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中医状态辨治理论对于拓展中医辨证、辨症、辨病论治有重要价值,突破了针对健康人群"未病态"无证可辨、无症可察的缺陷.同时把状态辨治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诊断与治疗,能较好地认识其传变迅速的发展态势,并及时依"态"施治,对于防治新型的病毒性传染病将有积极的意义.掌握COVID-19的湿疫郁肺轻证、疫毒闭肺、毒损肺络、危重脱症不同阶段"已病态"的特征与内在演变机理,方能对其及早实施个性化治疗,截断其病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以扎根理论为框架、合众法为研究模式,基于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访谈材料,多角度发掘中医药防控疫情的作用,寻找中医药方法学研究的新模式.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中医药"为组合检索词,选择百度搜索引擎,检索收集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期间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访谈资料,筛选导入Nvivo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本访谈材料和4段视频访谈材料,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名病性均围绕寒湿和疫毒,病因强调内因正气不足和外因疫毒偏盛,病位和病机分别凸显肺脾二脏和气机失司,疾病分期主要划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每个阶段的病机和证候均不相同.疾病的中医药防控采用个体化辨证论治和群体化防治方案,一些中成药和草药汤剂发挥重要作用,专家、患者、政府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医防治同时注重患者心理疏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疫情中面对质疑,中医药研究者主动发声、理性分析,有效引导民众、稳定人心,用良好的疗效凝聚了战胜疫情的力量.结论: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深刻,早期介入并联合西医进行防控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5~8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地区的574例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5~8个月后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评估,患者同时进行胸部CT、肺功能及D-二聚体检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出院5~8个月后,遗留症状以疲倦(47.9%)、口干(37.5%)、失眠(29.4%)、胸闷(29.4%)、气短(28.7%)、口苦(20.9%)、畏寒(19.9%)最为常见,舌脉象以舌淡红(48.4%)、白苔(43.0%)、黄白相兼苔(39.5%)、齿痕舌(53.1%)、脉滑(46.7%)及脉细(41.6%)多见.聚类分析将常见症状分为气阴两虚、兼有阴虚内热和气虚痰瘀内阻、兼有郁热两个中医证型.现代医学检查发现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中,49.9%(281/563)有肺内的残存病灶;56.4%(193/342)存在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9.9%(55/558)存在D-二聚体的升高.肺影像学异常的患者的气短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影像学正常的患者(P0.05);肺功能异常的患者疲倦、气短、胸闷、自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患者(P0.05).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出现瘀点瘀斑舌的比例显著大于D-二聚体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5~8个月后仍存在临床后遗症.聚类分析显示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为气阴两虚、兼有阴虚内热证和气虚痰瘀内阻、兼有郁热证2种证型.现代医学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证候特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长期康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与新冠肺炎抗争的战场上,各地的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都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强化协同创新,开展联合攻关,一项又一项高端科研成果如同暴雨过后的春笋破土而出,成为抵御新冠肺炎的"防护墙"。"产学研结合"正在激发科技抗疫的无限活力,展现出抗击疫情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担当。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21,(1):14-15
2020年10月29日,在"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介绍,广州有4项科研攻关成果纳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分别是磷酸氯喹、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以及氢氧混合吸入气.其中,"磷酸氯喹临床治疗规范专家共识"获得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采纳,在国内外抗疫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湿热耳鸣的“治”与“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述了"耳鸣"的中医常见分型与论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讨论了"湿热"与"痰火"的异同,并列出临床案例,指出临床应重视湿热导致的耳鸣,探讨将"湿热耳鸣"作为单独分型进行论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少儿科技》2020,(5):24-24
"舍小家,顾大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用这六个字来形容我的妈妈一点都不为过。是的,妈妈那时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好长时间没有回家。身材高挑、婀娜多姿的妈妈,是我们县医院外科护士长。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她主动请缨.  相似文献   

8.
基于张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理论,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诊疗、防控策略。认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伤寒病毒,由其引发的新冠肺炎应该定义为张仲景所说的伤寒,新冠病毒感染的怕冷发热病人不宜采用输液消炎的方式降温。该结论不仅能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意见,还能为以后类似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张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理论,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诊疗、防控策略。认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伤寒病毒,由其引发的新冠肺炎应该定义为张仲景所说的伤寒,新冠病毒感染的怕冷发热病人不宜采用输液消炎的方式降温。该结论不仅能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意见,还能为以后类似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艳 《科技智囊》2021,(5):10-17
社会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化、信息化是这些协同关系的重要特征.文章借鉴互联网平台中的平台理念,阐释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和运作模式,即平台化运作,并具体从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组织的抗疫实践角度展开分析,说明社会组织是如何通过"平台"来促进国家治理的,具体机制如何、面临何种问题等.研究认为,平台化运作模式的提出,既强调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也强调了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数字化建设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20年4月武汉市宣布解除"封城"举措以及该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以来,新冠疫情在中国及东亚国家得到遏止,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仍呈扩散态势。有人预测:新冠疫情将持续1~2年;还有人预测:"中国及东亚踢上半场,美欧踢下半场,其他国家踢加时赛、踢点球!"尽管难以预见全球"战疫"何时结束,但其对世界政治的巨大影响却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2.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春天的脚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凶猛"反扑",中国多地出现了新冠确诊病例,其中上海疫情尤为严峻复杂.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考验. 疫情之下,上海的抗疫力量正在集结.其中不乏我们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科技政策的身影,它们通过科技的力量,为上海的抗疫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咽喉病是五官科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发干,微痛,刺痒及异物感,咽中分泌物增多,声粗,声嘶,刺激性干咳,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肯定.咽喉为胃、肺之通道,又是诸经循行交会之处,故咽喉病除与胃、肺直接相关外,并与其它脏腑有联系.中医认为,声由气发,肺主气,肾藏精而化气,因此,病及肺肾必将影响噪音.中医强调全身治疗,调理和辩证论治.本文特介绍几种常见慢性咽喉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郭姣团队联合武汉大学李红良团队,通过对湖北省21家医院的13981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严格配比和校正的研究数据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组的28天全因死亡率为5.2%,明显低于非他汀类药物组9.4%的死亡率.这表明临床控制糖脂代谢性疾病对于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未来可期,在《实施意见》的推动下,上海将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科技力量为抗疫防控的"保护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在临床诊治、医疗器械与诊断试剂、药物及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学抗疫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的有力武器.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世界各国相关科研人员快速响应进行紧急科研攻关,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已经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考虑多隔离措施建立了非线性传染病模型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趋势.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国数据与仿真实验结果的对比拟合,说明了隔离措施对于新冠肺炎防控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如果隔离措施晚执行一周,那么整个疫情的感染人数就将增加近7倍.此外,针对湖北省新增临床确诊病例的措施,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之前可能存在漏诊病例的问题,并可以大幅加快疫情的消亡速度.后续官方公布的实际数据也验证了本文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20,(2):43-50
正穿着白色的防护服、鞋套,带着护目镜、口罩、双层手套,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的ICU病房里忙碌,诊断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所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们一样,让人一下子分不清谁是谁。而当我们仔细看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时,才知道那位医者是"李兰娟"!李兰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今年已经73岁高龄,奋力与病毒赛跑,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中医界及时推出特效方药"清肺排毒汤",将新冠疫情对健康的危害与社会的损失降至最低,并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提升了文化自信.中医的系统思维方法来源于中华文化,是古圣先贤和人民群众的智慧精华.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沧桑仍持续繁衍昌盛的"守护神",而中医就是它在对治时疫上的运用和体现.大疫如大考,在这次战疫中,中医又交出了优秀的答卷.这不但为世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防疫方式,还为人类未来可能发生的新疫情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用药现状,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升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月26日至3月12日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考察,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结果:共有241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占同期新冠肺炎患者的80.60%,治愈出院比例94.19%.初始治疗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单药治疗为主,29.88%的患者需进行治疗方案调整.本研究期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比例逐渐下降,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用药比例先后上升.共71例(29.46%)患者出现了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以抗病毒单药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后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逐渐被优选.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应加强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