,而在上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发育有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黄土L1,古土壤S1,黄土L2和古土壤S2的地层;含大荔人化石的地层位于古土壤S2之下13m处的河流相地层中。根据黄土-古土壤的红外释光(IRSL)测年、大荔人化石层的贝壳化石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和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铀系测年等多种技术测年的综合结果,认为大荔人化石所在地层的年龄应大于距今约260ka和小于距今约350ka,比较合理的估计应为距今260-300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